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籍貫?zāi)详柨げ剃柨h(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東漢開國皇帝,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高帝劉邦九世孫,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fā)后裔。
西漢建平元年(公元前5年),劉秀出生于陳留郡濟(jì)陽(今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東北)。
早年與兄劉縯等率賓客起兵加入綠林起義軍。劉玄稱帝后,被拜為太常偏將軍。更始元年(23年)與王鳳所率起義軍配合,取得昆陽之戰(zhàn)的勝利,殲滅王莽軍主力。劉縯遇害后,劉秀隱忍偽裝,取得更始帝劉玄的信任。旋被派往河北,鎮(zhèn)壓并收編銅馬等起義軍,勢力大增。被封為蕭王后,即拒絕更始召命。
更始三年(25年),劉秀公開與更始帝決裂,即位于河北鄗縣南千秋亭,建立東漢,定都于洛陽。后鎮(zhèn)壓赤眉起義軍,削平各地?fù)?jù)勢力,統(tǒng)一全國。劉秀即位之初,采取休養(yǎng)生息政策,減免賦稅、徭役,裁省吏員;多次下詔釋放及禁止殘害奴婢,使大批奴婢免為庶民;實行度田,檢核墾田和戶口,旋因遭到強烈反抗而失敗。
又加強中央集權(quán),削弱三公職權(quán),全國政務(wù)皆通過尚書臺而總攬于皇帝;妥善安置功臣,賜其高爵厚祿而不使干預(yù)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裁并四百余縣,取消內(nèi)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權(quán),擴(kuò)大中央直接統(tǒng)轄的軍隊。統(tǒng)治期間,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得到加強,史稱“光武中興”。
劉秀于中元二年(57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謚號光武,廟號世祖,葬于原陵。
其父母,兄弟姐妹上一卷已經(jīng)有了,便不在多說了。
其妻子有二個人:
一、郭圣通(公元6年-52年),女,真定藁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人。東漢王朝第一位皇后,光武帝劉秀妻子,陽安思侯郭昌的女兒,真定王劉揚外甥女。
更始二年(24年),出于政治聯(lián)姻,嫁給大司馬劉秀。劉秀稱帝后,冊封貴人。建武二年,真定王劉揚謀反伏誅,為了安撫河北派勢力,冊立為皇后,“行事有呂霍之風(fēng)”。
建武十七年(41年),廢去后位,冊封中山(劉輔)太后,遷居于北宮。建武十九年,太子劉彊讓位于劉莊后,改封“沛(劉輔)太后”。
建武二十八年六月初七丁卯(52年7月22日),因病去世,安葬于北邙山。
二、陰麗華:第一位單獨有謚號的皇后。陰麗華(5年-64年3月1日),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劉秀元配,東漢第二任皇后。春秋時期名相管仲后裔,漢明帝劉莊的生母。
史稱陰麗華以美貌著稱,劉秀尚未發(fā)跡時,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曾感嘆道:“娶妻當(dāng)?shù)藐廂惾A。”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劉秀亦于家鄉(xiāng)起兵。昆陽之戰(zhàn)后,劉秀于宛城迎娶陰麗華為妻。東漢建立后,陰麗華受封貴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廢,劉秀封陰麗華為皇后。
漢明帝即位后,尊陰麗華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陰麗華崩逝,年六十。同年二月,與劉秀合葬于原陵,謚號“光烈”。
據(jù)《后漢書》記載:陰麗華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性格恭謹(jǐn)儉約,“少嗜玩,不喜笑謔”,有賢后之名。
其兒子有十一位:
有三位造反,被殺。
一、劉康:東漢濟(jì)南王,母郭圣通。
二、劉英(?—71年),東漢楚王,為東漢光武帝和許美人所生。后被告發(fā)私造圖讖,涉嫌謀逆,廢黜王位,一年后自殺。
主要成就:1.開創(chuàng)了中國最早的佛寺——浮屠祠;2.在徐州組建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團(tuán)體。
三、劉衡(?-41年),東漢光武帝劉秀與光烈皇后陰麗華之子。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封臨淮公,幼年去世,謚號懷,無子,國除。
四、劉京(?—81年),漢光武帝劉秀第十一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建武十五年(39年),封為瑯琊公,建武十七年(41年),封為瑯琊王,建初六年(81年)去世,謚曰“孝”。
五、東海恭王劉彊(“彊”同“強”,25年—58年)。東漢開國太子,光武帝劉秀長子,母為廢后郭圣通。
建武二年(26年)冊立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生母被廢,他審時度勢,于兩年后主動辭讓太子之位,封為東海王。
永平元年(公元58年),去世,享年三十四,謚號為“恭”。
六、劉焉(?—90年),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封國為中山郡,謚號“簡”。
七、劉輔(?―公元84年),東漢宗室,東漢光武帝劉秀與皇后郭圣通所生次子。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郭后被廢為中山太后,因此改封劉輔為中山王,同時享有常山郡。二十年,又改封為沛王。
八、劉延(?—89年,一說92),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封淮陽王,后參與私作圖讖(造反禁書),漢明帝不忍殺之,遷為阜陵王,但劉延屢屢心懷不滿,有人告發(fā)他與兒子劉魴密謀造反。漢章帝不忍將劉延處死,將他貶為阜陵侯,只享有一個縣的封地,并不許他與官員人民來往。后章帝出巡見之,感懷而復(fù)其王位。劉延在位五十一年病逝。謚號“質(zhì)王”。
