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冕把胖子的刀收回刀鞘,左手提著那柄瑤光劍,右手提著一顆死不瞑目的人頭,跟著道姑一步一趨地走出山洞,往山上那個不知所謂的無上妙真觀走去。
與其說是跟,還不如說是驅(qū)趕著上山。
兩人來到山腳下那座隱蔽的山門處,身前的道姑被吳冕一腳踹入泥濘,這位在山上從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女神仙,咬住嘴唇一聲都不敢吭。
盯著白玉牌坊上道衍萬物四字,吳冕泛起一絲冷笑道:“從出了山洞,到這里為止,你已經(jīng)動了三次殺機(jī),凡事事不過三,我好心提醒你一句,再敢有一次,必死。”
頹然坐在地上的道姑如喪考妣,身上和臉上濺滿的黃泥水也顧不得擦拭,默默點頭起身繼續(xù)帶路。
在她看來,自己已經(jīng)是個死人無異,無論這尊殺神上山之后死或不死,身為帶路叛徒的她都不可能活得成,再說在掌教口中天賦如此高的潤玉仙師都能在眨眼間身死道消,她一個作為采補(bǔ)鼎爐的女子又能如何?
她不是沒有想過最好在登山之前就把他殺掉,可非不能,實在是沒有可能!
吳冕拾階登山,若有所思,師父曾說過道門發(fā)展繁衍千年,證道飛升者多,誤入歧途者更多,披著道袍為非作歹者則數(shù)不勝數(shù),渺渺道法,大同小異,修煉也不外乎三類。
道門扣指問長生,飛升證道,位列仙班一直是道教修行的畢生所求,正道修行偏重于內(nèi)煉自身精元,也分內(nèi)丹術(shù)和外丹術(shù)。
外丹術(shù)就是各種固元的大大小小的金丹,三清山就有每年重陽日開鼎煉丹的儀式,煉制各種丹藥,淬煉、增壽、固本、培元不一而足,每年耗費木炭和珍稀藥引無數(shù),其中最聞名天下的小金丹,更是年年進(jìn)貢大內(nèi)。
可外丹畢竟只能做輔,僅是那錦上添花的物件,而且還牽扯到與自身氣血是否契合的問題,因此道門最被認(rèn)可的,還是內(nèi)丹術(shù)。
古語有云:服氣調(diào)咽用內(nèi)丹。通過呼吸吐納,餐霞飲露,不違背萬物規(guī)律,不沾因果,除穢養(yǎng)氣,自身比作鼎爐,經(jīng)絡(luò)比作通道,把體內(nèi)精氣神煉化成一顆金丹,達(dá)到煉形為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的境界。
相較正道,旁門隱晦一些的則鐘情于借助天地,水火、雷電、風(fēng)雨等自然之物,用符箓咒語催動,達(dá)到道法自然的希冀,求雨和接引天雷,就屬于這一類。
至于最后一類的采補(bǔ)奪元煉魂,則是如假包換的邪派。通過汲取他人元氣、精血以補(bǔ)益己身,甚至不惜以女子身體作為鼎爐,以房中雙修為名行那齷齪之事,這與道家無欲無求只求得道的教義相去甚遠(yuǎn),斬三尸中也有色這一關(guān),放任胡作非為,只為尋終南捷徑,如何得道?
師父張宗舟說起這一茬也是義正辭嚴(yán):“我輩修行問道,不管飛升,只不愧心,見了這種江湖敗類,替天行道,見一個我殺一個!”
