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夜幕漸漸低垂,八公山上很快便罩起一層灰蒙蒙的薄霧。
本該是靜謐的山林間,此時卻四處充斥著喧囂聲,從山頂往下延綿至壽州城外的唐軍大營,已然生生地辟開一條寬敞的道路,而唐軍的大隊兵馬正忙碌地穿梭其中,沿途士兵點起的火光照得四周如白晝一般。
從高處觀之,赫然可見一條明亮的玉帶拓印在了山嶺間,這便是人力改變自然最好的寫照。
唐軍大營靠近八公山東南面的這一片,盡皆是清淮軍的駐地,此時今年剛滿十八的段沖,正領(lǐng)著十余名士兵在營盤中匆匆行走著。
沿途不斷遇見正合力搬運木料的唐軍士兵,這些汗涔涔的面孔在火光的映襯下顯得尤為堅忍,一聲聲富有節(jié)奏的吶喊不斷沖擊著耳膜。
路過一輛大車時,段沖瞧見了幾名看似面熟的士兵,此時正光著膀子,咬牙卸著車上的巨石,緊繃的繩索瞬間將肩膀拉扯出一道可怖的血痕,于是不由得想帶著部下上前幫把手,但他畢竟有著自己的使命,只一念之間便收回了心思,朝不遠處的一處箭塔加快了腳步。
段沖與身旁的大部分士兵一樣,都是地地道道的壽州人。一個月前由于家中老父離世,留下家徒四壁,自小愛好武藝的段沖,為了討口飯吃便加入了清淮軍。
壽州自他記事起便少有戰(zhàn)事,原以為自此可以安穩(wěn)一陣。結(jié)果沒過幾日,軍營中突發(fā)騷亂,而后段沖親眼目睹了幾十名大小將領(lǐng)被當眾處斬,還未來得及驚恐,便莫名其妙地跟著營中的兄弟們,朝一位長相跟胡人一般的將軍躬身行禮,隨后自己也莫名其妙地被提成了都頭。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切,段沖作為一個剛出茅廬的少年,根本不理會軍中正在暗自流傳的一些關(guān)于李金全造反的言論,有的只是為大唐建功立業(yè)的幻想。
直到那日在壽州城南,當段沖懷揣著忐忑第一次上陣,對面密密麻麻飄揚著的唐軍戰(zhàn)旗才令他驟然清醒,自己似乎稀里糊涂成了叛軍。
隨后便是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zhàn),劉仁瞻險些營破身死,李源如天降神兵一般率軍馳援,局勢瞬間扭轉(zhuǎn),而段沖所在的清淮軍也盡數(shù)投誠,叛軍潰退回城。
自從跟著大軍來到八公山后,劫后余生的段沖與眾多清淮軍將士一樣,因得以恢復(fù)唐軍的身份而感到慶幸,同時也對這位大唐名將李大帥有著深深的敬畏,那一身從天而降的金甲,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在心中實難磨滅。
不多時,段沖已領(lǐng)著士兵趕到即將換防的箭塔下。塔上的幾名士兵正面帶倦色,一瞧見段沖來到,立即如蒙大赦地匆匆下塔。
隨后段沖又抬起頭,瞧見箭塔上分明還留著一人,這名倚靠著塔墻的士兵似乎已昏昏入睡,于是冷冷地斥聲道:“下來!”
這一聲冷厲,驚得那名快要睡著的士兵猛地頓頭,連忙睜眼挺直了身軀,但卻未轉(zhuǎn)身下塔,片刻后仍舊佇立在原地,面朝遠方呆呆地瞭望著。
段沖臉色陰沉,正要加以訓(xùn)斥時,忽而一陣微風襲來,吹動著四周枝影搖戈,耳邊似有轟隆隆的馬蹄聲逐漸鳴近,繼而塔上的那名士兵猝不及防地高呼:“敵襲!敵襲!”
......
