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緣乃是玉液期修士,只差一步參悟黃芽即可結丹,手中飛榻亦屬上乘,是一件難得的飛行法器。
在他操馭下,不過一個時辰,眾人便飛出三百里行程。
玉鑒瓊田三萬頃,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此地已是十二外島邊緣,再往前去,就要深入東海了。”
天門界只東海這一方海域,其上島礁眾多,哪怕是長青島這等海外霸主也不能將其一一勘探清楚,只是收攬了十八座物產(chǎn)豐盈且距離不遠的島嶼作為附屬,劃分內外。
到了此處,便有長青島門人捧出海圖來,在那漁夫指引下,向著正東方向而去。
按其人所言,從十二外島出發(fā),向東直行百里,便有一陰一陽兩股水脈流經(jīng),互相碰撞,激蕩海底泥沙,將腐殖餌料卷至上層海域,引來眾多海魚至此覓食,是一處天然的漁場。
也是外島漁民們慣常捕魚所在。
漁夫當日也是照常駕舟出海,卻在漁場不遠處得見仙山虛影,之后更是被風浪卷到仙山之中,有了一場奇遇。
“此地我亦有耳聞,”葉緣開口介紹道,“陰陽兩股水脈交匯于此,引動天象異變,氣旋、風浪時有發(fā)生。
“此地風暴頻繁,霧濃浪大,水淺灘多,雖然漁獲豐富,但航行常易遇險。”
眾人眺目四顧,只見天際陰云彌漫,中有雷蛇電光跳動躍走,不時降臨海面,在波濤上一觸即收,漫成一層紫網(wǎng)。
“那便是漁場所在了。”漁夫開口道。
葉緣放低飛榻高度,貼水而行,盞茶功夫便來到漁場外圍,只見此地風高浪急,丈許乃至數(shù)丈高的大潮隨處可見,一南一北兩道洋流水脈交匯于此,浪花激蕩,海面不時浮現(xiàn)漩渦。
幾處陡崖矗立邊緣,風浪侵蝕而過,峽灣和陸岬分割,嵴巖交錯,亂石穿空,峭壁聳立,驚濤拍岸。
“好一處惡地?!绷柩嘧有挠兴校按颂幍貧馐芩}變化影響,暴烈無比,有煞氣暗藏。”
他伸手一招,一方玉壺出現(xiàn)在掌中,散發(fā)無窮吸力,將周遭水汽吞噬一空,化作一道深藍煞氣納入玉壺。
“這一道水煞若是放出,幾可淹沒一座城池,將方圓百里化作澤國。”
凌燕子手持玉壺,喟然長嘆。
他以師門秘術封印了這道煞氣,必要時可以直接將其化作術法,征伐一方。
“時機未至,我等先在此等候。”無名道人卜算天數(shù),片刻后開口,“既然是日出谷,自然得等到寅卯之交才對?!?p> 他們正午出發(fā),如今太陽偏西,尚處于未申之間,要得等上整整一夜。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漁夫的認可,那日他確實是用過晚食后趁著夜色出海,想要趕在所有人前面搶占先機,布下漁網(wǎng);抵達此處時,也正是黎明破曉時節(jié)。
這一處天然漁場險惡,若是不曾請仙師出手,在船身上銘刻陣法,哪怕是再老道的水手漁民,都不敢進入其中,只能在外圍沾沾油水。
故而一些利于設網(wǎng)的地方便很是難得,漁民們時常為此爭斗,要論出個先來后到。
“既然如此,便在此等候吧?!?p> 葉緣將飛榻落在一處陡崖頂端,是附近最大的一處礁石,高數(shù)十丈,崖頂開闊如廣場,王景一行不到十人,在此綽綽有余。
見離下一次日出還早,王景便尋了一處礁石坐下,參悟起自身功行來。
他如今兼修《青陽融雪功》、《混元陽符經(jīng)》與《風露經(jīng)》三門功法,貫通兩方修行體系,離煉氣化神的金丹境界也不過一步之遙。
“元芒武道,先天之后為神意境界,修煉武道意志,與自身罡氣相合,這一步我早已邁過?!?p> 王景攤手,真元法力匯聚掌心,顯化一輪青陽,冉冉升起,放射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
這是王景自雒城大陣中所得,彼時他誦念佛門心經(jīng),與陣勢呼應,隱有所悟,察知到了一尊合乎太陽法理的佛陀位業(yè)。
其后在天門界為神三載,對于大日純陽之道愈發(fā)得心應手,不知不覺間便度過了此檻,修成青陽神意。
不拘刀劍拳槍,均可化用其中。
青陽浮沉,懸在王景腦后,化作一輪道果寶光。
“那是什么?”
