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天漢八十年

第四章 禍患常起于忽微

天漢八十年 軒轅之秋 3914 2013-08-06 09:16:43

    第一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在回顧萬秦嬴氏家族上千年艱苦奮斗奪取天下的歷史之后,我們把目光拉回到這個故事開始的年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這一年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秦始皇駕崩。

  在在位的第三十七年里,秦始皇巡游天下,周覽四方。他先到了南方的吳國,然后沿著長江入海,從海上北上到現(xiàn)在的山東半島,之后又繼續(xù)北行。等他到了黃河下游的平原津時突然生病,而且病來的非常疾非常狠。

  秦始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立下遺詔讓遠在北方的公子扶蘇即位。

  公子扶蘇與秦始皇的政見不同,和秦始皇喜好法家不同,扶蘇是一個崇信儒家的人。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曾經勸諫,他認為,天下初定人心不穩(wěn),孔子學說是很多人習頌的學問,應該得到尊重,如果一直這樣擁嚴酷的法律來治理天下的話,可能會出亂子。

  斷斷的幾句話就可以看出公子扶蘇是個非常有見識的人,他能夠在秦朝最鼎盛的時期看出現(xiàn)今統(tǒng)治潛藏的隱患,絕非一般人,這種居安思危的遠見和能力令人稱贊。秦始皇當時并不同意兒子的這個觀點,還一怒把他趕到了邊郡和蒙恬一起御邊,帶有很強的貶謫的味道。

  其實秦始皇這一手處理可能還有著深意。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或許也意識到了自己窮兵黷武、法令嚴酷的問題,認為兒子有可能是對的,但讓高傲了一輩子的他突然間把頭低下來還做不到,所以便先把兒子趕到遠遠的不在身邊的地方,讓自己耳根清凈幾年。

  “以后你愿意怎么干那是你的事情,不要現(xiàn)在逼老子干就好?!?p>  這種心態(tài)和漢武帝末年有些相似,明明意識到了兒子是對的,但出于面子、尊嚴和多年的習慣等各種原因,始終不肯開口承認。當然,漢武帝最后承認了,他發(fā)了著名的輪胎罪己詔,只不過讓他下決心邁出這一步的代價比較大,那就是兒子的性命。

  甚至有可能秦始皇把扶蘇派到邊郡去就是一種鍛煉。從后續(xù)故事的發(fā)展中我們可以看出,扶蘇仁弱不堪,有可能是個仁愛君王,但絕對不是亂世的霸主,他的猶豫和脆弱甚至比漢武帝的太子劉據還要嚴重。也許秦始皇是想讓邊郡的戰(zhàn)事和軍旅生涯來鍛煉扶蘇的心智與性格,讓他成為一個更加合格的秦國君王吧。

  試問秦始皇如果真的完全不喜歡扶蘇,怎么可能讓他去和秦朝最好的將軍蒙恬在一起呢?更何況身邊還有三十萬秦軍最精銳的部隊?不至于這么托大。

  公子扶蘇據說是仁義愛民的化身,但這種事情都不好說,如果他真的繼位,在秦朝這種制度之下也不一定會怎么樣,不一定就真的會成為一個愛民的君王。

  “周公恐懼流言后,王莽謙恭未篡時。若是當時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用一個人掌權之前的表現(xiàn)去估計他掌權之后的表現(xiàn)是絕對不明智的,也是難以讓人信服。我更愿意相信后人對扶蘇的無限稱贊是出于對他未能即位而感到的遺憾。

  當然,扶蘇當了皇帝就算再差,想差不過他弟弟胡亥,能把千年基業(yè)、大一統(tǒng)的江山在兩年之內就敗掉,歷史上只怕難有人出其右。

  秦始皇臨終選擇了扶蘇,其實就是死之前的回光返照,對自己曾經作為的一個修改。他知道此時的天下需要一個仁愛君王了,他走的時候也許剛剛好,一切都在設計之中。

  只可惜,“禍患常起于忽微”,設計好了一切的秦始皇卻忽略了身邊的人:胡亥,趙高,李斯。他的遺詔甚至沒能出得了沙丘宮就被扣了下來,他的死訊也一直沒有散開。趙高直到部隊趕回咸陽控制局面之前都沒有發(fā)喪,路上尸體發(fā)出惡臭,為了遮掩,就弄一堆魚在車隊里,讓味道混在一起,免得大家起疑心。

