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話,司馬恒想了一陣。
“大王所言,乃是權勢歸于國也,治吏臺,名為治吏,那凡我秦吏,必在其治下,身為我秦吏者,需得忠大王,忠秦國,有才能,勝其位,庶民尚且知道這人心齊的道理,況且一國乎。
季君之亂,季君雖是魁首,但亂之根本,在貴族也,我秦自非子立國,這五百多年,都是貴族強大,商君變法前,貴族聯合可勝國府,時也,國庫虧虛,還不及貴族之富,后來行變法,弱貴而強國府,商君因此惡于貴族,落得神死。
及至大王,即位四年,就發(fā)生了如此大的巨變,季君這一亂,不僅令我秦國損失慘重,更是影響了我秦攻取巴國,長遠來說,這是在影響我秦國東出的大計。大王往上三代,每一代君王,都要面臨貴族之亂,治吏臺,首治貴族也。
我秦雖有御史臺監(jiān)察天下,但臣以為,此遠遠不夠,監(jiān)察不能行升遷之事,不能行任命之事,然貴族亦可上位也,唯有這治吏臺,可為大王守護好源頭,無德無才不忠之人,如何上位?”
御史臺代王監(jiān)察秦國,這樣的權利,已然不小,所以關于官吏的調任等事情,御史臺一律不得插手,以免日后權利太大,蒙蔽圣聽。
司馬恒說的很對,御史臺只能監(jiān)察,并不能守護源頭,只有這治吏臺,才能行此事,這樣一來,貴族掌握不了權利,就只剩下了財富,只能做個乖乖的肥羊。
現在這秦國九卿,哪個不是秦國的舊貴族,子車氏,孟西白三族,嬴姓秦氏,嬴姓趙氏,過來過去,大權盡被他們所掌握。山東士子能做到這高位的,又有多少了呢?
國務府倒是有兩個楚人,一個魏人,可之下的九卿,將軍們,拿一個又是六國士子呢?
秦國吏治,要變。
嬴蕩起身,邊走邊思,走到了司馬恒跟前。
“治吏臺,當以治為首,至于殺嘛,寡人這兩天都殺夠了,好一個治有三重,重舉薦,重考核,重彈劾,有此三重,這治吏一事,寡人無憂,傳令下去,令司馬恒為治吏令,入國務府,明日,就行開府政事!”
門外一個小宦官進來,聽了秦王的口諭,急匆匆的跑下去找少府傳令去了。
如今這王宮里,沒有尚書令,也沒有中書遏者令,傳令之事,都交給了少府去做。
“臣謝過大王!”
司馬恒立即拜倒在地,接了王命,嬴蕩走過去,將他拉了起來。
“你可知道,你和司馬錯不同在哪里嗎?”
“回大王,御史令圓滑守舊,臣激進向前,大王洛陽一戰(zhàn),曾聽取了馮章建議,用了堅守洛陽之法,大王不知,馮章乃半個狂生也,也只有他才會學那張儀,做哄騙楚王的事情。
由此可見,大王喜激進,不喜守舊,如今咸陽城的貴族死了一半,在此時立下治吏臺,足見大王之雄心,御史令不足以做成此事,唯臣可以!”
司馬錯對這個嫡子是不吝夸獎,可到了這司馬恒這里,對父親卻是完全不同,甚至在隱約間,還透著一股不服輸,年輕人就是氣盛??!
嬴蕩再活六十年就八十了,對于其他人來說,六十年足夠長了,可對于嬴蕩來說,這遠遠不夠,他想做的有很多,都要做到就必須得快,快就需要激進的人,想想一個國務堂,三個老臣,兩個年輕的新臣,這才顯得有意思。
“如今這大秦,左右庶長空缺,典客空缺,廷尉空缺,太仆空缺,奉??杖保@九卿一下子缺了四位,依你該如何處置?”
治吏令司馬恒前腳上任,嬴蕩這問題后腳就來了。
“如今咸陽未定,大王需得大刀闊斧,左右庶長,掌管王族事物,在商君之時,更能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今我秦國有丞相,有國務府,又有宗正,宗正之權,與左右庶長有重疊之處,臣以為,當取締左右庶長。
其次,乃是奉常,奉常號稱九卿之首,盡是因為掌握其宗廟禮法也,如今這大爭之事,禮法當存,但卻不能如此之重,奉常之位,可束之高閣,不得已實權,只有宗廟祭祀之權。
其三,廷尉之職,關系我大秦刑法,國無刑法,無以為國,刑法不公,乃是大忌,這廷尉之職,需得甚重,臣以為,當有一廷尉臺,與御史臺,治戶臺,治吏臺同等,至于這執(zhí)掌之人,臣暫無合適人選。
其四,太仆,掌管馬政,馬政可歸于軍事,可歸于國尉治下。
其五,典客,乃是掌管外事,大王對山東六國行平衡積弱之策,這典客之職,謂之重要也,臣以為,也可行這典客一府,專司外事,入國務府。
其六,臣觀大王并未提到丞相之事,那這左右丞相,則可取締之,有國務府,何須丞相,也可保留樗里疾一人,總領國政,下可鎮(zhèn)秦人,上可平貴族?!?p> 司馬恒六點,皆與嬴蕩所想不差。
他在來之前,他看來是做過許多功夫了,知道秦王的心意,至于這典客和廷尉,需不需要另外開府,倒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現在國務府有五人,要是加上這兩人,那就是七個。
一個丞相總領朝政,其后有專管司法刑法的,專管吏治的,專管財政稅收的,專管軍事的,專管外交的,還有一個監(jiān)察百官,直接向王匯報的。
這樣一來,秦國的件件大事,都有人操心,他們分工明確,這政事效率,也能提上來了。
季君之亂,雖然有亂,但也給寡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肅清朝政的好機會。
“不錯,正和寡人心意,知寡人者,司馬恒也,百官分工,才有我大秦盛世??稍僭O刑尉臺,掌管我秦刑法、立邢尉令,設外交臺,專司我秦外事,立外交令,既然國有宗正,何必再需一左右庶長,應當廢之。
我秦國以法為尊,法又以刑御人,名為邢尉臺,乃掌我秦國律法,從此法不在于廷,而在于天下。戰(zhàn)國以來,縱橫策士,遠交近攻,攻為軍也,交為策也,以外交為其名,當為此意!”
秦王思索良久,才說出這番言語。
司馬恒面色大喜,立即跪拜,他準備良久的計策,盡皆被秦王采納。
“臣治吏令當為大王舉薦邢尉令,外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