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到達秦國,恰恰順乎當時戰(zhàn)國政治、軍事發(fā)展之大勢,所以才會在秦國如魚得水。秦國如果沒有范雎,也許會是另一番景象;或者如果范雎得到了其他國家——諸如齊國——的重用,也許秦昭襄王仍是羸弱無力的君王,別說統(tǒng)一不了諸侯國,權(quán)力盡失也未可知。當然,歷史不能假設。而在此時,所有問題的焦點不在于是范雎造就了當時的戰(zhàn)國,還是當時的戰(zhàn)國造就了范雎,而在于范雎到達秦國受到重用之后,使得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
但在此之前,范雎還需要接受秦王的考核。如同他輾轉(zhuǎn)來到秦國的經(jīng)歷一般,他能夠獲取秦王考核的資格,也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秦王對于所謂的才士俊杰并不信任。而獲取他的信任,無疑成為范雎眼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時為秦昭襄王三十六年,這代表秦昭襄王已經(jīng)做了36年有名無實的君王。雖然他知道自己才是正統(tǒng)的國君,奈何宣太后實在是巾幗不讓須眉,在她的領導下,秦國的國勢不斷強盛。特別是白起領軍后,往南,秦軍不斷攻伐楚國,力拔鄢、郢兩座重鎮(zhèn),幽死楚懷王于秦,楚國元氣大傷,不敢與秦國相抗;往東,齊國雖然強盛,卻在秦軍的攻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就連曾經(jīng)一度風云天下,震懾九州的魏、韓、趙“三晉”之兵,也被秦軍打得無還手之力,使魏、韓二君俯首聽命于秦國。天下之大,唯有趙國還能夠勉強和秦國在軍事上作對。
所有這些跡象在表現(xiàn)出秦國的強盛之時,也間接證明了宣太后政治勢力的固若金湯。
秦廷上下雖人才濟濟,在戰(zhàn)國舞臺上風光無限,但卻是由涇陽君、華陽君、高陵君以及魏冉“四貴”掌權(quán),內(nèi)部一片風聲鶴唳。他們?yōu)榱霜殧埑V、獨霸朝局,屢次打擊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甚至是秦昭襄王的親信也朝不保夕。
為了減少和宣太后等人的摩擦,避免秦國政局的動蕩,秦昭襄王決意韜光養(yǎng)晦、厚積薄發(fā)。于是,秦昭襄王整日深居宮中,“甘心”被權(quán)臣貴戚所包圍。只有在國家重大事件,非要大王出場之時,才勉強出去應付。
反觀當時的戰(zhàn)國局勢,活躍在戰(zhàn)國時期政治舞臺上的謀士說客多如過江之鯽,難免魚龍混雜、良莠不分。有的人確有其才,能夠讓國家在政治上左右逢源,在軍事上百戰(zhàn)百勝;有的卻只是徒有虛名,甚至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到處騙取錢糧。他們都有一個共性:有三寸不爛之舌。沒有這個長處,很少人能夠接受他們。恰如白起,不善言辭,不懂政治,如果沒有魏冉的舉薦,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泯然眾人矣。
因此,一時之間,不只是秦王,許多秦國上層統(tǒng)治集團中的重要人物,對來自諸侯各國的賓客辯士并沒有多少好的印象,以為其中無信者居多。也正是這個原因,魏冉才會在半路上盤查王稽等人,讓范雎對他生出了更大的嫌隙。
范雎也知道秦國此時的情況,所以對于前途之多艱,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秦國的未來、秦王的命運,就在一次又一次與范雎的失之交臂中不斷地浮浮沉沉。
范雎難以在第一時間得到秦王召見,并受到重用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王稽。
