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向南,分別是天府之國的四川與彩云之南的云南。無論是其中哪個省份,都在國內(nèi)旅游界中據(jù)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計劃中的下一個目的地是成都,但此去十四個小時的車程,讓我們不得不視情況在中途擇地落腳。
出師不利,僅蘭州至天水路段,一家人就遭遇了兩次高速公路塌方維修。無奈之下,汽車先后兩次駛?cè)雵溃诒P山公路上緩慢繞行,這大大延誤了我們的既定行程。
不過心境決定眼前的風景,自駕旅行最忌諱盲目趕路。何況我與白菜早就有了一日之內(nèi)無法抵達的覺悟,倒不如放松心態(tài),把每一段路程都當做旅程,興許還能發(fā)現(xiàn)意外之美。
果然,我們在甘谷境內(nèi)沿310國道繞行時,便不經(jīng)意間與甘谷八景之一的大像山相逢。嶙峋的山壁上鑿有一個巨大的石窟,石窟內(nèi)端坐著一尊石胎泥塑的巨大佛像。足有數(shù)十米高的佛像正對著公路,靜靜庇佑著往來的行人車輛,我透過右側(cè)車窗即可瞻仰其全貌。石窟旁臨崖處,修建有幾座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像是掛在峭壁之上,看上去險峻極了。盡管只是匆匆?guī)灼?,卻也不失為一個驚喜,讓旅途不至于枯燥無味。
汽車一路與大山做伴,通過群山的樣貌便可察覺出西北過渡向西南的地理變化。以天水為界,群山被分為兩類。這座城市以北的山丘樹木稀疏,多是衣不蔽體,并無多少動人之處;而天水以南,則屬于秦嶺區(qū)域,群山開始變得蔥郁巍峨,令人心曠神怡。要知道,秦嶺可就是西北與西南的天然分界線。
晚上七點,我們進入隴南地區(qū),雖仍處于甘肅境內(nèi),但這里顯然一派西南風光。作為GS省唯一處于長江流域的城市,秦嶺巴山交錯的隴南山清水秀,逾四成覆蓋率的森林里活躍著大熊貓、金絲猴等數(shù)百種珍惜野生動物。這座甘南邊陲的地級城市足足轄有八縣一區(qū),以至于白菜在預定酒店時鬧出烏龍,本該在市區(qū)下榻的我們不得不繞到八十公里外的成縣投宿。
位于成縣南河畔的這家酒店看起來規(guī)格不低,大堂、電梯、客房都裝潢得十分考究,比起知名品牌酒店也不遑多讓。客房內(nèi)的智能家居設(shè)施,讓玉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硬是跟語音管家對話至深夜才肯睡覺。這家陰差陽錯下入住的酒店,沒有讓尤其注重居住品質(zhì)的我與白菜失望,不枉我們特意驅(qū)車百里前來。
次日一早,養(yǎng)足了精神的一家人繼續(xù)向西南方向的成都進發(fā)。沿十天、平綿高速轉(zhuǎn)入蘭海高速,汽車便來到了隴南城區(qū)所在的武都。
狹長的城區(qū)與公路一起向前蜿蜒,兩側(cè)的崇山出于敬畏,對腳下的白龍江望而卻步,這才給武都留下了不到兩公里寬的平坦河谷。公路高出地面數(shù)十米,一座座高大結(jié)實的橋墩鋪就了這條通天蜀道,像是一條巨龍遨游在山谷上空。透過車窗向下望去,武都城區(qū)景致一覽無余。一排排整齊的建筑看起來新穎時尚,迸發(fā)出這座城市活潑的生命力。那活力,絲毫不比潺潺流淌的白龍江要弱。
公路在崇山峻嶺間搭橋鉆洞,祖國過硬的基建實力讓蜀道不再難于上青天。隴南地區(qū)向南與廣元搭界,這個巴蜀門戶是我們來到四川盆地遇到的第一座城市。實際上,蘭海高速并未通向廣元城區(qū),而是直指廣元城西,在羅家溝與京昆高速匯合。我們也是在此處轉(zhuǎn)入京昆高速,直奔西南方向。
汽車行至劍門關(guān)外,天空中忽然雷聲大作,一陣風起云涌后,大雨傾盆而下。大團大團的云朵努力壓低了身姿,籠罩在公路兩側(cè)的青山上。飄渺中。翠綠的山峰若隱若現(xiàn),看上去宛若仙境一般,這是在西北不曾看見過的景致。
窗外美景雖引人入勝,但雨中濕滑的路面更需要我集中精力應對。公路上同行的車輛紛紛亮起了黃色雙閃燈,不為照亮前路,為的是引起其他司機的注意。
雨滴在空中連成線,像是從天上垂下的串串白色珠簾,將車窗外染成一幅墨色煙雨圖。等到大雨墜落在地,公路便被洗刷得烏黑發(fā)亮。雨水不止沖去了路面上的塵埃,還抹掉了我們曾來過的痕跡。
