首頁 現(xiàn)實

吃貨的自白

第六十八章頂堿兒的大饅頭

吃貨的自白 易牛 1296 2021-03-23 22:50:20

  妹妹三四歲的時候,不愛吃饅頭皮。只要是家里吃饅頭,她就會把皮剝凈了再吃饅頭。父母說了她多少次,也全然不知悔改!

  有一次我從學?;貋沓燥垼每吹剿謩凁z頭皮。

  于是我一把抓起她放在桌上的饅頭皮,大嚼特嚼起來,還做出很享受的樣子。

  妹妹張著嘴大瞪著眼睛看著我的夸張行為,完全不能理解。詫異地問道:“饅頭皮有那么好吃嗎?”

  我一邊兒嚼一邊兒答道:“那是!再說了,那么大一個饅頭就只有這一層皮,多金貴呀!傻瓜才丟掉呢!”從此,妹妹痛改前非!

  說起這饅頭皮,就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在農(nóng)村的生活。

  七十年代的農(nóng)村,通常都是蒸窩頭或做兩樣面的尜尜兒。用凈白面蒸饅頭烙大餅還是很稀罕的事兒,一般都要過年才會做。

  我兩三歲在通縣住的時候,每到爺爺從城里回來,奶奶都要蒸一屜大大的饅頭。

  那個時候的面粉都是全麥面,倒不是為了健康考慮,而是那時候沒有精加工工藝,都是把麥子磨碎了簡單過一道粗篩就完了。篩子粗,面粉自然也粗,里面還經(jīng)常有一些未去凈的麩皮。

  發(fā)面用的是老肥。由于不常蒸饅頭,所以老肥都是干硬干硬的埋在面缸里,用的時候從面缸里找出來,還要用溫水泡化才能用。

  那個時候是用大柴鍋蒸饅頭,一米直徑的大柴鍋,可以一屜蒸十二個大饅頭,每個饅頭有四五兩重,大如小皮球兒。

  奶奶往大瓷和面盆里蒯上三大瓢粗面粉,用溫水打成面穗子,然后倒入泡好的老面肥繼續(xù)揉成團兒。醒面半小時后再揉光上勁兒,然后蓋上濕屜布醒發(fā)。冬季放在炕頭,夏季就直接放在屋里。四五個小時的樣子,面團兒就能長到兩三倍大。

  發(fā)好的面團兒中布滿了大小不一的孔洞,這使得面團兒的顏色并不白凈。這當然也是由于面粉本身就是微黃粗糲的。

  老面肥發(fā)的面團兒,還帶著一股濃重的酸味兒。顯然這樣直接去蒸是不行的。

  用熱水沏上小半碗兒的堿面兒。然后一邊用手指背撩沾著滾燙的堿面兒,一邊往面團兒里用力的搋著……

  隨著“噗噗噗”搋堿的聲音,空氣中便散發(fā)出好聞的麥子和堿的混合氣味,讓人有一種胃口大開的感覺,仿佛饅頭就在眼前一般。而且面團兒那粗糲發(fā)黃的質(zhì)地居然逐漸白凈了起來……

  奶奶一邊兒搋著堿,一邊兒憑經(jīng)驗用鼻子去聞。當酸味蕩然無存的時候,面就搋好了。而此時,通常小半碗兒堿水也剛好用完。

  案板上多撒一些面粉,然后將面團搓成大概的長條,再用兩手配合麻利的揪成一個個空拳大小的面劑子。

  將面劑子用力的在案板上再搋揉一遍,其間還要加入一些干面粉,讓本已硬實的面團兒再硬實一些……

  柴鍋里事先燒好溫水,將寬竹條綁成的籠屜架在鍋的當腰,上面再鋪一層粗厚的屜布。將十二個光潔的小饅頭形面劑子轉(zhuǎn)圈兒碼在上面。然后用雙手拎起厚重的大木鍋蓋,嚴嚴實實的蓋在大柴鍋上,等待二發(fā)……

  半個小時后,往灶下塞進一大把樹杈和幾個玉米核,拉幾下風箱,火苗便在灶膛里竄得老高,柴鍋的四周便升騰起濃重的蒸汽,蒸汽繼而和灶下的柴草氣混合彌漫開來。只消十來分鐘,滿屋又融入了麥子的香氣。

  半個小時后,一鍋饅頭便蒸得了。

  揭開厚重的鍋蓋,但只見十二個大白饅頭端坐在籠屜上,每個饅頭都憨態(tài)可掬的咧著嘴兒樂。

  奶奶說,頂堿兒的饅頭最好吃,這話一點兒也不假!

  這樣的饅頭,最具有麥子的氣息,這還得歸功于奶奶搋堿的本事。

  這樣的饅頭,并不很白。微泛的黃色,猶如日頭照在金黃麥芒上泛起的光暈。

  這樣的饅頭,喧軟而扎實。即便是白嘴兒吃都是甜潤的。而它光亮的皮最有味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