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從你慢慢懂事,媽媽就在不斷地教你一種處事的方式:分享。
和小朋友在一起,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享;
玩玩具的時候,要分享;
做手工的時候,要分享;
看圖畫書的時候,要分享;
等等。
媽媽教的這些,你都記住了,做到了,而且你做的很好。
你會經(jīng)常邀請鄰居小朋友到家里來和你一起玩玩具;
你也會和小朋友分享零食,水果;
你也會和小朋友一起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
還還會和小朋友一起看書,涂鴉;
你更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你和小朋友,處的很好。
作為獨生女,家這個世界,并沒有能局限你。
爸爸媽媽也沒有局限你,一切阻礙或禁錮心靈的方式,都會被爸爸摒棄。
盡管目前,爸爸還不太確定,某些方式會阻礙和禁錮你心靈的成長和發(fā)育。
但爸爸不會讓你封閉,封閉自己,封閉心靈。
無疑,獨享是其中的一種。
家除了作為依靠,更給了你愛,給你了引導和鼓勵,讓你以開放的心靈,對于外界充滿著好奇,然后去自己探索。
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送你去幼兒園,就是想讓你學會和外面的世界相處,讓你學會和外界溝通。
分享,也是爸爸媽媽交給你的一種方式,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小時候,爸爸家里很窮。
那時候缺吃少穿,所以人們都很節(jié)儉。
尤其是像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人經(jīng)歷過58年的年饉,大饑荒,知道挨餓的滋味。
后來更養(yǎng)育了爸爸的爸爸輩,六個兒子,生活過的很艱難。
因此,節(jié)儉成為了他們奉行的信仰。
不光是爺爺奶奶如此,整個村子都是如此,甚至整個縣的村子都是如此。
成長在爺爺奶奶的身邊,耳朵里灌輸?shù)亩际枪?jié)儉的理念。
生活在這樣的村子里,身邊都是這樣的例子。
所以,在前幾十年里,爸爸奉行的,也都是節(jié)儉的生活理念。
說不上以此為圭臬,也并不覺得節(jié)儉有多好,或者有多不好,一切只是習慣了而已。
我也并沒有反思過節(jié)儉有什么不好,我只知道節(jié)儉有很多好處。
窮人家的孩子,就該節(jié)儉,天經(jīng)地義。
但節(jié)儉也有不好的地方,這是我在有了寶貝你之后,在你媽媽的啟發(fā)下,才發(fā)現(xiàn)的。
奉行節(jié)儉,本是美德,但并不能說節(jié)儉就等同獨享,小時候奶奶教育我,將獨享的思想灌輸?shù)奶唷?p> 東西不夠吃,衣服不夠穿,錢不夠花,自然很多東西都只能獨享了。
但獨享在現(xiàn)今,與社會大潮大勢格格不入。
自行車,汽車,房屋,等等,現(xiàn)在都在共享,都可以共享。
月亮,假如你長大以后開始上班了,比如你是個職場人士,中午吃完飯,你只買了一個桔子,自己獨自一個人吃。
自己買東西自己吃,沒問題,無可厚非。
但是假入你買了一袋桔子,和你們科室的人分享,那這樣是不是更好。
沒花多少錢,又拉近了同事關系,讓辦公室的氣氛更融洽,是不是呢?
在如今,人和人之間的常態(tài)是冷漠,是距離感,維護人際關系是需要技巧的,一袋桔子的現(xiàn)金成本,如果能換來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相當值得的。大多時候,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上次爸爸媽媽去重慶游玩,回來的時候,買了三份禮物,送給隔壁三家鄰居。鄰居摘了新鮮的蔬菜,當季的水果,也常常會送給我們一些。
盡管到現(xiàn)在連人家的姓名都不知道,但是鄰里關系確實處得很好,這就夠了。
一個人獨來獨往,特立獨行,違反了職場定律。
人是群居動物,職場是講團結,講team work,講cooperate。
自己獨享,顯得很不合群,很小氣,很不會溝,一副拒人與千里之外的感覺。慢慢的,你的氣場都會變得微小,冷淡。
這個社會,做很多的事情,離不開群體。
在現(xiàn)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商業(yè)模式的侵襲下,共享這個詞不再空洞,變得很具體。
共享不僅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影響著億萬人的生活,當然也改造著人的思維方式,打破了舊有的思維定勢。
在世界互通的局勢下,東西方并非獨立,而是中西交互,互相影響。
西方的很多理念,已經(jīng)深深地改造了我們東方人的思維,不管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認。
傳統(tǒng)的東方式自我獨行式、半隱半現(xiàn)的處事方式,已經(jīng)不合時宜。
合作共贏共享交流等,才是主流。
這些話語看似談商業(yè),但并非是單談商業(yè),而是談人性。
當然,共享和分享有所不同。
共享是商業(yè)模式,分享是處事方式。
和人相處,這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本事。
爸爸并不太會和人相處,除非意氣相投。但爸爸卻也知道,如何與人為善。
分享和獨享,是爸爸媽媽交給你的第一招。
分享,分享的不是東西,還有善意。
分享,更不是分享東西,而是分享心情。
分享,也不是分享金錢,而是分享真誠。
學會分享,愿意分享,就會有很多小朋友和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