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和熹皇后秘史

第一百二十章 塵歸塵 土歸土

和熹皇后秘史 夏莫焱 2552 2020-12-27 13:02:00

  鄭眾死了。

  就在徐防和陸珩帶著羽林衛(wèi)和京師官兵將鄭府團團圍住的時候,鄭眾從容不迫的飲下了早已備好的摻了大量砒霜的酒,然后在自己居住的府邸最深處的偏殿點了一把火。

  在此之前,他對留在身邊待命的一個自己豢養(yǎng)了多年的死士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抹去一切他們曾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痕跡,從此刻開始,他們不再是他的死士,而是以一個全新的身份,獲得自由的新生。

  這個死士帶著主人最后的命令,趁著重兵包圍鄭府之前,如一個幽靈般迅速消失在了黑夜里。他要將這個命令傳達到散落天南海北的每一個死士,自此以后,天下便再也沒有死士的存在了。

  聽聞鄭眾死訊的鄧綏,第一次在眾臣面前因為出離的憤怒而失態(tài)。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把鄭眾給我?guī)н^來!”鄧綏幾乎歇斯底里的吼道。

  徐防只能解釋道:“啟稟太后,仵作驗過,鄭眾在放火之前服了劇毒,必死無疑,現(xiàn)在尸體已經(jīng)被燒的不成樣子了,太后還是不看為好······”

  鄧綏厲聲道:“他是怕自己死不成,落在孤手里,現(xiàn)在他死了,孤便再也不能從他嘴里親耳聽到當年的真相!他就是要讓孤不痛快!來人!將這個閹人挫骨揚灰!”

  “太后且慢!”徐防上前勸道:“鄭眾是三朝元老,又是先帝的托孤重臣,如今尚未定罪,太后這么做,怕是會引得朝臣非議,民心不安??!”

  “豈有此理?!”鄧綏的聲音也變得尖銳了起來:“這個閹人擅自豢養(yǎng)死士,殘害忠良,當年家父之死,冀州程樸之死,都跟他脫不了干系,有什么可非議的?!”

  “這些事情,都只是太后的推斷而已,僅憑一枚玄鐵流星鏢,無法定罪啊······”徐防的語氣無奈卻又執(zhí)拗。

  鄧綏緊緊抿著唇,刀子般凌厲的眼神死死盯著徐防,她很想發(fā)作,可是她了解這個老家伙的倔脾氣,便只能壓著滿腔怒火道:“那他這些年來貪污斂財之事呢?這個也定不了罪嗎?”

  徐防答道:“貪污之事,如今只有李岑一人的證詞,尚未找到實據(jù),還需要時間來查實,方能定罪?!?p>  鄧綏狠狠瞪了他一眼,不想再與他爭辯,便看向站在另外一邊的陸珩。

  陸珩對鄧綏的意思心知肚明,但是他為官一生恪守大漢法度,從未逾越半分,如今雖然為難,卻也不能違背本心,便只好道:“啟稟太后,太傅大人所言甚是,對鄭眾的處置,還需查實其罪證后再從長計議?!?p>  鄧綏重重的一掌拍在桌案上,臉色鐵青。

  血海深仇,她怎能輕易放下,雖然罪魁禍首鄭眾如今已死,不過讓他死的太痛快了,鄧綏心里窩著滿腔怒火無處發(fā)泄??墒侨缃衩鎸@兩個老頑固,鄧綏也無計可施。況且他們的顧慮沒有錯,鄭眾歷經(jīng)三朝,更一度權(quán)傾朝野,雖然他倒臺了,可是這些年受過他提攜,得過他恩惠的官吏數(shù)不勝數(shù),貿(mào)然處置,難免引起這些朝臣們的非議,更會讓自己落下獨攬大權(quán),擾亂法度的口舌。

  罷了,再難忍也只得先忍下這口惡氣。

  “既然你們要查,那我就給你們時間查個清楚!”鄧綏帶著慍怒道:“陸珩,你去查,當日的刺客不是還有幾個活口嗎,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十日之內(nèi),給孤一個交代!”

