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部分將校,至少在唐代;海路進攻意識著實不強,劉巖這個方案,沒有引起任何波瀾,反倒是讓屋中眾人面面相覷。
無奈之下,劉巖只得舉例道:“漢孝武平衛(wèi)氏朝鮮之時,便是海陸并進。左將軍荀彘領主力由遼東郡進發(fā),由陸路攻朝鮮;樓船將軍楊仆則領偏師從東萊郡渡海,直驅(qū)王險城(今平壤)。這便是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牡览怼!?p> “行軍司馬說的可不對,這荀彘、楊仆二人,意欲分進合擊王險城。但水軍到而陸師未至,水師先??;后兩軍雖然會師,卻因強攻與招降的分歧生了嫌隙;如若不是靠城中內(nèi)應,勝負之事,還未可知。”
“如今形勢嚴峻,行軍司馬總不能指望敵方有內(nèi)應罷?!睏疃礉撏ㄗx史書,劉巖知道的戰(zhàn)例他又怎可能不知道,立刻出言反駁。
“楊師,這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zhàn)例只能作為參考,并不能一概而論。我舉漢滅朝鮮之戰(zhàn)的例子,是想說明,水軍完全可以作為一只左右戰(zhàn)場的力量,而不是只能在江河之中輔助陸上作戰(zhàn)?!?p> “渡海之戰(zhàn),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文皇帝攻高句麗之時,盧龍道艱阻難行,便與英公從陸路攻遼東,另派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自登州率水師襲卑沙城(今大連)。”
“張亮突襲卑沙城,斬俘過萬,使高句麗腹背受敵,無法集中全部軍力;這還不能顯現(xiàn)水軍的重要性嗎?”張亮的作用其實并沒有那么大,不過劉巖為了凸顯水軍的戰(zhàn)略重要性,略微做了夸大。
楊洞潛又搖了搖頭:“太宗皇帝此戰(zhàn)還是未曾贏......”
“以十萬之師,遠征擁兵二十余萬的異國,攻破十余城,斬首近五萬,俘獲牛馬十余萬匹,自軍傷亡不過兩千;這還不叫大勝嗎?難道項籍殲敵萬萬,數(shù)年之間勝利轉(zhuǎn)進該下,才叫大勝!”
劉巖“噌”地一下火氣便上來了,他越讀李世民的事跡,越佩服這個文能治國、武能定邦的偉大帝王;哪里能容忍沒有戰(zhàn)略眼光的文人,以:“勞師遠征未達目的”為由,將這場戰(zhàn)爭詆毀為“不勝”。
這跟那群在電影《安世城》里把李世民變成瞎子的三韓賤種一樣,都是對史實的扭曲。
高句麗可是一個農(nóng)耕民族,連具裝甲騎都有。要是放任不管,恐怕金清之事,要提前數(shù)百年上演了。
“不可無禮!”劉隱一聲大喝,他以師禮事楊洞潛,劉巖這番言語,他豈能坐視不管。
雖然心中還有不忿,劉巖還是得顧及兄長的權威和面子,只得躬身下揖向楊洞潛,“劉巖孟浪,還請楊師恕罪?!?p> 楊洞潛也沒有對劉巖有太多意見,微微頷首,表示接受了道歉。
劉巖見此情景,又迫不及待地接著宣揚自己的戰(zhàn)略思想:
“蘇將軍的信函之中也說了,趕赴新州的劉昌魯軍至少有五六千人,聯(lián)合龐巨昭、劉潛二人,兵力已不遜于我方尚能動員之數(shù)......”
“這瀧州陷落與否,還是沒探明,行軍司馬怎能直接認定龐巨昭與二劉可安心合軍?”又一道聲音不合時宜地想起,劉巖回身一望,是自己的族兄劉全智。
“族兄,行軍作戰(zhàn),當未慮勝,先慮敗。況且只要我軍從陸路相攻,便是主動舍棄長處,以短相爭?!?p> 楊洞潛聞言若有所思,劉隱則追問道:“二郎是說我方舍長取短,不知所指為何?”
不怕你問,就怕你不關心!劉巖暗自想到;而后整理了下語言,解釋道:“廣州一州,轄縣十三,民八萬戶有余,整個邕管加上新州再并上劉昌魯?shù)奈逯?,人口耕地都比之不足。?p> “稅足糧豐便是我軍之長,劉昌魯、劉潛所轄地界都是些貧瘠的小州,雖攜勝勢洶洶而來,但只要稍挫于堅城之下,糧草難繼的弱點便會顯現(xiàn)?!?p> 出乎意料的是,楊洞潛也應和了一句,“確實,蘇章征新州時,要送達一石糧食,路上便要消耗兩三石。龐巨昭、劉昌魯根基更遠,轉(zhuǎn)運難度只在我軍之上?!?p> 看到楊洞潛都開始贊同自己的觀點,劉巖也是信心大增,“楊師說的極是,我軍收縮戰(zhàn)線,并不是不攻,而是收縮陣線,以驕敵兵?!?p> “劉昌魯留守之兵不過三千,而且分守五州。水師可作為奇兵,突襲雷州;如果能得手,那是最好;即便無功,也能讓劉昌魯進退失據(jù),說不定還能引得劉昌魯與其他二人起了分歧”
“即便他們?nèi)匀槐С梢粓F,徐徐后撤。我以逸待勞的守軍,也可以緩緩尾隨;只要他們露出破綻,便可銜尾掩殺,立于不敗之地?!?p> “更有水師橫絕洋上,就算他們撤退之時不露破綻,我水軍可擇機伏擊遠征而還的疲援。”
劉巖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讓劉隱不住點頭,他還不禁贊道:“這兵法的虛實詭變,你倒是已經(jīng)窺得門徑;不過二郎未曾習過水戰(zhàn)罷,這水軍該由誰率領?”
“小弟......想自領水軍?!?p> 還未等有人提出疑義,劉巖又補充道:“雖然我未經(jīng)水戰(zhàn),可此戰(zhàn)都由我謀劃,其他人難以領會水師戰(zhàn)略之要領;至于具體作戰(zhàn),還得仰仗兄長多撥水戰(zhàn)宿將;小弟可托付水師將校,絕不會不聽勸諫,指手畫腳。”
劉巖想親掌水軍,乃是有其他目的。清海軍左右兩廂勢力已經(jīng)盤根錯節(jié),雖有劉氏族親把控要點,但也有豪強、軍頭;難以保證絕對效忠。而水軍因為體量狹小,相對單純,屬于還未開發(fā)的凈土。
他想先完全掌控水軍,然后慢慢削弱外鎮(zhèn)兵的同時,擴充水軍。最終在只有兄弟二人知曉的情況下,打著水軍的名號掩人耳目,編練出一只精銳陸師。
到時候再有革新善政,那些還敢亂伸手的蟊蟲,就會知道:原來水軍也是有陸戰(zhàn)隊編制的,而且比他們手下的丘八,可強多了。
“二郎短短數(shù)息之間,便能將這番謀劃想地如此通透?”劉隱還未拿定主意,楊洞潛反而又問了一句。
劉巖臉上裝著一副憨笑,答曰:“當然不是,巖從虔州啟程之時,就開始苦思冥想破敵策略,卻一直不得其中要領。今日知道劉昌魯參戰(zhàn),才將種種想法融會貫通,提出此方略?!?p> 弟弟的坦蕩終于是讓劉隱完全放下心來,他隨即接道:“好,依你所言,陸守水攻。待敵軍自亂了陣角,再伺機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