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西游
唐僧靈山封佛同樣是功德佛!一般的人物都不可能擔得起功德佛封號的!
這才是只有唐僧一個人有長生不老之力,而其他人沒有,其他蟬也沒有的原因。
陰天方可吃唐僧,是不是也代表著是一種蒙蔽天道的方法呢?
是以,元初現(xiàn)在可以理解唐僧在取經(jīng)途中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原因,嚇怕了!哭哭泣泣的原因是太委屈。
補天石化猴,孫悟空鬧天宮,鎮(zhèn)壓五行山,西天取經(jīng)。和補天石魂靈分化成金蟬,金蟬脫殼力量弱,如來乘勢收為徒,十世好人殊不易,西天取經(jīng)證金身!
無論是孫悟空,還有唐僧,一入世,便是二人劫難的開始,此后種種,都是身處劫難中,他們必須共同渡過種種劫難,方能修成正果,達到下一次天地大劫時救世的功能。
觀音菩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羅織了一個涇河龍王的故事,是為了哄騙唐王李世民,目的是西天取經(jīng)。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是為了鍛煉補天石。
雖然這可能是他們的責任,但現(xiàn)在元初來了,他不需要按他們的劇本走。
圍繞在兩人身邊的很多神佛妖仙,多數(shù)的目的都是想從中汲取好處,很多神仙積極的幫忙,何償不是另一種拉因果。
西天取經(jīng),孫悟空到處求援,欠下人情,便是欠下因果,一飲一啄,這些人便能汲取唐僧二人身上的功德。
就比如精明的鎮(zhèn)元子為什么和孫悟空結(jié)拜兄弟,目的是通過孫悟空這個橋梁,搭上佛教這個線嗎?可能嗎?他可是五百多年前就參加過如來佛祖的盂蘭盆會,還認識當時的金蟬子。兩邊早就搭上了線,根本不必扯上個剛剛開始取經(jīng)的唐僧徒弟。
真相可不就只剩下最后一個可能,沖著孫悟空唄,當然還有孫悟空的身份。
制造矛盾,化解矛盾,結(jié)拜兄弟,是不是很合理,也很巧妙,又不失了身份體面!
對于取經(jīng)計劃,元初是準備走一遭的,但各路神仙妖魔的謀劃,可就要看他依不依了!
當然,第一步肯定就是解決這個小唐僧的問題,吃肉什么的,不是太血腥,太殘忍了嗎?
不得長壽,抗不住三災(zāi)八難的,統(tǒng)統(tǒng)回爐再來唄!靈魂不滅,回幽冥界一游,重新投胎去吧!投了新胎,就不想著吃肉了。
把小和尚安排妥當后,元初也算放下一個心事,又去了一趟花果山,和那群猴子聚了聚,花果山是孫悟空的大本營,孫悟空也是花果山靠山。
回到兜率宮后,元初給老君的說法是“去了花果山了”,也不管老君信不信。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小和尚之后的幾世,元初都利用神魂印記秘法,及時找到他,有時候根本不讓他入佛道。
而下面分身遞上來的信息顯示,不斷有不同的類似的取經(jīng)人出現(xiàn)。元初也去驗證過,以他的實力,是可以感受到區(qū)別的。小和尚給他的感覺明顯不一樣。
元初就更放心了!
五六百年,匆匆而過。這期間,元初開始時著實和他們斗智斗勇了一番,后來他們忽然收斂了,像是死心了。
再次見到觀音菩薩的時候,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觀音,觀音依舊是那個慈悲的觀音。
元初見了禮,便聽觀音道:“貧僧已于東土尋了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jīng)萬水,到我佛如來處求取真經(jīng),永傳東土,勸化眾生。依照我佛如來與玉帝、老君之議,你予那東土大唐國取經(jīng)人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金身,不負你本來面目!”
“好說好說!什么正果不正果的我不在乎,只是這么有意思的事情,萬年難遇,錯過了,可就再也沒有了,豈不可惜?”元初嘻嘻笑著應(yīng)下。
觀音合掌:“善哉善哉,你可啟程前往南贍部洲東土大唐兩界山,專心等候東土取經(jīng)人?!?p> 看著觀音駕祥云離開,元初了結(jié)手上的活計,與太上老君道別。老君少不得叮囑兩句,才放元初離開。
天上這五六百天,元初跟在太上老君身邊學(xué)到不少本事,道家法術(shù)博大精深,精道之處,玄妙非常,元初受益良多。丹器符陣尤其精道,元初體會到更多玄妙的秘術(shù)。
閑暇時走親訪友,切磋印證,日子過得可謂充實。當然,更少不了四處挖土,移植靈物,荒禽走獸,私下里竟得了個“吃土大圣”的稱號!元初是哭笑不得!實惠的是,他專門開辟的西游圣境已經(jīng)有百萬多里,已經(jīng)與現(xiàn)在幾次擴大后的梧桐秘境相差不大了。
而現(xiàn)在的西游圣境,里面的靈植靈獸等,皆出自現(xiàn)在的西游世界。轉(zhuǎn)移到圣境的一些小山小洞小妖們,有些根本就沒有發(fā)現(xiàn)里面和外面的區(qū)別,只以為是有大仙把他們擄了去,又流放到別處。又都各自尋找洞府安置,過起了小日子。
元初知道西游世界這種妖修十分多,只要不是大勢力,卻會收一些進去。普通的禽獸自然也少不了,放進去由著它們繁衍。
嫣然一個小西游的雛形。
西天取經(jīng)路上妖魔鬼怪最是多,肯定能有大收獲。
元初是抱著歡天喜地的態(tài)度前往下界的。
等元初趕到兩界山時,他感應(yīng)到唐僧小和尚已經(jīng)離開長安,開始了他的取經(jīng)行程。
元初也不在兩界山等,直接至河州衛(wèi),此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
元初并未等待太久,便等到了從大唐長安而來的唐僧小和尚,并唐王安排的兩個寒顫隨從。
兩個隨從一匹馬,小和尚真可憐見的!
這日,元初直到福原寺外,尾隨唐僧三人一起離開。
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行有數(shù)十里遠近,見一山嶺,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小和尚心慌,從者膽戰(zhàn)。
又聞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將來,拿將來!”只見狂風(fēng)滾滾,擁出五六十個妖邪,將小和尚與二從者揪了上去。
元初只見小和尚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偷眼觀看,而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兇惡。
魔王喝令綁了,又嚷著安排吞食,唬得個小和尚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
“呔!大膽妖怪,膽敢綁我?guī)煾?!還不快快受降!”卻是元初腳踏祥云,身發(fā)金光,閃亮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