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淮東又來人了。
所謂“又”,之前,季先、蕭近山,乃至扎木合,都算“淮東來人”嘛。
吳浩既有心展足于淮東、山東,便請季先替他留意淮東、山東局勢;另,若季師傅的故人里頭,有如近山、木合者既有本事又不安于位的,我吳某人無任歡迎。
這一回來投吳的這一位,姓王,雙名義深,算是季師傅的故人,不過,不是李全的部下。
投宋的忠義軍,勢力最大的,有三股,李全、楊妙真為一大股,屯楚州(此楚州指楚州之州治);陳孝忠為一大股,屯漣水;石珪為一大股,屯盱眙。
此三地,同瀕宋、金的界河——淮水以及奪淮入海的黃河。
其中,漣水亦在楚州境內(nèi),位于州治上游,瀕的是奪淮入海的黃河;盱眙為盱眙軍州治,盱眙軍東接楚州,州治位于楚州(州治)下游,瀕的是正經(jīng)的淮水。
王義深是陳孝忠的部下。
陳孝忠、石珪,本書中都出過場,今春金國大舉入侵,淮東戰(zhàn)場,知楚州、并負責節(jié)制忠義軍的淮東提刑賈涉,部署忠義軍各部抵御,向滁州一路的主將即為陳孝忠,向濠州一路的主將即為石珪,詳見第三十六章《暴雨梨花槍》。
王義深帶來了淮東局勢的最新變化——季先南奔已經(jīng)半年,這個最新變化,可不算小。
此變化,與吳浩下一步之重大動止,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因此,還是那句話,懇請讀者老爺賜下一點耐心,聽獅子一一道來。
前文說過,化湖陂之役,忠義軍繳獲金牌一枚,李全上呈該金牌于賈涉,騙他說,此乃殺駙馬阿哈所獲也。
阿哈,金國東路軍統(tǒng)帥之一布薩安貞之小字,彼時,布薩安貞收攏敗軍,剛剛退入金境,仗雖打敗了,但他本人卻是安然無恙的。
賈涉不知內(nèi)情,遂上奏朝廷,請照事先約定的賞格“殺駙馬者,賞觀察使”封賞李全,于是,朝廷授李全為廣州觀察使,封全妻楊妙真為“令人”。
然不出季先之所料,這個冒功的把戲,很快就露陷了。
朝廷得到消息:布薩安貞至汴梁,入覲金主。
???那個“駙馬阿哈”,活的好好兒的呀?
言路大嘩,群起攻之。
話說的狠的,直斥賈涉、李全沆瀣一氣,蒙蔽天聽。
中樞非常尷尬,卻不敢收回李全的廣州觀察使,可是,這個大烏龍,總要有人負責,不然,言路上交代不過去,于是,以梁丙權(quán)知楚州,賈涉改知盱眙軍。
楚州、盱眙軍,本是平級的,但賈涉立下大功,本應加官,現(xiàn)在平調(diào),相當于被處分了;同時,“知楚州”的另一個身份是“節(jié)制京東忠義”,也即是說,從今往后,忠義軍歸梁丙節(jié)制,不歸賈涉管了。
說明一下,這個“京東”,指的是“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也即山東;不過,“京東東路”也好,“京東西路”也好,都是北宋時期的區(qū)劃,宋朝南遷以后,就成了金國的“山東東路”、“山東西路”了。
賈涉一到盱眙,石珪便向老上級請求預支兩個月糧餉,賈涉說,你的駐地雖在盱眙,可是,忠義軍的糧餉,一向歸楚州發(fā)放,要錢要糧,你得去找梁公,我手上,哪有這個預算呀?
遵賈公教,石珪找上了梁公。
梁丙打哈哈:朝廷的錢糧,都是按月發(fā)放,石將軍預支兩月,別的將軍,就可能一連兩月不能按時支取錢糧,這,本府為難的很吶!
對忠義軍,朝廷本就難談真正的信任,李全冒功,更是敲響了警鐘,反正金軍也退走了,對忠義軍各部,分化之、削弱之,已是既定方針,豈肯做預支錢糧這種倒過來將養(yǎng)肥爾等更加肥壯些的事情?
不過,作為補償,梁丙給了石珪一個“權(quán)軍務”的名義。
這是個很含混的說法,這個“軍”,自然是指忠義軍,可是,忠義軍從來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建制,只在戰(zhàn)時由知楚州臨時節(jié)制,“權(quán)軍務”雖有個“權(quán)”字——也即暫時之意,但忠義軍其他各部,如李全、陳孝忠者,能讓石珪來插手自己的軍務?
自然是不讓的。
事實上,這正是梁丙的算盤——借此挑動忠義軍各部矛盾,最好,你們自己打起來,我呢,便達到了“分化之、削弱之”的目的啦。
看,不過費一小小虛名,卻成“卞莊刺虎”“二桃殺三士”之功,我高明罷?
石珪回到盱眙,立即盡起所部,向下游進發(fā),聲稱:俺要去“權(quán)軍務”了。
嗯,梁丙的計策,似乎奏效了?
然石珪一入楚州境,立即縱兵大掠,聲稱“朝廷不給錢糧,我只好就食楚州”,一路搶到了楚州城下。
梁丙魂飛魄散,緊閉城門,一面派人勸諭石珪,一面札調(diào)李全“平亂”。
對于梁府公的勸諭,石珪毫不理會,搶的更加起勁,楚州城南渡門外,焚毀幾盡。
李全呢,只是嚴兵戒備,對梁府公的使者,只是笑說,“再看看、再看看。這個石珪,也未必真要作亂?或者,他真有不得已的苦衷?”
這時,盱眙的賈涉上書,說什么,“忠義之人源源而來,不立定額,自為一軍,處之北岸,則安能以有限之財應無窮之需?饑則噬人,飽則用命,其勢然也!”
朝廷頗懷疑石珪的作亂,背后有賈涉的慫恿,但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承認,眼下能夠“節(jié)制”忠義各部的,只有一個賈涉。
于是,梁丙降級、調(diào)離,賈涉回任楚州,節(jié)制忠義人等。
賈涉受命,即遣人諭石珪以逆順禍福,石珪乃謝罪,回軍盱眙。
隨后,賈涉如此勸說忠義軍各大頭目:
各位麾下,良莠不齊,花頭太多,朝廷不是傻子,怎可能你報多大的數(shù)、就給你多少的錢糧?這個空餉,是吃不到嘴里的!不如整編隊伍,汰蕪存精,所部的戰(zhàn)斗力增強了,同朝廷的關(guān)系也理順了,一雙兩好,各位以為如何?
各大頭目,包括石珪,都承認賈涉所言有理,反正,不論如何“整編”,我的兵,還是我?guī)Вl、存誰,汰多少、存多少,也都是我說了算,實際到手的錢糧,也不會減少,我的利益,絲毫無損。
于是,忠義軍各部,掀起了一股“精兵”的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