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天漢八十年

第二十章 天下命運,決于鴻門

天漢八十年 軒轅之秋 3225 2014-03-06 08:40:20

    第五年: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范增屢次勸說項羽出兵不成后,只好把鏟除劉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這場鴻門宴上。

  范增和項王事先約好要在席上斬殺劉邦,以擲杯為號。

  劉邦來了鴻門以后,百般解釋的同時也百般討好和奉承項羽,說:“我和將軍一起反秦,將軍在黃河北,我在黃河南,沒有想到自己居然先進(jìn)了關(guān)中,得以在這里和您又見面。我防守函谷關(guān),只是為了防備一些盜賊和特殊情況罷了,根本沒有要攔住將軍您的意思,這里面一定是有小人在搬弄是非?!?p>  項羽真是傻的可愛,聽了幾句好話就信了,還直接把曹無傷賣了,說:“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給我說的,不然,我怎么會到這兒來。”劉邦心里狠的直癢癢,估計當(dāng)下就盤算好,如果能夠活著離開鴻門回到軍中,絕對不會放過曹無傷。

  項羽對投靠自己的人就這么賣,真是笨的有點兒出乎意料。本來已經(jīng)和范增約定要殺劉邦的他,聽了幾句好話迷魂湯,優(yōu)柔寡斷的毛病又犯了,怎么也下不了殺劉邦的決心,范增反復(fù)的舉起手中的玉玦,用來諧音“決心”,暗示項羽,可都沒有起到效果。

  后來范增實在忍不住了,只好出去叫來項羽的族弟項莊,讓他在席間舞劍,然后找機會順勢砍了劉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可是范增的如意算盤又沒打上,已經(jīng)和劉邦穿一條褲子的二五仔項伯也開始舞劍,并且用自己的身軀保護(hù)劉邦。

  看著手下的人在酒宴間上演全武行,猶豫不決的項羽并沒有表示什么態(tài)度,只是默許著手下這么鬧。張良一看覺得不對,這樣發(fā)展下去劉邦太危險,就從帳外招呼樊噲,讓他闖進(jìn)來搗亂,阻止這種混亂的局面愈演愈烈。

  屠夫出身的樊噲一股蠻勁,根本不把威震天下的項羽放在眼里,沖進(jìn)帳內(nèi)按照張良的安排一番慷慨陳詞,倒是真把項羽給震住了,劉邦的危機也就暫時消除。項羽最喜歡的就是壯士,所以他對樊噲也還算尊重。

  酒宴過半,劉邦覺得自己不能再在這兒待下去了,范增肯定還會想出其他的辦法,于是他假裝如廁,卻趁機一個人騎馬跑回了軍營。

  從劉邦小小一個逃亡的例子中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其心思縝密和心橫手辣。

  劉邦來的時候帶了一百多騎兵,人人騎馬,可逃跑時卻把所有人和馬都扔了下來,只是自己一人騎馬逃跑,帶的四個隨身護(hù)衛(wèi)都是步行,其他的人甚至是直接扔到鴻門不管了,這樣做一是人少容易逃跑,二是萬一真有追兵,自己也可以騎馬跑,而那四個護(hù)衛(wèi)因為沒有馬就只能留下來死戰(zhàn)給劉邦斷后。

  另外,劉邦走的時候,沒有馬上讓張良進(jìn)帳給項羽賠罪,而是讓他估算著自己已經(jīng)跑的差不多遠(yuǎn)了才給項羽講這個消息,讓項羽沒有追擊的可能。

  范增聽說劉邦已經(jīng)跑了回去,肺都?xì)庹?,也不顧項羽的面子,大喊一聲:“豎子不足與謀!”估計此時的范增除了遺憾和無奈以外,更多的是對項羽的失望,他當(dāng)初是投奔項梁而來,項梁對他言聽計從,可如今的項羽卻總是猶豫再三。

  鴻門宴是反秦戰(zhàn)爭的結(jié)束,也是楚漢之爭的開始。從此,長達(dá)五年的斗爭將在劉邦和項羽之間展開。

  劉邦就這樣從鴻門逃出升天,經(jīng)歷這一次精心動魄的冒險,他意識到了如果想要爭霸,他還得先藏起來。至少在短時間內(nèi),還得避開項王的鋒芒。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殺了二五仔曹無傷,項羽送的大禮豈能不要。

  幾天以后,項王帶兵進(jìn)了咸陽,和之前的劉邦完全不是一樣的氣象,不但沒有像劉邦那樣約法三章收取民心,反而對咸陽進(jìn)行了屠城,先殺秦王子嬰,后放火燒了秦朝的宮殿,傳說中當(dāng)時大火三月不絕,搞的民怨沸騰,讓人們對他大失所望。

  屠殺完咸陽之后,項羽開始請示楚懷王,他的意思很明顯,雖然是劉邦先進(jìn)的關(guān)中,可如今他實力強,劉邦不能做關(guān)中王。誰知楚懷王恨透了項家的人,不甘心還這樣一直做項家的傀儡忍氣吞聲,一點兒面子都沒給項羽,只回復(fù)了兩個字:“如約?!?p>  如約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先入定關(guān)中的人做關(guān)中王嘛,項羽看了這個回復(fù)之后大怒,說:“懷王是我們家立的,并不是因為他有什么功績,怎么可以一個人來做主約定?全國反秦的一開始,只是暫時立過去諸侯的國君為王,方便討伐秦朝,但是這三年來披堅執(zhí)銳、出生入死、消滅暴秦的人,是我和諸位將軍,和那些公子王孫有什么關(guān)系!”