因為王稽此人,在秦國的地位,相比一般的王公大臣,實在是微不足道,派他出使魏國,足可見秦國對于魏國的輕視程度。王稽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近秦王。
范雎也知道這個情況,只是他不好意思點破。心中暗想,只要自己想辦法走進秦王的視野,只要秦王能夠開恩相見,憑借自己的韜略智慧,定然能夠讓秦王刮目相看。
正當范雎準備親自動手、自力更生之時,秦王頒布諭令召見王稽。王稽遂向秦王匯報前去魏國出使的情況,完事之后,見王稽還不肯離開,秦王正自奇怪。王稽遂說道,此次自己出使魏國,雖然在外交上平淡如水,但卻并不是沒有多少收獲。因為這一路過來,他閱人無數(shù),竟然叫他覓得了一個天下奇才,名字叫張祿。只要他能夠得到秦國的重用,秦國的國力定然能夠蒸蒸日上。
這一席話并沒有多少出彩之處,所以也沒有引起秦王的任何興趣。為了不失掉王稽的面子,秦王遂讓他給范雎安排一個住處,有時間自己再去召見他。
于是,范雎便決意安心等待下去,然而這樣的等待過程,竟然在轉(zhuǎn)眼間持續(xù)了一年多的時間。
范雎覺得,當初秦王只是在敷衍王稽,自己這樣等下去也是徒勞,只能孤注一擲,用言語激秦王賜見。這一日,范雎求人向秦昭襄王舉報家門,說道:“現(xiàn)有魏國張祿先生,如潛龍下凡來到秦國,才華恣肆、思維敏捷、智謀出眾,為天下辯士,特地前來朝見秦王,輔佐秦國完成千秋霸業(yè)?!?p> 此外,范雎還進一步稱述,其間不乏危言聳聽的味道:“秦國勢如壘卵,失張祿則危,得張祿則安?!比欢鞕C不可泄露,更不足為外人道也,因此,范雎要說的大部分關鍵,只可以當面和秦王說,不可以讓人代為轉(zhuǎn)達。
可惜了范雎的一片苦心,因為秦昭襄王的價值觀已經(jīng)形成,對于天下策士辯客,他沒有半分信任,只是以為他們都是欺世盜名之輩,因此,任你有千條妙策,他就是不聞不問。就這樣,范雎的投效之心,再一次付于流水。和往日一樣,范雎繼續(xù)住在下等客舍,粗茶淡飯,在焦慮煩躁中度日如年,轉(zhuǎn)眼又一年時間過去了。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是范雎到達秦國的第二年。這兩年時光,范雎雖然都在艱難的等待中度過,但是他的時間并沒有就此白費。他利用時間,閱讀天下典籍;經(jīng)過王稽的介紹和自己的觀察,對于天下局勢也了如指掌;時常和王稽辯論,每一次都讓王稽唏噓不已。只可惜,王稽在這兩年的時間內(nèi),也很少見到秦王。即使他再怎么有心想要向秦王推薦賢才,秦王卻不給他機會,也不會有什么用處。
范雎見此,開始時還有一些灰心,但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昔日商鞅來到秦國,不也是歷經(jīng)波折才終于和秦王相見嗎?只是那時候不是秦王考察商鞅,而是商鞅在考量秦王的變法決心和禮賢下士的誠心。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正當范雎在秦國都城咸陽大街上了解民情之時,一個消息的傳來給范雎攻擊政敵提供了借題發(fā)揮的機會。原來,這一日秦國竟然貼出告示,說秦國即將攻伐東方齊國的剛、壽。這讓范雎大吃一驚,這秦王怎么會如此糊涂呢?齊國遠在東邊,中間還隔著三晉之地的魏國、趙國,搞不好會落得個兩面夾擊,即使攻克了齊國,也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
回去向王稽一打聽,范雎的疑惑轟然解開。原來,這個諭令的頒布,并不是秦王的意思,而是魏冉自作主張,因為陶山是丞相魏冉的封邑,旁邊就是齊國的剛、壽,丞相魏冉此舉,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封地。