  說來也是湊巧,兩個沒有處理好兒子問題的霸主都死在所謂的沙丘(當然不是一個地方),前一個是“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因為沒有處理好兩個兒子之間的斗爭,最終被兒子圍起來給活活餓死。

  其實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并沒有過多的信任宦官趙高,只是“禍患常起于忽微“,他的雄才大略都花在了天下上,太忽略這些身邊的小人了,他沒有想到一個狗奴才居然敢扣住自己的遺詔,還假傳圣旨改變皇帝繼承人。

  一個狗奴才當然不敢,但如果是一群狗奴才呢?

  趙高勾結了丞相李斯一起改立了秦二世胡亥,同時還矯詔賜死了遠在北方的扶蘇和蒙恬。

  后文我們會提,在秦漢的政治體制之下,尤其是漢武帝之前,丞相是非常厲害的,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權力遠遠超越后來的歷朝歷代,可以完全佐理一朝的政治。

  貴為丞相的李斯為什么會屈尊和宦官趙高合作,去背負那千古罵名呢?都是權力惹的禍。

  李斯的丞相當上癮了,他非常希望繼續(xù)做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只可惜,蒙恬的威望太高,和扶蘇的關系太好,如果扶蘇即位那么丞相職位無論如何都輪不到他,鐵定是蒙恬的,他李斯就只能隱退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了。

  李斯雖然才能卓著,但卻是個私心非常重的人,而且為人極為嫉妒,在他心里,永遠是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什么秦國的霸業(yè)那是滿足了自己之后才考慮的事情。當初秦始皇寵信韓非子,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融合“法,術,勢”三派的韓非子,理論水平上遠遠高于李斯,因此就引來了李斯的嫉恨。李斯反復在秦始皇面前進讒言,說韓非子的壞話,最后盡然讓秦始皇處死了韓非子,相當心橫手辣。

  如今又到了關乎自己利益的風口浪尖,李斯又一次堅決選擇了滿足自己的私利,置秦國江山社稷于不顧,和胡亥、趙高勾結在了一起。只可惜,這種只知道為自己打算的人,目光永遠是短淺狹隘的,他妄以為斗掉了蒙恬這只猛虎就可以繼續(xù)高枕無憂,卻不知背地里早就已經被趙高這只餓狼盯上了。和蒙恬這種君子斗輸了無非是告老還鄉(xiāng)離開朝堂,可和趙高這樣的小人斗輸了卻注定要身首異處連累全族。李斯后來的悲劇,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在丞相李斯的幫助下,趙高扶胡亥上臺的陰謀成功施行,可他還是顧慮遠在北方的公子扶蘇和將軍蒙恬。原因很簡單,扶蘇是秦皇長子,名聲又好;蒙恬是現(xiàn)存秦國第一大將,又帶著三十萬的部隊;更有蒙恬的弟弟蒙毅(就是電影《神話》里成龍演的那個人)掌管皇帝身邊的禁衛(wèi)軍。如果這伙人要聯(lián)合起來反對胡亥和趙高,不但名正言順,響應民意,而且無論是內外都有相當?shù)膶嵙?,不容小覷。

  于是趙高趁秦始皇身死的消息還沒有散開(因為他們在未到咸陽控制局面之前,一直沒有發(fā)喪),矯詔模仿秦始皇的口吻,賜死公子扶蘇與將軍蒙恬。

  這本是小人慣用的伎倆,有點兒想法的人都不會相信。我突然想起了喬治馬丁著名的小說《冰與火之歌》里的一個場景,當艾德史塔克在君臨城被殺之后,皇后讓艾德的女兒寫信騙北方掌管部隊的哥哥羅柏史塔克放棄軍隊來君臨,16歲的羅柏在看到妹妹的親筆信后,毫不猶豫,第一反應就是召集手下,商量起兵造反的事情。