葉緣等人被王景修行異象驚動,看了過來。
“我似乎在宗門典籍上見過類似描述,”凌燕子皺眉,“是修為高深到了一定層次的特征,可是......”
可是王景分明只是玉液,怎么會有自己這位結丹都不曾修出的異象?
“那是道果輪,”無名道人適時開口,“是金丹境界才會有的手段,一身修為凝成一枚道果,是自身道途的見證。
“景重道友眼下不過玉液,便能顯化自身道果虛相,未來可期?!?p> 凌燕子和葉緣震動,無名道人來歷神秘,師承未知,但識人眼界卻為天下之冠,他既然說這是王景的虛擬道果,那定然做不得假。
“這豈不是說,如果有朝一日天門界與上界融合,屆時景重道友破入金丹境界便是板上釘釘?”
“不錯?!?p> 幾人目露艷羨神色,別看他們都是玉液、結丹期的修士,但是能否拍著胸脯說自己金丹在望,誰都不敢如此打包票。
天門界修行鎖死在了煉精化氣一層,但這不代表此界修士的天賦亦是相同,有些人修行一生只能止步結丹,而對有些人來講,結丹不過是一個開始。
王景便屬于后者。
道人不曾關注他人言語,仍舊在梳理自身功行。
“元芒仙道不必多提,所謂神魂不過是靈魂與神念、七魄合煉的產(chǎn)物,三魂不曾合一,離陰神尚有一段差距?!?p> 王景將自己在《混元陽符經(jīng)》上的領悟悉數(shù)調動,真元法力流淌,于身前虛空緩緩勾勒一道符箓。
《混元陽符經(jīng)》是九室派白云真人所贈,既是修煉識神之法,也是符箓齋醮之術,以存思功夫入手,識神靈光外顯,即是虛空成符。
對王景助益良多。
符箓勾勒,卻不再是道人曾經(jīng)推演出的金烏真形符,而是天書玉字、碧霞流鈴,有神人身影登空步虛,乘陽燧絳云之車,駕九赤龍,飛入王景腦后青陽。
隨身正青,上與天通;太清元氣,下入身中。
青陽之中,有人衣青玉錦帔,著蒼華飛羽裳,戴芙蓉冠,乘龍步空,足攝景云,接引東海元氣,向王景輸送。
有此道果寶輪,王景便再不虞法力耗盡之事,限制他的,只有自身出力大小。
凌燕子等人見狀無語,本來那輪青陽便足以令人艷羨,如今其中更是多出一尊神靈坐鎮(zhèn),雖不知具體效用為何,但光看那接引天地元氣的架勢,便知又有莫大好處。
“這般人物,當真是我天門界所能孕養(yǎng)出來的?而且都這般氣勢了,他還不曾明曉黃芽,結成虛丹?”
幾人目露懷疑,若非此時王景氣息放開,他們能感受到其人身上真實不虛的此界印記,恐怕真要懷疑王景來歷。
無名道人面色不變,眼神渺遠,似乎回憶起了從前往事。
“難不成他是天外之人在我界轉生,瞞天過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