  十日之后,鄧綏并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

  那些僥幸活下來的死士受盡嚴刑折磨仍然至死不肯吐露半字,沒有人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死士隱藏在一個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里,在鄭眾死后,他們就像幽靈一般,徹底從黑暗中隱去。緊接著,越來越多的朝臣開始為鄭眾輪番上書,在他們心中,是一個為大漢三朝鞠躬盡瘁的老臣,因為太后的猜忌而擔了這莫須有的罪名,只能一死以證清白。

  徐防和陸珩也不得不勸諫鄧綏,暫且先全了鄭眾的身后哀榮,否則拖著查下去,只怕會寒了眾臣的心。

  而鄧綏,在過了這十日,盛怒漸漸平息之后,方才真正看清了鄭眾。

  他出身貧寒,父母早夭,無兄弟姊妹,十歲那年便被遠房親戚賣入宮中為奴,從此斷絕子孫,身無掛礙。

  他是一個十分矛盾且復雜的人。他對劉肇赤膽忠誠,為此不惜在竇氏權(quán)傾天下之際背叛竇太后,冒著死無葬身之地的危險,為助劉肇奪取權(quán)力不惜一切代價;可是對于其他人,尤其是可能威脅自己地位的人,他卻陰狠毒辣,毫無人性,當年他對鄧訓一家痛下殺手,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又不惜賠上自己滿府人的性命。

  他對權(quán)力有著近乎病態(tài)的欲望,為此他一次又一次的設下重重圈套,只為削弱潛在的對手;可是他又從來都不屑于利用權(quán)力去滿足如財色種種普羅大眾難以逃脫的欲求,所以他指使親信官吏瘋狂斂財,卻沒有將這些錢財用于奢靡度日,而是都用于籠絡人心。千金散盡,換來朋黨的忠心和根深葉茂的權(quán)力網(wǎng)。

  他有著深深的不安全感,所以他不惜重金豢養(yǎng)死士,這些死士多是當年被誣告謀反冤死的宋炟舊部,他千方百計救下了這些人,他們對他本就感恩戴德,又受他多年恩惠,自然豁出性命為他賣命;雖然他用人的初衷多為壯大自己的朋黨,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有一雙能夠識人的慧眼,所以在劉肇一朝,經(jīng)他舉薦提攜的官吏中不乏賢明能干的人才,這其中也包括蔡倫。

  這樣一個人,很難說得清楚,他對社稷究竟是有功,還是有罪,或者說是功大于罪,亦或是罪大于功。

  鄧綏最終還是全了鄭眾的身后哀榮,她不是向大多數(shù)人妥協(xié),也不是怕寒了朝臣的心,她只是選擇以江山的名義,成全他于社稷之功;而在她身后的,鄧氏一族的血海深仇,她永遠不會忘卻。

  不過斯人已逝,死后榮辱,又有何用呢。重要的是,他終歸是死了,以他的生命去贖他的罪。

  至于蔡倫,在鄭眾死的當日,就被鄧綏下了大獄。

  說來也是令人唏噓。蔡倫自幼跟隨鄭眾,在鄭眾的栽培和提攜下一路走到今天的地位,對于身為孤兒的蔡倫而言,鄭眾無異于亦師亦父的恩人。所以在他逐漸認清鄭眾的所作所為后,就算他內(nèi)心不愿助紂為虐,可終歸舍不下這份恩情,做不出背叛鄭眾的事情。

  但是對于鄧綏而言,她從未將蔡倫當做一個完全的奴才,而是患難相交之人,甚至可以說是她在宮中最為信任的朋友??删褪沁@樣一個自己全然信任之人,明知一直謀害她和令她父親慘死的罪魁禍首是誰,卻隱瞞了這么久,即便最后刀光劍影之際,蔡倫已經(jīng)猜測到鄭眾會對鄧綏下手,仍不肯對鄧綏吐露實情。

  這不是背叛又是什么?

  蔡倫被羽林衛(wèi)一路押著送進了廷尉獄。宮人們紛紛側(cè)目,悄悄議論著一向受太后重用的蔡常侍究竟犯了什么過錯,落得今日這般下場??蓻]有人注意到,蔡倫的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舒展且平和的笑容。

  這么多年來,在恩情與大義間的夾縫中苦苦掙扎,將無數(shù)個不能見于陽光之下的秘密,深深的掩埋在心里。明知不可能,還要如螳臂當車一般,試圖以自己飛蛾撲火之力保護著兩邊對他都無比重要的人。

  如今,終于塵歸塵,土歸土。而蔡倫,他太累了,直到這一刻,才算解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