九、劉荊(?-67年),東漢山陽王、廣陵思王,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陰麗華。
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劉荊封為山陽公,兩年后被封為山陽王。光武帝去世后,他派人冒稱東海王劉彊的舅父大鴻臚郭況,寫信慫勇劉彊起兵叛亂,取代漢明帝。事情敗露,漢明帝以他是同母兄弟,隱秘其事,遣劉荊出止河南宮。劉荊勾結(jié)星象術(shù)士,企圖乘西羌叛亂時謀反。永平元年(58年)八月,漢明帝改封劉荊為廣陵王,至廣陵(今江蘇揚州)到任。公元67年二月,劉荊巫師祭祀祝詛,事情敗露,畏罪自殺,謚號思,廣陵王國撤除。其子劉元壽嗣位為廣陵侯。
十、劉蒼(?―公元83年3月7日),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同母弟,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劉蒼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受封為東平公,建武十七年進(jìn)封為東平王,定都無鹽(今山東東平縣東),漢明帝永平元年為驃騎將軍在朝輔政,永平五年,上疏歸國。漢章帝建初八年正月壬辰(即正月二十九日,公元83年3月4日)薨。謚號憲王。子劉忠繼位。
十一、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麗,東漢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初封東海公,后進(jìn)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冊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對內(nèi)提倡儒學(xué),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quán)柄,權(quán)不借下。嚴(yán)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貴戚功臣勢力。
對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命竇固帶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shè)置西域都護(hù),將佛教引進(jìn)中國。在位期間,招撫流民,救濟(jì)貧農(nóng),興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內(nèi)安定,民安其業(yè),戶口滋殖。劉莊及其子漢章帝劉炟在位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75年),駕崩于洛陽東宮前殿,時年四十八歲,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謚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jié)陵。
其女兒有五位:
有二位其夫造反,被其牽連,一位被皇帝不喜殺其,流放家人。
一、劉義王,東漢光武帝劉秀長女,母不詳。建武十五年封舞陰長公主,下嫁梁松。梁松為光武帝愛婿,寵幸莫比。永平四年,漢明帝殺梁松,舞陽公主受牽連被流放回涼州姑臧梁家。
其夫梁松(?—61年),字伯孫,安定郡烏氏縣人,東漢時期駙馬、大臣,太中大夫、武威太守梁統(tǒng)之子。少為郎,娶光武帝女舞陽公主,遷虎賁中郎將。博通經(jīng)書,明習(xí)故事。常與諸儒論議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禪禮儀,深受寵幸。光武帝死,受遺詔輔政。明帝即位,遷太仆。后屢以私書請托郡縣,事發(fā)免官。永平四年(61年),以飛書誹謗朝廷獲罪,死于獄中。親屬徙交州九真郡。
二、劉紅夫(?-?),漢光武帝劉秀第三女,封館陶公主,下嫁韓光。
其夫:韓光,東漢人,官至駙馬都尉,因與淮陽王劉延一起謀反被誅。
三、淯陽公主劉禮劉,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女,母光烈皇后陰麗華。建武十七年(42年)封淯陽公主,下嫁長樂少府郭璜。郭璜因竇憲謀反被牽連,被誅殺。
其夫:郭璜(?-105),真定藁城人,思節(jié)侯郭況之子,漢光武帝第一位皇后郭圣通的侄子。光武帝建武年間,郭璜以思節(jié)侯世子的身份娶劉秀女淯陽公主劉禮劉為妻。
四、劉綬(?—59年),漢光武帝劉秀之女,建武二十一年(45年)封酈邑公主,嫁陰豐。
其夫:陰豐,新陽侯陰就之子。妻子為酈邑公主劉綬,被其所殺。陰豐的家世顯赫無比,乃是漢光武帝劉秀元配妻子陰麗華的嫡親侄子、新陽侯陰就的侯世子、未來的侯爺。好了,這樣兩個家庭出身的兩個男女配成了一對,會是什么結(jié)果?史書上這樣形容:“公主驕妒,豐亦狷急。
五、劉中禮,生卒年不詳,漢光武帝劉秀第二女,母光烈皇后陰麗華。建武十五年(40年)封涅陽公主,下嫁顯親侯大鴻臚竇固。漢章帝(75年-88年在位)登基后尊為涅陽長公主。
其夫:竇固(?~88年),字孟孫。扶風(fēng)平陵(今陜西省咸陽市)人。東漢時期名將,大司空竇融之侄。竇固好讀書,喜兵法。年少時娶光武帝劉秀之女涅陽公主,被拜為黃門侍郎,后世襲父親的爵位顯親侯。曾任中郎將,與馬武擊破燒當(dāng)羌。后受犯罪的堂兄竇穆牽連,遭禁錮十年。
永平十六年(73年),以奉車都尉職與耿秉等分四路出擊北匈奴,在天山大破呼衍王,又奪取伊吾盧,設(shè)置宜禾都尉。并以班超為假司馬,命其出使西域,最終使西域諸國重新歸附。次年,率耿秉等擊降車師,又建議重新設(shè)置西域都護(hù)及戊己校尉,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咽喉。漢章帝劉炟繼位后,征召竇固為大鴻臚,歷任光祿勛、衛(wèi)尉等職。每有軍政要事,章帝都會征求竇固的意見。
章和二年(88年),竇固去世,謚號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