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徽并不喜歡下地。不喜歡下稻田,也不喜歡下菜地。夏天的時候,菜地里糞便發(fā)臭,蠅蟲嗡嗡地響,整個人浸在汗水里,要忍著難聞的氣味干活。地里還會有紅螞蟻,有時候干活回家,身上都是紅癢一片。水稻田里螞蟥多,被螞蟥纏上了便很難處理。這些楊徽都習(xí)以為常了,但依舊不太喜歡。
可種地便是這樣,沒有辛勞,就不會有秋日的金黃稻穗。
種稻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整地、育苗、插秧、除草、施肥、灌排水,成熟后要割稻、脫粒、曬谷,最終才能儲藏。每一個步驟講起來不過就是幾個字,可做起來,確實那追著日頭走的日子。
楊徽見楊建國喝了水,便把水壺拿走,準(zhǔn)備轉(zhuǎn)身回去繼續(xù)割稻子時,看見楊建國一手扶住腰彎身下去,驚慌道:“阿爺,你腰又不好了吶,你去休息吧,我在這里割稻子。”
楊建國依舊彎著腰,手里的鐮刀掃出去:“阿爺沒事,今天要收完的,過幾天就要下雨了?!?p> 楊徽是勸不動楊建國的,她咬咬牙,趕緊回去干活。趕快把稻子都割完,這樣阿爺才能休息吶。
及至傍晚,一天的勞作接近尾聲,幾個大人運作禾斛給稻子脫粒。禾斛運作一般需要四個人,前方兩人負責(zé)前面的稻谷,后面兩人負責(zé)左右兩邊的稻谷。打谷時,要握住稻谷根部,向上方揚起對準(zhǔn)禾斛道德圍板打。這是個力氣活,打谷久了胳膊、腰肢便會酸疼得很。
在其他地方,禾斛這種農(nóng)具已漸漸退出農(nóng)業(yè)舞臺,腳踩打谷機甚至是收割機已經(jīng)開始普及。
太陽西斜,掛在山頂上散發(fā)余熱,晚霞繡滿了天際,紅彤彤的,金色光芒鍍在收割過后余留的金色秸稈上,那抹金色越顯輝煌。
幾個老嬢嬢彎著腰在稻田里拾稻穗。稻谷收割總會遺漏一些稻穗在田中,或是搬運時掉落的稻穗,或是打谷時遺落的部分。還有的,便是習(xí)慣上的做法。
從前收割莊稼便有不成文的規(guī)矩,就是會留一些稻穗在田里,給那些生活貧苦的拾穗者。
當(dāng)然了,如今到田里拾穗的嬢嬢們,不再像從前那樣,是因為家里沒米吃了,而是她們節(jié)儉慣了,見不得田里的稻子浪費了。
楊徽把裝了谷子的麻袋搬到屋子里,等明天再拿到場子去曬。三平壩地形高低不平,各家門前的空地不多,曬谷子只能去村后的場子里,各家各有一塊地方。幾張曬席鋪在地上,稻谷攤在上面,可以避免混雜地上的灰塵和泥巴,也方便天黑的時候收谷子。
等她放好稻谷出來時,遠遠地看見村口有兩個熟悉的背影。她跑了幾步去看,確定自己沒有看錯,便興奮地喊了聲“馬小蘭”。
前方馬小蘭停住腳步回過頭來,楊徽趕緊跑過去。
馬小蘭身側(cè)站的是她外婆,兩人手里都抱了一小捆稻穗。
楊徽一看便明白了。其他人拾稻穗可能是因為舍不得浪費,可馬小蘭和她外婆來這樣遠的地方拾稻穗,大概是家里又沒有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