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得蒙大王恩重,勢必忠于大王,此生不做他想!”
司馬錯一顆拳拳之心,一番諄諄之言。
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以秦王之尊,能做到這種地步,已屬不易,司馬錯能不感動嗎?
嬴蕩下場,走到跟前,將他扶起。
“御史令請起,只有你我君臣和睦,才能取下這天下,御史令之才,在于領(lǐng)兵,可如今卻執(zhí)掌這御史臺,寡人也是無奈之舉,秦臣雖多,但能幫寡人看好這大秦秦吏者,非司馬錯也!”
此時此刻,君臣之間,關(guān)系融洽。
司馬錯這個人,心思縝密,心眼也不少,不似向壽那般,說忠心就只忠心你,一條心不作他想,嬴蕩這一番舉動,讓兩人關(guān)系又進(jìn)了一步。
為人君者,這最高明的御下之道,便是以誠相待,如今,秦王是做到了這一點。
“大王,治戶令公輸楠,精通數(shù)理,又熟悉我秦國戶籍,行治粟治戶之舉,掌管我秦國府庫錢政,乃是英明之舉。
可縱然如此,九卿還缺了四位,太仆,典客,廷尉,奉常,其中太仆掌馬政,典客掌管外事,廷尉管秦法,這三位俱是權(quán)重,大王若想戰(zhàn)后安定,這三人,須得盡早定下來。”
國無君不成,君無臣,何以為君,司馬錯這一番話,正是為秦王所慮。
嬴蕩擺了擺手,接下來,才要說到重點了。
既然想著吏治變法,那豈能沒有一個精通吏治,能為秦王行舉薦、考核、彈劾等諸多吏事的臣子呢?
這個人,就如同秦國的吏部大臣,權(quán)力更是要大過中央組織部的部長,如此一來,那要求就非常高了。
如今,咸陽百官待興,嬴蕩又有意在此刻變法,那這人不僅要有手段,而且還能迎合他的變法之想,最重要的,須得忠心秦王。
能滿足這些條件的人,嬴蕩心中還真沒一個合適的,御史臺監(jiān)察天下,司馬錯又是為人能干,或許他就能舉薦一個堪用之人。
一個御史臺代王監(jiān)察天下,再來一個治吏臺行秦吏舉薦、升任、考核等事宜,那在這一塊,嬴蕩就徹底的放心了。
“這的確是緊要之事,但并非最要緊的,寡人以為,應(yīng)該是我秦國無行此吏事的臣子,所謂吏事,便是我秦國官吏的招納、任命、舉薦、考核、升任等事宜。
這秦國,是寡人的天下,是嬴姓秦氏的天下,更是秦國所有秦吏的天下,他們才是我秦國的基石,秦吏大興,秦國才能大興!
今,寡人欲設(shè)治吏臺一府,地位與治戶臺相當(dāng),專司我秦國吏治一事,此次九卿去了五位,若是有這治吏臺,就能立即舉薦、考核、之后再行調(diào)任,補上這空缺,保我國府安定,此乃治吏臺之重也?!?p> 治吏臺!
聽聞,司馬錯神情有些驚異,在口中又輕聲念叨了一遍。
掌管考核,升任等大事,那這權(quán)力豈不是更要大過了御史臺,這可是一件大事情,比當(dāng)初國務(wù)府開府都要大。
以往秦吏,都是由丞相推薦,秦王任命,或是秦王直接任命,甚至可以不需要通過秦王,但有了這治吏臺,不僅是丞相的權(quán)力被削弱了,尤其是這考核一說,更是讓秦國貴族們,再也無法和之前一樣,隨隨便便就有了官職,看來這治吏令定然又會是一個國務(wù)大臣了。
國務(wù)府四個變作五個,毫無疑問的,誰的權(quán)力都會被削弱,大王是深得這君王平衡之要,眼下咸陽正亂,大王獨斷乾坤,這件事情做起來毫無阻力。
集權(quán)于國務(wù)府,國務(wù)府再集權(quán)于大王,不說秦國,就是大周大商,也都沒有聽說過如此集權(quán)的事情。
想到這里,司馬錯的神情才恢復(fù)正常,但看秦王的眼神,卻再也不能像之前了。
“大王英明,秦吏乃是我秦國強盛之根本,若有這治吏臺一府,則秦吏來去,萬事皆有可依,如此能杜絕才不及位者,德不足執(zhí)重者,行不端不利國者,此乃大善之舉!”
