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悲喜楚懷王·兩個懷王?
在楚國歷史上,或者說與楚國有關的君王,楚懷王有兩個,一是屈原時期,即秦統(tǒng)天下之前的楚國君主,一是懷王之約,秦末戰(zhàn)亂年間的義帝楚懷王,“先入關者為王”的懷王之約。
這兩個楚懷王是有聯(lián)系的,先簡單說戰(zhàn)國時期的那位。戰(zhàn)國時楚懷王的老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威王,楚懷王即位后,確實做了一些值得稱道的功績,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蠻不錯,楚懷王延續(xù)了他老子楚威王的輝煌,說是諸侯之雄不為過。但是楚懷王的一生一半一半,一半是事業(yè)雄偉,一半是潦倒受辱,客死秦國。
這就要提到戰(zhàn)國時名聞千古的大縱橫家張儀。楚懷王的狼狽境地真是拜張儀所賜,但是具體說來,楚懷王在政治上非常的幼稚,他能在即位后繼續(xù)讓楚國屹立諸侯之巔不倒,看來這個功勞多半要算到他老子楚威王的頭上去。因為無論如何一個雄偉霸氣的大國雄主怎么可能被張儀的三寸不爛之舌就玩的迷迷糊糊?所以說,楚懷王的前半生,功績算楚威王的,后半生是他自己的。他政治上的幼稚造成了他被張儀所欺辱,受困于秦,客死異國。
張儀訪楚,目的在破壞齊楚的邦交,代價是愿意奉還占領的楚地六百里,楚懷王天真的信以為實,當即與齊國斷交,而且為了表達斷的決絕,還派人去齊楚邊界辱罵齊王。但是并沒有如楚懷王的愿,張儀出爾反爾。楚懷王憤怒,與秦交戰(zhàn),仗打的很漂亮,秦國危在旦夕,沒想到的是,齊國援助秦國,甚至連韓魏等國也跟著摻和,都想在楚國身上分一杯羹,沒辦法,懷王只好撤退。
這種態(tài)勢下,秦國愿意與楚談和,懷王要求把張儀作為代價。張儀欣然愿往,并且透過懷王身邊的鄭袖和靳尚阻撓了懷王殺張儀,懷王釋放張儀。
幾年后,秦國組織國際諸侯大會,楚懷王受邀與會,但是在會上秦國扣押了楚懷王,想以此要挾楚國割讓土地,楚國這邊另立新王,不甘心被要挾。這期間,楚懷王幾次逃脫,但都沒有脫離秦境,最終病死咸陽,尸還故鄉(xiāng)。
因為楚國這段公案,秦末項羽劉邦等豪杰舉事,便打出了楚懷王的旗號,從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后世孫子,是不是為真另當別論,尊為“義帝”,才有了懷王之約,“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