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小學
我上的大學是所工科學校。剛上大學時老教授說鼎盛時學校有八家校辦工廠,當時著實富裕,可辦著辦著就只剩鍍鋅廠,難怪學校的各種比賽和活動贊助冠名幾乎都是“鍍鋅杯”。于是我就想起了我的小學,曾經(jīng)靠種樹蓋起了教學樓。
小學的面積非常大,建校時的校長用他長遠的眼光要了一大塊村邊的荒地作校址。小鎮(zhèn)是個鎮(zhèn),但鎮(zhèn)政府各機關所在的首府還是個村,一個村又能有多偏,無非多走幾分鐘。
除去教室、辦公室、操場外,小學還隔出一大塊校園種地。幾經(jīng)嘗試后種上了蘋果,包括教室之間的小花壇都種了蘋果,又順整個校園圍墻種了幾排白楊樹苗,我是和這些樹苗一起長大的。
我們的課外活動時不時就變成了去果園拔草、翻地,每班負責一塊。學校糞池滿了也由四五年級的學生拉到果園,漚成肥料再由學生埋到樹下。春天修剪果樹時學校會聘請一些技術不錯的學生家長,但家長都表示免費服務。結了蘋果由四五年級的學生和老師采摘,用板車拉到果品收購市場賣掉,小的受傷的蘋果每班一筐抬到教室學生吃。
學校有了錢先辦了圖書館,雖然小但圖書足以讓每班一次借出和人數(shù)相等的數(shù)量,大家人手一本輪流閱讀。要知道我上中學時學校的一點圖書都只是擺設,不對學生開放。
后來教室不夠用,學校決定蓋教學樓。果園多年的收入已經(jīng)積攢了五分之三的經(jīng)費,老校長跑了多趟后上面答應撥款,補足剩余的五分之二。于是樓就開始蓋了,但最后施工隊沒有粉刷最后一層,并在一樓裝了個鐵門,表示不結清欠款就不繼續(xù)施工。
老校長又跑了多趟,但只從上面要來了答應經(jīng)費的一半,這樣我們的教學樓就有了五分之四的經(jīng)費,而上面明確表示不再撥款,因為可能引來其他學校也要求蓋教學樓,這是財政無法承擔的。老校長琢磨多日,決定把圍墻邊已經(jīng)長粗的上千顆白楊樹賣給施工隊,他們施工本就需要很多木頭木板。
教學樓最終完整的蓋了起來,但圍墻邊高大的白楊又變成了小樹苗,蘋果樹產(chǎn)量也開始大規(guī)模下降,它們似乎和白發(fā)蒼蒼的老校長一同耗盡了心力。
此后多年我不曾進入小學校園,管的太嚴不讓進。上次回小鎮(zhèn)趴在校門望了好一會兒,果園和教室前的小花壇早就消失了,到處都是水泥地,幾個小孩在玩耍打鬧,其中一個摔了一跤,可真疼。
2000年后,隨著交通主動脈的偏移,主街道跟隨遷到了新街。
新街原先是臭水坑和垃圾場,后來被村集體填平,在邊上建了許多一拖三的三層鋪面,中間預留了足夠寬敞的路面。
鋪面以商品房的形式出售,永久產(chǎn)權,但僅限小鎮(zhèn)戶籍。
第一期賣的不怎么樣,本地人都嫌小,還沒有院子,而街上商鋪太多,電商物流又發(fā)達,啥生意都不好做。
之后,村集體宣布本村可劃分的宅基地已經(jīng)用完,此后永不再劃分,而根據(jù)國家政策,耕地不準改變土地性質(zhì)為宅基地。
到第二期開盤價格就翻了倍,本村人還在咂舌,大量其他村莊的農(nóng)人已經(jīng)開始搶購。他們還有經(jīng)商外另一個更直接的目的,有了房子居住孩子可以直接到中心小學上學,畢竟教學質(zhì)量要遠比村學好,而且等孩子上了初中也不需要住校。
或許,這就是全國不可阻擋的城市化縮影,一切都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