  這才是正常人的反應嘛!只可惜扶蘇不是正常人,他是一個堅守儒家信仰以至于有點兒迂腐的人。在他腦子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太重了,當蒙恬勸他抗命的時候,他居然說:“父親讓兒子死還有什么好猶豫的?”于是立刻自殺。

  這哪里是父親讓你死,分明是弟弟讓你死?。?p>  就沖扶蘇表現(xiàn)出的難以想象的孱弱和幼稚來看,估計他就是真的當了皇帝也不一定保得住大秦的江山。這種人如何同野心勃勃的陳勝、威猛無敵的項王還有天縱之資的劉邦斗呢?

  同樣的歷史條件對比,扶蘇的膽量甚至還不如一百多年后漢武帝的太子劉據。仁弱的劉據被江充小人誣陷,還大膽的懷疑了一下武帝可能已經駕崩,猶豫一番之后最終決定自己先起兵自保。雖然劉據最終兵敗身亡,但至少他曾經努力過,有過機會;而扶蘇有著比劉據當時好得多的局面,卻沒有膽量邁出這一步,實在是可悲。

  看來性格的強大比能力更重要。

  蒙恬是身經百戰(zhàn)的將軍,是打得匈奴丟盔棄甲的傳奇人物,他當然不會像扶蘇一樣輕易自殺,只可惜扶蘇的死讓他失去了名正言順起兵的機會,最后也只得選擇了放棄,但他還是心存懷疑,沒有自殺,而是請求面見秦始皇。

  起初秦二世聽到扶蘇已死,本打算饒了蒙恬,但趙高不可能放過蒙恬,蒙家在秦國的勢力太大,威望太高,蒙家不倒,他永遠也不可能把持秦國的朝政。

  蒙恬的爺爺孟鶩之前提過了,也是秦國的大將,曾經攻取過無數(shù)三晉城池,蒙恬的父親蒙武隨王翦一起參與過與楚國的大戰(zhàn),殺了楚國的大將項燕,也就是項梁和項羽的先人。

  蒙恬的功績更是了不得,率領大軍三十萬將匈奴人趕出了河套地區(qū),修筑長城將整個北方的防線都連了起來。不要以為這沒什么了不起,看看后來漢朝是如何對匈奴委曲求全八十年你就明白,蒙恬和他的三十萬部隊有多厲害了。

  除了他們祖孫三人之外,蒙家還有蒙恬的弟弟蒙毅,就是電影《神話》里成龍飾演的那位,他相當于是秦始皇身邊御前侍衛(wèi)的總管,也是一個備受信任的近臣。

  秦始皇駕崩的時候恰好蒙毅被派遣出去開路祭山不在身邊,所以也就沒能見到趙高當時的陰謀。趙高和蒙毅是有大仇的,曾經趙高犯法犯到了蒙毅手上,蒙毅想治他死罪,后來是秦始皇親自把趙高保了下來,可兩個人的梁子也算就此結下。

  如今趙高得勢,他不會放過蒙家兄弟,于私算是報舊仇,于公也是鏟除政敵。

  在趙高的百般讒言之下,胡亥最終決定殺了蒙毅,后來的第三任秦王、胡亥另一個哥哥的兒子子嬰反復勸說也沒有用。

  就這樣,蒙毅先被處死。當然,蒙毅沒有想電影里一樣英勇無敵力戰(zhàn)而亡,更不會托夢到幾千年后尋找愛情,反而在死之前他費盡了唇舌討好胡亥,舉了不少君王殺良將而沒有好結果的例子,比如昭襄王殺白起,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等等,希望能夠活命。

  只可惜,胡亥殺蒙毅之心已定,蒙毅最后丟掉氣節(jié)的努力也沒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最后一點兒污點。

  蒙毅死后,蒙恬也心灰意冷,感慨一番后吞藥自殺,秦國的棟梁蒙家就此滅亡。

  國家的大廈傾倒,苦苦支撐秦國的就只剩李斯一人而已了。

  可是,偌大的天下又怎是他一人能夠支撐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