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句話,史嵩之不是寫信,而是當(dāng)面對史彌遠(yuǎn)說的,史彌遠(yuǎn)要同史嵩之商定為沂王立嗣一事,找了個由頭,將他自襄樊前線召回了臨安。
“此子固為奇才,”史嵩之說道,“但崛起太速!若不略加抑制,必然目空一切,時日長了,還招呼不招呼的動,可就兩說了!”
這話說的頗有道理,不過,史嵩之并未把心里的話都說出來。
吳浩在他面前,一口一個“兄長”,史嵩之亦視吳浩為小弟、為附庸,然而,目下,這位小弟兼附庸,已是統(tǒng)管數(shù)萬人馬的都統(tǒng)制了,正經(jīng)的“大將”(也會有人拍馬屁,呼之為“大帥”的),史嵩之自己呢,還只是個光化軍司戶參軍,從九品、第三十七階——最低一品、最低一階。
雖然,史嵩之做光化軍司戶參軍,既有實際需要(摸清襄樊情況,為將來經(jīng)營襄樊打基礎(chǔ)),也是政治姿態(tài),表示俺雖有個當(dāng)朝第一人的堂叔,卻“從基層干起”,但,都統(tǒng)制對司戶參軍,這個對比,還是太強烈了些!
他是個自視極高的人,也有些真本事,但心胸并不寬廣,今時不比往日,小弟兼附庸竟遙遙居自己之上——往上看,怎么看,怎么別扭!
所以,不能不“略加抑制”。
最好,再悄悄的跌他個筋斗?(當(dāng)然,這個話,就不能同二爹說了。)
除了史嵩之,賈涉于吳浩,亦有一番評介,這番話,對史彌遠(yuǎn),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賈涉臥床,史彌遠(yuǎn)親自探訪,這個姿態(tài),賈涉還是感動的,說起話來,語氣雖然委婉,但意思都很透徹,算是很坦誠了:
吳浩這個人,年紀(jì)雖輕,但異常強勢,取消忠義軍的軍號、建制,進行徹底改編,以及建立屯軍,進行大規(guī)模屯田,都是他的主張,大方向上,自己雖不反對,但許多具體的措施,自己并不以為然,但吳浩一切堅持己見,自己的位份、資歷雖遠(yuǎn)在他之上,差遣上,也算是他的上級,但身體不好,精力不濟,加上彼時情勢,楚州內(nèi)外,皆在他掌控之下,最后,沒一件事拗的過他,一切都照他的主張辦了。
吳浩這個做派,同他在史彌遠(yuǎn)叔侄面前的表現(xiàn),不甚一致,史彌遠(yuǎn)早以為吳浩“輕雋而鷹視,未必是久居人下之人”,聽了賈涉的話,更加警覺,對史嵩之的建議,便更加之以為然了。
吳浩娶楊妙真,也有許多的議論。
臨安看不到楚州的現(xiàn)場直播,并不曉得此實為強娶,形同“搶親”,大都以為,這是吳、楊之間的勾連,他們達(dá)成了什么秘密交易,外人不得而知,但楊妙真出身盜賊,老公生死未知,便另結(jié)新歡,這般水性楊花、狠辣果決的女人,又能做出什么好事情來?吳浩惑于美色,紅顏禍水,怕是對朝廷不利!
因為這個楊妙真,對吳長風(fēng),也不能不開始提防了!
史嵩之的建議是:淮東制置使的人選,不要出于史氏的嫡系,如此,將來該人同吳浩發(fā)生矛盾,吳浩就不大怪得到史氏的頭上;但同時,這個人,又要有足夠的壓制吳浩的意識,最好,嗯,從理學(xué)一派中挑人。
史彌遠(yuǎn)仔細(xì)想去,嗯,還真是個好主意呢。
理學(xué)一派,最重出身,最重以文制武的祖制,對于吳浩以武將知軍州,早就牙癢癢的了;同時,目下的楚州,不比當(dāng)初的盱眙,“盜賊”都已服帖,吳浩呢,再強勢(事實上,吳浩到底啥做派,除了賈涉和史彌遠(yuǎn),朝中其余人等,并不清楚),到底正經(jīng)是朝廷的人,不必?fù)?dān)心他舉兵相脅,所以,應(yīng)該很有幾個人樂意去做這個淮東制置使的。
史彌遠(yuǎn)雖對理學(xué)一派虛與委蛇,理學(xué)一派對史彌遠(yuǎn),卻一直側(cè)目而視,這一層,吳浩也是曉得的,以理學(xué)一派為淮東制置使,對吳浩,可以解釋為出于政治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史彌遠(yuǎn)本來想給吳浩個制置副使,以為安慰,但史嵩之堅決反對,認(rèn)為“都統(tǒng)淮東沿淮兵馬”已足夠酬功,制置副使同制置使不過一步之遙,若制置使出了任何意外,譬如丁憂啥的,不能不將制置副使扶正,朝廷一點回旋的余地都沒有。
至于“安慰”——馬上就以趙與莒為沂王嗣子了,對吳浩,還不夠“安慰”?
他再不能想到咱們對他已生防范之心的。
也是,也是,好,就照你說的辦罷!
*
紹興府,山陰縣。
沈園的旁邊,有一所三進的宅子,不算太大,但十分精致。
宅子的男主人,遠(yuǎn)在楚州,搞風(fēng)搞雨,女主人,各位讀者老爺都想到了,吳知古。
目下,主客相對,客人,一位清秀的小郎君,各位讀者老爺也都想到了,趙與莒。
以趙與莒為沂王嗣子的決定尚未正式公布,但已告知了當(dāng)事人,趙與莒以向母親報告為由,回了趟紹興。
吳知古表面強自平靜,但趙與莒能夠清晰的感覺的到,表姊的內(nèi)心,是何等的激動?
吳知古一個字一個字的向趙與莒交代吳浩給她的交代:
起居舉止,“凝重寡言”。
朝參待漏之時,“他人或笑語,與莒獨儼然”。
“出入殿庭,矩度有常?!?p> “只要進了宮,不論對誰,上至皇太后,下至位份最低的宦者、宮女,一切舉動,都照規(guī)矩來?!?p> “不必刻意討好任何人——哪怕是皇太后;只記得一句話就好——一切照規(guī)矩來。”
待說到“治理學(xué)者心目中的‘明君’為何”時,趙與莒的臉色,“刷”一下白了,緊接著,又漲的通紅。
他一下子就聽出了表姊的言下之意。
吳知古打住,凝視著趙與莒,趙與莒低下了頭。
過了好一會兒,吳知古柔聲說道,“很好,現(xiàn)在先打個底兒,到時候,他們說給你聽,你就不會失態(tài)了。”
趙與莒抬起頭,囁嚅了兩下,想說什么,終究沒有說出來。
吳知古繼續(xù)說了下去,一直說到了“紹興老母在”,然后,打住。
過了片刻,再柔聲說道,“這些,你都記住了嗎?”
趙與莒沉默片刻,“記住了。”
“好。你替我復(fù)述一遍,一個字也莫漏,我且聽著。”
(吳浩具體如何交代吳知古的,詳情見第六十三章《收個皇帝做小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