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歷史讀書筆記: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

第三章 《春秋》隱公元年

  《春秋》是以隱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開始的,東周的開始是在公元前770年,中間這48年的時間在《春秋》一書中是沒有記載的。

  有人說春秋從隱公元年開始計時,是因為孔子生活經(jīng)歷的時間就在比較偏后,為了追求歷史的真實性,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年479年)只記錄了自己熟知的一些歷史;

  而在我個人看來,孔子選擇以這個時間點開始春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跟周平王的死亡有關(guān),周平王是在公元前720年死亡的,也就是隱公二年,又因為孔子本身就是魯國人,所以他才選擇以魯隱公元年開始計時。當然個人有個人的看法,歷史具體究竟為何,我們無從得知。

  上一章說到,東周的開始并不是只有一個周平王,還有另一個虢侯扶持的周攜王。

  也是因此東周的國力進一步衰弱,諸侯們各有各的想法,因此開始長達了20多年的雙王并立的局面,終于在公元750年,以晉文侯刺殺周攜王終結(jié),東周第一個雙王并立的局面結(jié)束。

  既然《春秋》的開始是從隱公元年開始的,那我們也就從這里說起。

  先介紹一下隱公這個人,隱公是魯國國君周惠公的兒子。

  周惠公的原配夫人孟子死了之后,娶了聲子為繼室,生下了兒子隱公。

  后來宋武公的女兒仲子聽說生下來的時候右手上有字,便稱之為“魯夫人”。魯、宋兩國結(jié)兩家之好,周惠公和魯夫人生有一子,就是桓公。

  生下桓公之后,周惠公就歸天了,但他立了桓公為太子,隱公只能輔佐。

  隱公雖然沒有為王,但他做的事情以及權(quán)利,卻都是王應該做的。

  隱公在位期間,交好鄰國的其他幾個國家,穩(wěn)定了魯國的政權(quán)。

  隱公元年,也就是隱公在位的第一年,發(fā)生了這么幾起事件。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喧來歸惠公,仲子之帽;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十二月:祭伯來。

  用大白話解釋一下,“三月,公及邾儀盟于蔑”,說的是隱公的功績,也是隱公為了魯國的地位和政權(quán)做的第一件事。話說國家換主人的時候,往往周邊的國家都在虎視眈眈,只要對方一示弱,國家可能存在被吞噬的危險,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種事情尤為明顯。諸侯國很多,但想要讓自己變得強大,不被其他國家吞并,那么就要想辦法去吞并其他國家,這也是春秋戰(zhàn)國的現(xiàn)狀。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圣人,會出現(xiàn)諸子百家,和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是脫不開關(guān)系的。

  話說回來,隱公作為一個賢能的國王,他自然同樣明白這個道理。于是他選擇了結(jié)盟,和相鄰的國家邾國在蔑地進行了盟約。因為當時邾子克還沒有受周朝的冊封,所以邾國在后來只能算是魯國的一個附屬國。他們在一開始的結(jié)盟其實就是有差距的,魯國當時也算是一個大的諸侯國,而邾國都沒有冊封,邾國是在桓公時期才冊封的。

  隱公元年五月的時候,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很多寫春秋的書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