說來有趣,這雨像是一位害羞的少女,只敢躲在山林間隨風起舞,等我們來到成都平原,就戛然而止。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自戰(zhàn)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完都江堰這一曠古爍今的水利工程,岷江千百年來造福農(nóng)桑,讓成都平原南部免于水患之憂,亦讓平原北部免于旱災之苦。因此,正是四川西部這片水土肥美的平原,成就了歷史上物產(chǎn)豐富、民眾殷富的天府之國。
我們進入成都城區(qū)時是晚上九點,這座人口逾千萬的都市如今已龐大到讓人認不出??紤]到次日的行程計劃,我們沒有進入城區(qū)中心,就近在三環(huán)路旁投宿酒店。若說起這成都與一路走來的西北城市有何不同,我最先感受到的便是物價水平的飛躍,尤其是住酒店的費用,讓人一時難以適應。
一下車,我們便感受到西南空氣的濕潤,單就對皮膚的滋養(yǎng)來說,這里與天干物燥的西北有著云泥之別。隨身攜帶的保濕用品,至此便可壓入行李箱底不再問津,這一點令極注重保養(yǎng)的白菜尤為愉悅。我們恰巧趕上多雨的時節(jié),白日里天氣陰晴不定,也正好無需時時遭受南方驕陽的炙烤。此時回想起前陣子在西北經(jīng)受的烈日,仍不免心有余悸。
一路走來,大部分行程都是我與白菜隨心而定,從未認真伴玉米享受親子時光。因此,來到成都的第二天,我們就決定帶玉米至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去見識他先前只在畫冊里看過的大熊貓。畢竟對于這般年紀的孩童而言,活蹦亂跳的動物遠比壯闊的雪山草原更具誘惑,何況還是令全世界為之著迷的國寶。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這名字乍一聽,像是一個學術(shù)研究機構(gòu)。可事實上,這里更像是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公園,綠樹成蔭,吸引著全球各地慕名而來的觀光游客。不知何故,景區(qū)的停車場開設(shè)在檢票口一公里外的地方,害得一家人不得不多走上二十分鐘的路程。往檢票口去的沿途一側(cè)被圍墻攔起,漆成白色的圍墻繪有大熊貓的圖案,一面一面千姿百態(tài),讓人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熊貓文化。
在景區(qū)門口放眼望去,視野內(nèi)與玉米同齡的幼童都各自都有關(guān)于熊貓的飾品,有的戴在頭上,有的持在手中,很是應景。入鄉(xiāng)隨俗,玉米自然不能為人后,我們在檢票口給他買了一頂熊貓模樣的遮陽帽。這令他雀躍良久,孩童的快樂就是如此樸實簡單。
不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動物園,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把所有供游客參觀的動物隱藏在蔥蘢的樹林中,讓人一定要耐著性子去找方能尋到。熊貓谷里被圈出一塊塊籃球場大小的場館,場地里有假山、水池、竹林、大樹,還有熊貓的屋舍與游玩設(shè)施。
在這里能否看到熊貓,全憑個人本事,誰也摸不透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它們飲食起居的時間規(guī)律。它們好像在與游客玩躲貓貓的游戲,有時候窩在房舍內(nèi)休憩,有時候端坐在水池邊就餐,有時候你遍尋整個場館也難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不要氣餒,透過欄桿仔細瞧,沒準就有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躲在林中的樹椏上打盹呢。
景區(qū)里的大熊貓被分類得十分詳細,幼年的、成年的、亞成年的應有盡有。不過在我們這些生人眼中,它們除了體態(tài)大小有所不同外,長得仿佛都是一般模樣。除了大熊貓,這里還有小熊貓、孔雀、天鵝、松鼠等動物,它們與大熊貓一樣都自由地游蕩于場館各處,或在林間枝頭,或在水畔叢中。比起只能動物園里那些只能生活在籠中的動物,它們的命運顯然要幸運得多。
在這里玩得最開心的當屬玉米,每當他費盡心思找到熊貓時,都驚喜得叫出聲來。與動物親近是人類的本能,然而當貪婪欲不斷膨脹,這種本能卻害得有些動物不得不被保護起來?,F(xiàn)在,怕是只剩天真的孩童,同動物接觸起來才心無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