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孟子見梁惠王(4)
孟子與梁惠王前面討論了三次,一次是義利之論,孟子的態(tài)度當(dāng)然是推行他的仁義理論,反對梁惠王開口言利,一次討論賢與不賢,樂與不樂,提出他與民同樂才是真快樂,否則就算擁有天下也不會得到真正的樂。顯然孟子所說的與梁惠王心目中的快樂并不一致,但是梁惠王還是覺得孟子說的頭頭是道。
于是梁惠王就順著孟子的思路開始問,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我對老百姓也不錯(cuò),聽你所說跟我的所做所為也差不多啊,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你說的“眾人來奔”的情況呢,也沒見到我國的人多起來,別人的國少起來,這怎么解釋?
孟子很直接,無他,你做的不徹底,五十步笑百步,估計(jì)梁惠王聽了很迷糊,那要怎么做才讓別國的人民主動來投靠我呢。孟子的話回答的很有詩意,描畫了一個(gè)hexie社會的藍(lán)圖,說你只要讓老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就夠了,這樣還不能成為圣王,不可能的,未之有也。加油干吧,按我說的去做,沒錯(cuò)!
梁惠王聽著蠻有趣,八十多的人了,做國君也做了五十年,態(tài)度比較誠懇,先生你多說一說。孟子又開始講比喻,拿刀殺人和政治上殺人都是殺人,你同意吧,梁惠王想想反正都是死人,應(yīng)該差不多。孟子干脆利落,不能殺人,要愛民,讓他們吃飽穿暖,做民之父母。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終于,梁惠王開始說正題,說了半天沒有從孟子那里聽到些新鮮國策,無非就是仁義、愛民,別的沒了,也不給我說清楚,你這一套仁義愛民具體的措施,給我講了這么多大道理,那怎么去做呢?
先生,你說的很動聽,把我打動了。我國現(xiàn)在的情況是,連敗于齊秦,又被楚國羞辱,我非常引以為恥,先生出個(gè)主意怎么才能讓國家強(qiáng)大,找回一些面子。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jiān)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shí),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
孟子給了四個(gè)字的答案“仁者無敵”,丟失土地不要怕,只要你仁義就行,你打著仁義的大旗愛國愛民,領(lǐng)著他們出征,天下無敵,因?yàn)槟銈兪侨柿x之師。
梁惠王又睡著了,怎么行軍布陣啊,怎么選人用兵啊,怎么縱橫外交啊,怎么伐謀伐兵伐交,怎么提振士氣,我要的是這個(gè)。只有這個(gè)才可以面對強(qiáng)敵克而勝之。你先讓我的國家強(qiáng)大,再去推行你的那一套不好嗎?不知道是不是被孟子一番話氣的還是怎么樣,不久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