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墮入凡塵煙火可親

十七、有關價值的學說

墮入凡塵煙火可親 紫川樹 2109 2020-04-29 01:21:43

  江濱擁有了一個思考的框架,但想把它填充成為真正切實可行,能夠指導自己生活實踐的邏輯,還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研究這個社會價值和權(quán)利義務體系運行規(guī)律的書的源頭在哪?

  如何從紛繁復雜的論著中找到自己最貼合的需求,也是一個難題。幸好,他的歲月看起來還十分漫長,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去建立,去完善。

  研究價值問題,恐怕繞不開經(jīng)濟學,雖有研究價值的學科,卻不夠深入和透徹。

  江濱在某次玩媽媽手機的時候,簡單了解了一下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歷史。

  經(jīng)濟學的起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時代,是經(jīng)常聽蘇格拉底講課的一名貴族奴隸主,為了管理好自己的莊園結(jié)合課程和自己經(jīng)驗形成的一些論述,他將它命名為家庭財產(chǎn)管理(希臘文經(jīng)濟一詞),這成為了經(jīng)濟學的開端。但經(jīng)濟學真正成型,還要等到亞當斯密的時代。亞當斯密之前,有許多人提出了種種觀點,比如認為貨幣是一切財富的重商主義,和認為農(nóng)業(yè)是社會財富唯一來源的重農(nóng)學派。

  江濱在前世,也有一段時間思考過社會的財富來源問題,其實很支持重農(nóng)學派的觀點,自然界賦予我們的一切是財富的來源和基礎。不過,在這個簡介里重農(nóng)學派也是被否定的存在。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史里,繞不開的存在是亞當斯密和馬克思,恩格斯。

  前世,他聽說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據(jù)說是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真正開端,所以也曾讀過,可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

  資本論這個大部頭,足足有幾千頁,也曾躺在江濱前世的書架里很久,覆蓋了厚厚的灰塵,幾度翻開,卻總是無法看懂,無法深讀下去。

  其實,江濱是有一點狹隘的民族主義的,他更希望他可以從中國的典籍入門去學習有關價值的一切,畢竟他成長在這個文化體系里,那些東西更親切,更符合他的口味。

  然而,中國古人并不重視量化的研究,無法量化就經(jīng)常需要依靠悟性這種略微虛無縹緲的東西。也并不適合推廣,傳承和發(fā)展。

  中國的幾大學說里,充滿了似是而非的概念,似乎能應用于所有事物,又好像哪都用不上。黃老之說支撐起的中醫(yī)體系,總被詬病為安慰劑,它有效果么?說它沒用,它在養(yǎng)生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江濱前世曾經(jīng)靠著黃帝內(nèi)經(jīng)一句簡單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短暫的治好了他的結(jié)腸炎,他從中悟出了收攝的道理,通過食療和靜心止住了自己久治不愈的腹瀉。

  在治國方面,它似乎也有那么一點道理,漢唐宋在開國階段都奉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的很多學說,在時機,程度這些方面都含糊其辭,就像炒菜的火候,調(diào)料的多少一樣,全憑個人悟性,所以造就了中國的歷史一直像過山車一樣,遇到了一個聰明的皇帝,就盛世,舉世矚目,遇到了一個昏聵的皇帝,悟不透這些道理怎么用,什么時候用,就亂世,兵荒馬亂,甚至五胡亂華這些慘劇。沒有可靠的延續(xù)性,沒有明明白白可量化,可試驗,可發(fā)展的傳承,是中華文化比較可悲之處。其實它才是切切實實的精英文化,作用不到普羅大眾身上。

  儒家的文化是個為人處世的文化,同樣講究變通,講究火候程度;佛家的禪宗講究悟性,講究頓悟,仍然是精英文化。

  古代人的悲嘆:“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修橋補路無尸骸,殺人放火金腰帶“,正和我們當前的許多令人迷惑的事情一樣,我們所學的東西并不能明明確確的告訴我們這是為什么?迷信,愚昧,潛規(guī)則都因此而誕生。

  所以,學習經(jīng)濟學還得從西方入手。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可悲的事情,除了經(jīng)濟學,就連哲學也必須從西方哲學入手來研究東方哲學,因為西方哲學有一套明確的研究體系。東方人奉為瑰寶的圍棋藝術,也是在西方這套科學的研究體系里率先被研究透徹,阿爾法狗成為了最接近圍棋之神的存在,讓孜孜不倦研究圍棋的他有一絲悲涼。

  種種令人哀嘆的事情說明一個道理,東方人確實需要摒棄偏見和傲慢。

  國富論,江濱前世是看過的,但理解不了。因為他沒有被培養(yǎng)出科學的思維體系,只能依靠需求來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和所需要的書籍,這不能不說是繞了彎路。實際上,西方人理解這些更容易,也是因為他們的文化體系賦予了他們一些內(nèi)在邏輯和觀念,讓他們很好理解這些東西。

  作為一個東方人想要理解,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它的發(fā)展史,然后從不遠不近的地方看起,放在經(jīng)濟學上,亞當斯密正正好??上Ы瓰I領悟到這些道理太遲了,他一直是個很努力的人,可是沒有人明明確確告訴他努力的方向,只能自己去尋找,自己去摸索,迷失在了紛繁復雜的各種學說當中,直到死亡,對這個世界的經(jīng)濟社會運行規(guī)律仍然迷惑不已。

  也許這個社會本質(zhì)上還是希望有一些底層的普通人吧,所以像價值體系的建立,這種人在社會生存的核心和基礎,從未有人明明確確的告訴他。

  所幸還有這一輩子。

  思考清楚這套價值體系的意義后,江濱才略微有所領悟。

  國富論首次提到了分工合作的量化價值。從這一點,他想到,可能必須要從種種的論著中一點點的尋找每個價值的來源、本質(zhì),然后填充每一種價值的估量,最終整合成為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

  國富論之后,可以看馬的資本論,可以看看現(xiàn)代的新政治經(jīng)濟學,可以深入的學習一下微觀經(jīng)濟學和宏觀經(jīng)濟學,以后還可以看看戰(zhàn)爭論,畢竟戰(zhàn)爭也是政治經(jīng)濟的延伸,而且也是他一直疑惑不解的問題,道理上明白,然而他對人類的自相殘殺始終無法接受。

  不過,在此之前,他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夠自由的閱讀而不被限制的權(quán)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