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卷帙浩繁的史冊,徜徉白浪滔天的歷史長河,不少的朝代如流星般轉(zhuǎn)瞬而逝,然而隨著他們的逝去,留下的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歷史財富。
短短15年時間,秦朝在西楚霸王的一把大火中,成為人們心中永久的回憶。然而,在秦國的建立、發(fā)展、壯大的那一段崢嶸歲月中,多少英雄此起彼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秦穆公見賢思齊、知錯就改;秦哀公臨危受命、挽救楚國;秦孝公不拘一格、推行變法;秦昭襄王韜光養(yǎng)晦、禮賢下士;頃襄王為父報仇、雄關(guān)漫道。短暫的統(tǒng)一王朝,是一個個量變的積累。而構(gòu)成這些量變的質(zhì)變因素,最為典型的就是那些出生于草莽、躬身于陋室的大才大能之士。
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商鞅、張儀、白起等人,而范雎也因為一度左右戰(zhàn)國末期的形勢發(fā)展而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任何一個人能夠發(fā)跡,從一介平民一躍而起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都是由一個個階段構(gòu)成。“莫言下嶺便無難,一山放過一山難”。這個難關(guān)跨過去了,從此便能夠平步青云、坦途一片。反之,就會遷延不進(jìn),勞苦終生。而眼下,范雎就面臨他人生最為關(guān)鍵的時刻,比之當(dāng)初躲過在魏國的必死之局,也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范雎將那封信遞交到秦王手中,秦昭襄王見了信件,猶如見了闊別多年的知己老友。一時之間,欣喜之情無以言表。
于是,秦王立謝王稽薦賢之功,并讓他代為傳命,讓張祿(范雎沒有以真名示之)火速入宮。
王稽應(yīng)了圣旨,心中暢快不已,轉(zhuǎn)身便走了出去,待走到半路,秦王竟然派了車架前來,說是要用于接送張祿。王稽看了看秦王甘泉宮方向,一輪紅日正要噴薄而出。不由得嘆道,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了。
范雎隨著車架進(jìn)入秦國宮殿,只是他依然裝作毫不知曉,并且讓駕車的人自行離去,旁若無人地走向?qū)m闈禁地“永巷”??此扑菬o心之舉,實際上則是謀劃多時,此刻可謂智珠在握、成竹在胸。
恰在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在人群的簇?fù)硐?,緩緩地從對面走來。范雎沒有絲毫懼怕,直接面朝秦王,走向“永巷”。一個宦官見狀,快步趨前,怒斥道:“見大王路過,你是何人,怎么能夠不回避呢?”范雎并不懼怕,反而反唇相譏道:“我雖是一介草民,但是對于秦國王宮還是很清楚的,我只聽說,秦國有太后和穰侯,何曾聽說過還有個大王的?”
范雎為了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竟然絲毫不避諱。在宦官呵斥之后,依然繼續(xù)前行。他之所以會甘冒奇險,是因為他早就做了周密的思考,以一句話的工夫,直接擊中了昭襄王的要害。秦王如果聽出了范雎的弦外之音,定然會進(jìn)一步和他攀談。當(dāng)然,如果秦王根本對他的言辭不作理會,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范雎的意圖,那么范雎來到秦國,就只能算是一場悲劇了。那時候的范雎,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生無可戀。
如范雎所料,秦王非但不怒,反而將他引入內(nèi)宮密室,屏退左右,待之以上賓國士之禮,想要和范雎單獨傾心而談。
當(dāng)然,秦王也知曉了,眼前的這個貌似大逆不道的人,就是前面給自己寫信的張祿。只是到了這個境界,他們就彼此心照不宣,而秦王所關(guān)心的重點,也不是他是誰,而是他能夠給自己帶來什么。