想起那探龍山的老人,當(dāng)初救下道人是好心,這不假,可跟自己說起山上道觀必有解藥時,眼神曾在他身上飄忽瞥過,也不假,等他殺人準(zhǔn)備上山后,老人眼神里閃過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期待狂喜,更是被他敏銳捕捉。
自然是希冀著吳冕能夠上山鏟平魔教,換得山村以后太平。
只要是人,都有私心,老人有,人之常情,吳冕不惜犯險上山,的確有斬妖除魔不愧師命的想法,可歸根結(jié)底,還是私心。
胖子本可以在山上習(xí)武筑基,小有所成了再出門行走江湖,就是他的心中所想,可為了自己才跟著出山,他雖然嘴上從不說,心底卻從沒忘了胖子這份情義。
不論所求為何,皆是一戰(zhàn)而已。
兩人繼續(xù)登山,行至半山腰,就陸陸續(xù)續(xù)有道人仗劍攔路,吳冕面無表情,提劍一路砍殺殆盡,每次殺人,道姑單薄的肩膀皆是一顫,她心里怕極了后面這尊殺神,更怕他不屑收劍連自己也一并斬了。
螻蟻尚且偷生,即便明知必死,還是想能活一陣便是一陣。
上到山頂,看見緊閉的道觀大門和門前持劍結(jié)陣戒備的年輕道人們,吳冕回想起之前開路犁地那一刀刀,靈犀一動,氣機(jī)層層攀升,橫掃一劍,劍氣瘋狂攪動,猶如一張在他身前展開的卷軸,更像每年八月十八瞿塘江大潮一般,裹挾著地上的石階石板,一往無前洶涌而去。
一劍搬山!
吳冕之前百無聊賴,揀選自己習(xí)武以來拿到手的家當(dāng),一樣一樣,如數(shù)家珍,有三清參同契心法作為內(nèi)功打底子,就像一座百川匯入的湖泊,渾厚扎實,周天功法作為霸道無匹的剛猛路子,在于雄渾內(nèi)力的迅猛輸出,身法靈動迅疾似電,并不很局限于招式,大開大合,氣象萬千。
其中包括麒麟山鐘師伯當(dāng)初示范,后來被吳冕在水龍吟咀嚼出七分神意的青龍入海,還有初入二品時悟出的青龍出海。
至于道門艱深的竹籃打水撈月,便是師父要求他所悟,為的就是填補(bǔ)周天功法單純狂暴外斥后內(nèi)力損耗不能迅速回轉(zhuǎn)自身的缺陷,契合周天運行生生不息的天道,吳冕通過逆行周天功法,循壞往復(fù),被師父賜名小周天。
還有后來和宇文師兄切磋砥礪時,偷學(xué)來的摧山掌,再后來師兄親自教的游龍劍法,吳冕學(xué)會了精妙劍招,可更應(yīng)注重的劍意還未能完全領(lǐng)悟,這段時間一直在閉鞘養(yǎng)意,最深層的原因也是在此。
最近新的一招,是吳冕無意中領(lǐng)悟到的,之前扶著胖子在山路艱難前行時,一刀一刀劈開前路,磅礴的外泄氣機(jī)把前方連草帶泥硬生生犁出一條大道來,獨特的氣機(jī)流轉(zhuǎn),以恢宏大氣的開卷作為攻勢,鋪天蓋地,劍氣凜然,既好看又實用。
一劍搬山飽含著一往無前的充沛劍意,門前的防御劍陣被一絞而爛,隨著一聲巨響,厚重的道觀大門應(yīng)聲支離破碎,夾雜著碎石、木屑和殘肢碎肉,猶如一陣狂風(fēng)龍卷平地起,一股腦地卷進(jìn)道觀內(nèi)。
無上妙真觀占地不廣,這么多年也從無香火可言,僅是一座三進(jìn)道觀,后山是道人們居住的屋舍,此時在道觀主殿太乙殿前的廣場上,烏泱泱地站著一片持劍道人。
