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家》·新世界·三家分晉(3)
三家當然就是指趙韓魏,這里的分晉有不同的議論,比如說分晉只是在三家戰(zhàn)勝智伯以后的政治格局,其時大部分的晉國土地都掌握在三家手上,晉國國君所擁有的土地已經(jīng)微乎其微了,徹底的淪為趙魏韓的附庸,注意哦,但是晉國政治上還沒有垮塌,不過是晉國國君的實力比起趙韓魏大大不如了,也就是瓜分的是土地,并沒有各自獨立建國,還維持著晉國政權(quán)這個空架子,空是空了,架子還沒有拆掉。
真正事實上的三家分晉,也可以說是三家代晉,是三家戰(zhàn)勝智伯以后三十年的事情,三十年后,晉國徹底傾塌了,歷史上再也沒有晉這個國家了,代之的是趙國、韓國、魏國。司馬遷的記述,并沒有覺得這是如何的驚天動地,似乎這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趨勢,何況晉國消失是幾百年來的積弊所致,他的消失也不是憑空沒有了的。自從晉國公室卑弱,卿大夫?qū)U_始,國際上已經(jīng)是只聞卿大夫不聞有晉國君。相信趙魏韓鼎立三國的時候,天下也沒有那么大呼小叫,甚至可能認為那是應(yīng)該的吧,或者,哦,不是早就如此了嗎。
司馬遷沒有給予三家分晉特別的政治意義,所表達出來的就是“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沒有什么了不起。這是司馬遷的態(tài)度。而由趙氏主導的滅智伯,最終獨立建國反而是趙氏家族的一項豐功偉業(yè)。司馬遷是跳出歷史之外來寫歷史的。
司馬光則不同,他自己直接跳了進去,被歷史的潮水嗆得不要不要的。他的《資治通鑒》就是源自三家分晉,將這次歷史事件作為他鴻篇巨制的開篇,并大發(fā)議論。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周威烈王正式任命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這是《資治通鑒》的開篇。司馬光大為感慨,“臣光曰”。他說周天子自己壞了規(guī)矩,自己拋棄了禮儀名分的規(guī)矩。周朝政治秩序的崩潰,意味著這個時代的結(jié)束,司馬光于是把它作為自己敘述歷史故事的起點。
這讓司馬光看來,驚天動地,非同小可。他認為天子一統(tǒng)天下的政治秩序混亂了。雖然韓魏趙的實力已經(jīng)足以撕掉晉國最后的遮羞布,但是你天子出面正式承認等于自己把自己廢了。這怎么可以呢?這等于你自己承認了趙韓魏的分裂獨立。司馬光認為他們要自己獨立你管不著,你也管不了,但是你不能承認啊,動手打不過,嘴上的架還是要打的。
司馬光如此看重三家分晉,其旨在指出統(tǒng)治者為什么會被推翻,怎么樣才能永遠的專制,讓皇權(quán)長治久安,唯一的辦法就是倡導儒家,必須遵循儒家的禮制,“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強調(diào)上下貴賤的等級秩序,這是司馬光做《資治通鑒》的核心,他是寫給皇權(quán)專制者看的,告訴他們怎么讓他們的專制繼續(xù)下去。
三家分晉在司馬遷那里只不過是一朵小浪花,其時的天下并不覺得這有多么的震古爍今,尋常事罷了,天下大勢,浩浩湯湯,自然而然的,但是司馬光卻不然,大呼小叫,捶胸頓足,何也?因為三家分晉動搖了集權(quán)專制的基礎(chǔ),他視之為一次顛覆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