范雎知道,兩年以來,對于秦國王室的局勢,他只是耳聞;甚至對于秦王的了解,也不過是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結(jié)合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其政策綜合出來的。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痹绞堑搅岁P(guān)鍵時刻,越是要考量一下這秦昭襄王的為人,切不可貪功冒進(jìn),以致最終得不償失。
范雎深諳進(jìn)取之道,虛實之法,知曉要探測這秦昭襄王的心思,就必須言辭閃爍,讓他摸不著頭腦。果然,酒過三巡之后,秦王便開始向范雎掏心窩子了。豈料此時的范雎依然故作高人,對于秦王的問題也是含糊其辭。秦昭襄王見此,知道范雎還不是很信任自己,遂更加畢恭畢敬地問道:“請先生不要顧忌,有話但請直說,寡人是真心地想要聽取先生的高見?!?p> 范雎卻一再避實就虛,唯唯諾諾,避而不答。這樣的情形,一再發(fā)生,秦王越加誠懇。原本是一場主考官對考生的殿試,變成了私密的考生考核主考官的殿試。秦昭襄王見狀,只能拿出自己的撒手锏,站起身來,向范雎深施大禮,苦苦祈求道:“寡人一片誠心,天地可鑒,先生如果不吝賜教,寡人一定會真心感佩?!?p> 范雎見時機已到,終于向秦王開啟了一道大門,這道大門里有兩個情景。情景一:秦昭襄王大權(quán)獨攬,宣太后、四貴等人最終成為歷史的過客。情景二:秦王掃六合,八荒九州,盡皆聽取秦國號令。
而打開那扇大門的鑰匙,就是范雎對秦昭襄王的一番話,話中內(nèi)容在前面已經(jīng)有過具體介紹,此處自不必多言。表達(dá)的意思很明確:范雎在三言兩語之間,就把眼前的秦昭襄王與古代的堯、舜、禹等圣賢聯(lián)系到一起,大凡為高位者,很少沒有虛榮心的,即使如秦王這樣的英明決斷之人,也覺得范雎一席話很是受用。
接著,范雎借機激勵秦昭襄王禮賢下士。并以呂尚和自己相比,意思很明顯:秦王不用他則矣,用他就一定要拜他為丞相,自己也一定能做個賢德的丞相。秦昭襄王自然不能夠拒絕,不然就會將自己貶到桀、紂行列,以此迫使秦王就范。緊接著,范雎便開始向秦王大表忠心,因為一個人有才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其才能會給君王帶來好處。于是,一番慷慨悲壯之詞便這樣脫口而出。他先是說自己為了秦國披肝瀝膽,以情來感召昭襄王;后來再曉以利害,以殺賢誤國震懾昭襄王,這樣就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被秦昭襄王的一時沖動所害。
而前面的一番言語,看似有血有肉,實際上還是范雎的虛實之言,旨在為后面點明秦國的弊端做鋪墊。當(dāng)然,秦國最大的弊端,就是宣太后和魏冉等人了。范雎認(rèn)為,如果任由此種情景繼續(xù)下去,則秦王地位不保,秦國也必將大廈傾覆。
綜合看來,范雎的這一番言語是很有水平的,然而細(xì)細(xì)查看才發(fā)現(xiàn)秦國此時的當(dāng)務(wù)之急,并不是掃清內(nèi)部,而是如何處理與東方六國的關(guān)系。但是為了迎合秦王“強干弱枝”的心思,范雎只能先說他最關(guān)心的問題,而不是秦國最關(guān)切的問題。一來可以得到秦王的信任,二來則可以為自己在秦國的地位打下基礎(chǔ)。范雎要成為丞相,就必須要和魏冉爭權(quán),能夠賺取秦昭襄王這個籌碼,無疑是最為可靠和實際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范雎才能夠真正地一展才華,而不是這般紙上談兵。
直到秦王真正地向范雎推心置腹,引為知己和股肱之臣,范雎才開始為秦國未來的發(fā)展制定策略——遠(yuǎn)交近攻。而這一政策,不僅符合當(dāng)時的局勢,也能夠嚴(yán)重地打擊魏冉的政治威信。恰如后世的居于隆中茅廬的諸葛孔明對劉備的分析一樣,范雎在彈指之間,便向秦昭襄王深刻地剖析了天下的形勢,以及秦今后應(yīng)采取的措施、策略,可謂縱橫捭闔,使得秦昭襄王聽后猶如醍醐灌頂一般拊掌大悅,對他更加重視和尊敬。
自此,范雎在理論上的地位初步奠定。
而要真正地成為秦國的相國,掌握秦國的大權(quán),范雎還需要對付兩路人馬。第一路就是宣太后、魏冉等人;第二路就是名將白起。一場血與火煉就的傳奇,就在此時開始誕生。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坐鎮(zhèn)江山、左右秦國41年的宣太后政治集團轟然倒臺,秦國“遠(yuǎn)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也在軍事上不斷地奏效。秦國,正昂首闊步,邁向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