自從吳冕上山,到山腰大開殺戒,不斷有人返身報信給道觀這邊,道觀里的大小真人們不論男女,都在廣場內(nèi)嚴(yán)陣以待,倒要看看是哪個孽障膽大包天,敢來他們妙真觀觸霉頭。
一開始眾人還能嬉笑幾句,可隨著報信的道友們不斷返身,眾人的神情漸漸凝重,隨著道觀大門被一劍洞開,眾人面面驚懼,不由自主地齊刷刷后退了一步,給身后那位在他們眼中就是天下無敵的掌教仙師讓出了一條道。
只見觀外煙塵大起,看不清來人,倒是先飛進(jìn)來一物,有人躲閃不及,身軀觸之即斷,清逸出塵的掌教仙師抬起一手擋住那物,開始寸寸崩斷,眾人心有余悸,等到看清了此物,才發(fā)現(xiàn),竟是大門上那塊懸著的鐫刻有無上妙真觀五個大字的數(shù)百斤大匾。
就在眾人不知做何反應(yīng)的時候,門外那人朗聲一句,不異于一聲天憲炸雷。
“三清山吳冕,問道妙真觀?!?p> 眾人面露懼意,回頭看見觀里定海神針一般的掌教仙師依舊氣定神閑,浮動的人心才開始漸漸緩和平復(fù)。
是了,有掌教仙師在,任你在江湖上是什么魑魅魍魎,來到這也皆要低頭。
掌教仙師踏出一步,眉目含笑道:“貧道青柏真人,乃無上妙真道掌教,道友既是三清山的同道中人,為何無禮問道本觀?”
門外不等青柏道人說完,就“呸”了一聲,言語譏諷至極道:“凈往自己臉上貼金,滾你娘的同道中人,你也配?”
瞬間門外煙塵往兩邊散去,眾人只見一個眉目俊秀不輸觀上一人的少年持劍徑直跨進(jìn)大門,英氣十足,那雙罕見熨貼好看的桃花眸子,更是惹得場上幾位道姑仙子紛紛眉眼含春。
幾位年輕道人見此更是醋意翻騰,緊握手中劍,場上殺機(jī)濃烈。
吳冕跨入大門,環(huán)視一周,目光緊盯著居中的青柏真人,的確氣態(tài)不俗,身著紫色道袍,頭戴紫金冠,兩條長布穗垂于胸前,手提桃木劍。
看著年紀(jì)不大,排場卻不小,身旁七位持劍道人如七星拱月,身后還跟著七名妙齡捧劍道姑。
不知道的,還不知是天上那位仙人下凡的儀仗,可在吳冕看來,倒是邪氣得很。
吳冕搖了搖頭嘖嘖道:“不知所謂,倒是初出江湖,見識少了,脂粉氣重于香火氣,也敢叫道觀?還有你們這幫酒囊飯袋,烏煙瘴氣,和城里尋花問柳的勾欄有什么區(qū)別?聽好了,三清山吳冕二問道妙真觀!”
說罷把手中一物朝著廣場高高拋入。
吳冕登山前,山上曾下過一場雨,廣場上水跡未干,眾人又見他拋出一物,來不及分辨,紛紛向后躲去,剛才巨匾的前車之鑒,沒人再敢觸霉頭,任由此物拋落在地。
直到那物在水跡上停下,眾人湊近看清,又驟然齊齊嚇退三步以外,唯恐避之不及。
好不容易因醋意妒忌聚攏起的濃烈殺機(jī),又因此物頓時煙消云散,發(fā)自內(nèi)心的恐懼籠罩在廣場上空。
不是他物,正是一顆血跡尚未干涸殆盡的頭顱,生前屬于山上被眾人仰望的天之驕子,掌教悉心栽培的天縱之才,全教上下視如掌上明珠的潤玉仙師。
那張灰白失血的臉上,圓睜的雙眼已經(jīng)失去往日的熠熠神采,空洞泛白,因驚懼張開卻又來不及閉上的嘴牽扯著整張臉的神情恐怖猙獰,正對著場上妙真觀眾人。
在廣場石板上滾動,臉上蹭了不少污濁水跡,在山上燦爛余暉中似乎泛出詭異的神色,眾人甚至有種錯覺,潤玉仙師活過來了,正在向他們無聲示警:
“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