機會就這樣降臨到范雎的身上。經(jīng)過兩年時間的考察,范雎基本上了解了秦王的性格特征、辦事風格以及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這也讓他暗自慶幸:當初沒有貿(mào)然指出魏冉和宣太后等人的不是,如果當時自己一到秦國便鋒芒太露,不僅宣太后勢力集團不會饒恕自己,就連秦昭襄王說不定也會獻出自己,向其母后表示忠心。然而經(jīng)過這兩年時間的變動,魏冉等四貴更加目無王法,眼中根本沒有秦王,秦王對他們的不滿,也更加嚴重。
于是,范雎當機立斷,上書昭襄王,闡明大義,直刺時弊而又緊緊抓住昭王的心病。其間言道:“眾所周知,英明的君主執(zhí)政,對有功于國家的人會給予賞賜,會對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委以重任;功大者祿厚,才高者爵尊。因此,沒有才能的人,不會擔當這個職務;有才能的人,也不會蔽隱而不為國家所用。反觀昏庸的君主則恰恰相反,只是因為一己好惡而擅自行使賞罰的事情,這種全憑一己感情的行為,怎么能夠為國家?guī)砼d旺繁榮呢?”從這一部分可以看出,范雎力主選賢任能,獎勵軍功、事功,反對用貴任親的行為,認為這是對國家不負責任的舉動。這在血緣關系紐帶極其復雜的早期封建社會里,無疑是閃光的思想。也正是這種思想,為以后士大夫階級的興起創(chuàng)造了萌芽。
信件的第二部分,范雎不顧一切地抨擊了權(quán)貴專權(quán)專利的現(xiàn)象,以君王為大樹的主干,而宣太后、四貴等人則是大樹的枝葉。指出枝繁干弱的危害廣泛,這對于加強中央集權(quán)、鞏固君王的統(tǒng)治地位,無疑是極有見地的。尤其是其間說道:“圣人說過:‘善于使自己殷富者大多取之于國,善于使國家殷富者大多取之于諸侯?!煜掠辛擞⒚鞯木鳎T侯就不會貪贓枉法,目空一切,這其中的癥結(jié)所在,究竟是什么呢?因為明主善于分割諸侯的權(quán)力,而將所有的權(quán)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良醫(yī)可以預知病人的死生,而明主可以預知國事的成敗。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疑則少嘗之,即使是舜、禹再生,亦需要遵循這種觀念,不可以有絲毫的違拗。疏不間親,這封信也只能言盡于此,很多話都不可以隨便說,但是如果隨意地說,又恐怕不能夠引起大王的注意。大王英明,切不可以因為貪圖享樂而影響了國事。草民希望您能夠抽出時間,準我望見龍顏,讓我一舒衷腸。草民所講的,可以用于秦王治國,更可以用于秦國興邦,如果有半點虛言,任何懲罰都可以施加在草民的賤軀之上?!?p> 范雎的一言一語,都直接擊中了秦昭襄王的心病。秦昭襄王處在宗親貴戚的包圍中,其中以四貴最為明顯,他們權(quán)大勢大,私家富厚,簡直可以和國家一比高低了。因此,秦王早有如芒刺在背之感,只是朝中耳目眾多,大多忠心于魏冉等人。此番,范雎能夠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隱疾,不僅代表了他有超卓的見識,也代表了他具備足夠的勇氣和可堪大用的忠心。范雎對這封信,也是頗費心思。他知道,僅僅讓秦王對這份諫言有所注意還不夠,而如果大膽地提出震耳發(fā)聵的言辭,不僅會受到他人的嫉恨,也會顯得自己沒有城府。于是,范雎在信末說道“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以收”,故作含蓄隱秘之語。一時之間,秦昭襄王浮想聯(lián)翩,認為這范雎定然還要更為要緊的話要對他說,只是因為信件為外人送來,多有不便。
為了徹底抓住秦王的心,范雎在陳述了一番自己對于秦國的局勢之后,還信誓旦旦地宣揚其言的絕妙效用,足以振聾發(fā)聵。只要信件能夠順利到達秦王手中,范雎便可以高枕無憂,坐等秦王召見。由此可見,范雎不僅胸藏治國的經(jīng)韜緯略,對于纖小如發(fā)和風云變幻的人性,也是了如指掌。如此人物入住秦國,可以預見,一場驚濤駭浪就此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