此時的唐營帥帳中,李源正一臉苦悶地聽取著手下軍士的稟報,自從昨夜下了趕制投石機的軍令,原以為發(fā)動全軍輪流上山伐木取石,再加上營中上百名工匠的努力,今日至少能搞出三十架投石機,如此黃昏時分便能發(fā)起一輪攻勢。
豈料計劃趕不上變化,工匠士兵盡皆動員,木料巨石倒是充足,而制作復(fù)合拋臂最關(guān)鍵的材料——獸皮獸筋卻開始供應(yīng)不上了。
八公山上林木繁盛,山澗高深,按理來說應(yīng)是不缺野獸的,但制作這些龐然大物,動輒覆蓋四五丈長的一桿拋臂,需要的原材料實在是多。
而這些野獸有能耐混跡于山野,自然也不傻,從昨夜起瞧見人們高舉火把四處捕殺后,早已開始奔跑逃竄,畢竟族群生長于此地,身手又靈敏,導(dǎo)致捕殺難度逐漸加大。
李源只得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剛要起身出外巡視,便撞見劉仁瞻急匆匆地走入帳內(nèi)。
“劉大帥!何事如此慌張?”
只見劉仁瞻未及落座,便徑直開口道:“廬州刺史李嵩領(lǐng)所部保信軍,突然出現(xiàn)在大營東側(cè)密林......”
“密林?”李源遲疑了一陣,接著沉聲道:“哼,叛軍難道是想趁我軍伐木取石,前來襲營不成?這可是當日我領(lǐng)軍奔襲的路線,李金全難道以為我會忘了此處防備?我早已命清淮軍高筑箭塔,嚴密把守密林要道,除非李金全傾巢而出,否則單憑李嵩所部,定難以攻破。劉大帥,現(xiàn)下戰(zhàn)況如何?”
劉仁瞻搖了搖頭道:“叛軍并未進攻,全數(shù)兵馬止于營門三百步外!這是李嵩遣人送來的書信,指明要送與李大帥!”
“哦?”李源心里些許疑惑地接過書信,拆開觀之,映入眼簾的是一筆剛勁的字跡,些許潦草,似乎是匆匆寫成。
信中李嵩先是講述了被迫起兵的經(jīng)歷,接著說明了今夜領(lǐng)兵來此是奉了李金全的軍令,欲襲營焚毀投石機,隨后話鋒一轉(zhuǎn)卻開始痛斥李金全的暴行,最后懇切地表達,愿意相助唐軍破城,最為關(guān)鍵的是,這封書信還附帶了一張壽州城的布防圖。
李源放下書信,不禁陷入了沉思,信中所寫倒是有理有據(jù),李嵩與李金全不合也算情有可原,再加上這張壽州布防圖,表達的意思似乎很明顯。
若叛軍內(nèi)部出現(xiàn)分化,定然是再好不過。但李嵩從頭到尾并未表達投歸朝廷之意,而直接點明了是“相助”,這口吻倒像是他國援軍到來一般,此間用意總感覺有些蹊蹺。
此刻劉仁瞻見李源作猶豫狀,忽而開口道:“李大帥,北人反復(fù)無常,不管李嵩在信中如何言語,切不可輕信之!既然他們前來送死,老夫即刻率軍迎敵......”
李源忽而回想起,當日在壽州城南,自己迎面便和李嵩的保信軍廝殺了一通,其麾下的士兵倒也算是驍勇,不過對應(yīng)的,說明他們殺起劉仁瞻的武昌軍,應(yīng)該也是毫不手軟。
繼而制止道:“劉大帥且慢!不妨看看李嵩信中所寫,再做決斷!”
片刻之后,見劉仁瞻面色逐漸鐵青,李源試探地問道:“劉大帥,您怎么看?”
劉仁瞻冷言道:“這李嵩一口一個唐國,一口一個相助,其心可誅!此人悖逆朝廷已是事實,依老夫之意,如清淮軍故事,要么令其率部投降,要么將其就地剿滅!”
李源搖頭回道:“李嵩既敢率軍前來,那便說明早有準備,定不懼與我軍一戰(zhàn),要令其投降估計是難!”
瞧見劉仁瞻脖頸間乍現(xiàn)的青筋,李源繼續(xù)勸說道:“劉大帥,眼下制造投石機的材料正是緊缺,攻城事宜估計還得拖延數(shù)日!這李嵩不管是投誠還是相助,只要有辦法助我等早日破城,便是戴罪立功,豈能輕易拒之?李嵩縱有大罪,待戰(zhàn)后一并稟報朝廷,由陛下處置便是,此時縱有一絲助力,切不可放過啊!”
原地徘徊了幾步,劉仁瞻眉頭緊蹙,嘆聲道:“唉!這些北人殺害了我多少將士!......罷了,壽州城緊要,老夫聽命便是!只是李大帥,兵不厭詐,我等還需小心行事啊!”
李源點了點頭,拱手道:“在下謹記!那便請劉大帥坐鎮(zhèn)大營,我親自去試探試探這李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