  于是項羽立楚懷王為義帝,遷到江南,像當(dāng)年周天子一樣供起來。

  然后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大封十八路諸侯,想回復(fù)到春秋時期的局面,各個小勢力林立,而自己當(dāng)霸主。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

  第一路盟主西楚霸王項羽

  第二路漢王劉邦

  第三路雍王章邯

  第四路塞王司馬欣

  第五路翟王董翳

  第六路西魏王魏豹

  第七路河南王申陽

  第八路殷王司馬卬

  第九路代王趙歇

  第十路趙王張耳

  第十一路九江王英布

  第十二路衡山王吳芮

  第十三路臨江王共敖

  第十四路遼東王韓廣

  第十五路燕王臧荼

  第十六路膠東王田市

  第十七路齊王田都

  第十八路濟北王田安

  項羽雖然自己是貴族出身,但骨子里卻瞧不起那些因為家族得到封地的,比如楚懷王,他喜歡真正立功的戰(zhàn)將,所以在分封的時候多少會有些傾向。另外,這份分封名單里面?zhèn)€人的好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項羽對喜歡的人就非常好,對討厭的人就非常差,隨著性子來。

  下面就詳細(xì)介紹一下這十八路諸侯。

  第一路項羽自己和第二路劉邦大家都很熟悉了,后面我們再慢慢說。

  第三路雍王章邯也是我們前文經(jīng)常提的人物,秦朝大將,項羽居然沒有記恨他的殺叔之仇,果然封了他做關(guān)中王,不過不是他一個人,還連同了他兩個手下司馬欣和董翳,一個封塞王,一個封為翟王,三個人共同分了秦朝原來關(guān)中之地。這也是后來關(guān)中的另外一個稱號“三秦”的來歷。項羽能夠盡釋前嫌,忘記章邯殺了叔叔項梁的仇,還封他們在關(guān)中,主要就是用來壓制蜀漢的劉邦的。他們?nèi)齻€都是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又本來是關(guān)中人,所以乍看之下還真的比較適合,但其實卻很有問題,具體的我們后面說。

  第六路西魏王魏豹前面也提過,他的哥哥魏咎是陳王手下周市建立的魏國的傀儡國王,被章邯滅了之后,魏豹收復(fù)了一些失地,又復(fù)立了魏國。

  第七路河南王申陽,這個人其實之前沒有什么貢獻(xiàn),就是項羽大軍渡過黃河去救趙國的時候,他主動帶兵迎接了楚軍,所以項羽特別喜歡他,還給他封了河南這塊好地方。河南為什么好?天下商人最集中的、最富庶的洛陽在這片地上,你說好不好。當(dāng)然這是從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如果從爭霸的角度來說也真不一定好,洛陽在天下之中,四處平原,無險可守,如果實力不夠,很容易被滅掉。

  第八、第九、第十路都來源于之前的趙國,張耳之前提過很多次,最早和陳馀一起協(xié)助武臣建立趙國,后來復(fù)立趙國成為實際控制者,項羽覺得他功勞大,就干脆直接封他為趙王,而改原來的趙王趙歇為代王,向北方移動了一點兒。趙國除了趙歇和張耳之外,還有第三個人封王,趙將司馬卬,因為他平定河內(nèi)有功,所以也被封為殷王。司馬卬就是司馬遷的祖先,不過說實話,當(dāng)時的趙國如果有第三個人要封王,絕對應(yīng)該是陳馀,他和張耳一直是趙國左膀右臂,功勞不比張耳少,后來雖然鬧翻,但還寫信勸降章邯,起了很大作用。項羽把陳馀這么厲害的人給漏了,是個很大的隱患,這個后面說。

  第十一、十二路是項羽的親信,之前提過的翁婿二人,衡山王吳芮和九江王英布,他們倆最早在項梁的時候就投靠了楚軍,某種意義來說也算是項家軍的一員,是諸侯中少有的項羽真正比較看重的人。

  第十三路臨江王共敖是楚懷王的人,項羽給了一點兒面子,也封了他一個小王,同時把他從楚懷王身邊拉走。

  第十四、十五路來源于之前的燕國,韓成建立燕國的時間比較早,他從武臣那里脫離出來以后就一直在北方,也沒有什么大的貢獻(xiàn)。各國救趙的時候,韓成命令將領(lǐng)臧荼帶兵和楚國一起去,結(jié)果項羽就看重立過戰(zhàn)功的,不顧之前韓成已經(jīng)稱王好久,反而封臧荼為燕王,而遷徙韓成為遼東王,把他趕到了更加偏遠(yuǎn)的地方。

  第十六、十七、十八路來源于之前的齊國,同樣和臧荼一樣,項羽因為齊將田都帶兵和他一起救趙有功,就封他為齊王,反而遷徙原來的齊王田市為膠東王。另外,田安在濟北攻下很多城以后投降了項羽,所以項羽也封他為濟北王。

  項羽的分封基本上完全是個人的意志,他喜歡的就得到很多好處,他不喜歡的就被欺負(fù),甚至連王都當(dāng)不了,諸侯里頭有心里不爽的特別多。

  項羽以為從此天下就要安定了,就要在他的霸權(quán)之下平穩(wěn)了,其實亂世才剛剛開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