嬴蕩點了點頭。
這就對了,不管做任何事情,總得有人支持,有人支持,執(zhí)行力才高,事情做起來才快。
始皇帝一統(tǒng)九州,行三公九卿制,其后又有三省六部制,而嬴蕩想要的,是一個內(nèi)閣,取名國務(wù)府,這用意已經(jīng)很明顯了。
有了這治吏臺,再發(fā)明了紙張,就可以給秦國所有的官吏做一份智庫,上面寫上每個人的履歷,行為,德行,哪里人,何時入秦,哪家弟子,只有做好了政審,方能知其忠心。
“正是,治吏臺有舉薦之權(quán),有考核之權(quán),有任命之權(quán),但并無決斷之權(quán),凡中大夫以上官職,先得治吏臺舉薦,其后國務(wù)大臣商議,最后呈報寡人來定。
凡縣級秦吏任命,須得上報治吏臺,由治吏臺舉薦人選,再行各方議定,有升任者,也需得上報治吏臺考核;至于我秦郡守一級,由治吏臺舉薦,國務(wù)府商議,凡秦吏調(diào)任,皆不能離治吏臺也,如此,才能有御史令所說,秦國吏治可安?!?p> 從上至下,相互制衡,不管是權(quán)利大小,最要緊的是平衡,只有權(quán)利能被有效的制約,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wù)。
秦國的官吏,一是自薦,二是舉薦,三是貴族蒙蔭,從此之后,不管是自薦,還是舉薦,亦或是蒙蔭,無能力者,不忠于王者,都不能上,貴族們再也無法蒙蔭子嗣,勢力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弱了。
以后等著治吏臺穩(wěn)定了,還可以行國府考試制度,召集山東六國的士子,共同入秦,甘茂那句話,若要這天下,就需得用天下之人,對此嬴蕩可是記憶猶新啊。
“那這治吏令,大王可有人選?”
嬴蕩大笑。
“這正是寡人來尋你的目的?”
這一次,司馬錯沉思了許久,都還沒有答話。
“御史令可有何難處?”
這時,一向穩(wěn)若泰山的司馬錯,眉頭幾乎要皺成一團(tuán)了,這讓嬴蕩還是有些意外。
“臣的確是有難處,治吏臺乃是要職,必先忠于大王,其次要深知用人之道,最好能研習(xí)百家之學(xué),如此才能為大王招攬百家人才,最后,還得有勇且細(xì),臣思來想去,合適的就只有一人,只是他與臣關(guān)系緊密,臣應(yīng)該避嫌,不得舉薦!”
這么親密,親密到能將司馬錯給攔住了?
“哈哈,無妨,這舉賢不避親,若是真有賢能,御史令何罪之有?”
“臣舉薦侍御史司馬恒。”
這下,真給嬴蕩愣住了。
司馬恒是誰,是司馬錯的嫡子,今年三十有二,久在蜀地,對此也不了解,不僅年少,更是沒聽過這人有何大才,司馬錯是個聰明人,不會做這樣的蠢事吧。
難道這司馬恒真有大才?
司馬家的人個個聰明,司馬錯的八世孫出了一個叫司馬遷的人,還有項羽封了一個殷王司馬卬,據(jù)說那那司馬懿就是這司馬卬的后代,司馬懿又生下了司馬昭,司馬昭又有一個兒子,叫做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嬴蕩對于這姓司馬的倒是不介意,介意的是,國務(wù)大臣里面,有兩個是姓司馬,司馬家族的人,腦子后面可是自帶反骨啊。
“大王,司馬恒雖是臣嫡子,但常伴臣旁,臣在蜀地時,他任長史,臣在御史臺時,他任侍御史,御史臺順利開府,司馬恒功勞不小,他善識人,這治吏令,在臣所見之人中,只有司馬恒能夠勝任。
他雖是臣嫡子,可與臣是如同南北,大為不同,世人皆知,臣做事穩(wěn)妥,可司馬恒一向激進(jìn),在臣看來,大王治吏臺也一樣激進(jìn),司馬恒有勇,只有他才符合!”
有勇?
治吏令一開始是要得罪不少人了,的確需要有勇氣的人。
一向謹(jǐn)慎的司馬錯說了這么多,這應(yīng)該是真有才華了,就是司馬恒也行,一個司馬家族,在寡人手中也翻不了天。
“御史令舉賢不避親,此乃大忠也,令司馬恒來見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