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水雖然每日忙的不可開交,可得到孫廣的通稟后,立刻就將官兵“夸功”的日子定了下來。
“大人,您確定明天是黃道吉日?”孫廣擔心日子選不好要受楊林責怪,善意的提醒道。
“不確定!現(xiàn)在我忙的腳打后腦勺兒,哪有功夫看日子?再說這事兒是好事,宜早不宜遲。所以就定在明天!”
王長水說著端起水碗“咕咚咚”一口氣喝了個底兒朝天,見孫廣還是有疑慮,便道:“你不用擔心,只管回去向備御大人回信就好。有什么事情我自會向他說明的!”
“是!”孫廣躬身施禮后轉(zhuǎn)身離開。他要把這事稟告給楊林知曉。
自從出征敵境以后,官兵們本以為殺敵拿到賞銀就完事了,那曾想還有夸功的說法。結(jié)果被楊林這么一弄,官兵們的好奇心和榮譽感頓時就上來了。
這一個月以來,官兵們不是和百姓一起修筑城防工事,就是訓練和巡邏,每天也不得休息。
等到了夸功這一天,楊林給全城軍民放了兩天假。規(guī)定除了站崗放哨和戰(zhàn)備值日的官兵外,其他人可以隨意上街自由活動。
同時又安排人手炒菜做飯,在城中十字街口擺上長長的流水席,以犒勞全城軍民在這段時間的辛苦付出。
一時間,叆陽的大街小巷、各個商鋪、飯館和浴館等處涌進了許多人。商家和小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到處都是喜慶熱鬧的場景。
與此同時夸功的官兵已經(jīng)列好了隊,胸披紅花騎著高頭大馬開始在城中游行夸功。
隊伍前有嗓門大的官兵拿著鐵皮喇叭,高聲介紹這些官兵的戰(zhàn)功。
“什長唐二虎,于雅爾古寨作戰(zhàn)時以弩箭射殺吹螺報警的奴兵,為奪取內(nèi)城門立下首功..........”
“什長董三彪,于雅爾古寨作戰(zhàn)時活擒奴軍牛錄額真、奴酋義子扈爾漢族兄布勒默齊特一家,立大功......”
“備御大人親兵熊大海,獾子溝作戰(zhàn)活擒奴軍牛錄額真額爾吉。立大功.......”
“官兵巴拉根倉,獾子溝作戰(zhàn)射殺奴軍達旦章京、拔什庫各一人,奴兵七人,立大功.......”
“偵緝隊大隊官巴來扎西,棄暗投明大義反正,為我軍攻陷雅爾古寨立下大功........”
“還鄉(xiāng)團團總噶里,棄暗投明大義反正,為我軍攻陷雅爾古寨立下大功........”
夸功的官兵騎著高頭大馬身后跟著樂隊,走到哪都是一派鼓樂喧天、喜氣洋洋的場景。
沒輪上的官兵雖然心中不甘,但也是沒啥話說。因為能夸功的官兵可都是實打?qū)嵉挠泄Γ^沒有誰冒功頂替。
叆陽百姓也是愿看熱鬧,官兵夸功時都擠在街兩邊看著,時不時的還評論一番。當看到熊大海是唯一沒騎馬的官兵,并且一邊走著一邊向嘴里塞著大餅時,人們不禁發(fā)出一片笑聲。都說這位軍爺長的高大威武、氣勢不凡,就好比廟中的金剛活過來一般。
這個夸功游行可把噶里和巴來扎西高興壞了。倆人本以為自己和手下受賞已是楊林格外開恩,沒想到夸功的官兵中也有自己,這讓他們感動的都不知道怎么地才好了。見到楊林時已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來,跪在地上不斷的磕頭。
楊林夸功這招可比大方的給賞銀厲害的多,直擊人的榮譽感和虛榮心的軟肋。大伙明知道他這是爭取人心的手段,但感覺就是舒服。
楊林還讓噶里和巴來扎西從女俘虜中各挑兩人做為下人,以便服侍他們的日常起居。說白了就是賞給他們女人玩兒,讓他們對自己更加忠誠。
噶里和巴來扎西對此感激的直抹眼淚,忠誠度直線上升。他們一想到自己先前在后金的待遇,和現(xiàn)在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在后金他們是地位低下的奴才,受人歧視和欺辱?,F(xiàn)在可是備御大人的直接手下,各方面倍受重視。所以倆人對后金是徹底斷了念想,發(fā)誓要報楊林的知遇之恩。
與噶里和巴來扎西他們相比,在雅爾古寨投降的烏扎拉特就沒有那么好的心情了。
自來到叆陽,他們一家被楊林單獨安排在營中的一個小院,吃喝用度都有專人負責。這種安逸的日子讓他的妻女感到極為滿意。可烏扎拉特知道,這種生活是不會平白無故白給的,自己終究還是要為楊林做事的。
他始終沉浸在自責中不能走出來,認為當時沒有救下被屠殺的那些族人是自己怯懦了。如果那時強硬一些、真誠一些,也許就能改變那些人的命運。
他也無法想象自己以后為官府當兵打仗是個什么樣子,在戰(zhàn)場上遇見族人又該如何面對,這成了他一個心結(jié)。所以每天都是無精打采頹廢不堪。
楊林也知道烏扎拉特的所思所想,所以也沒有難為他,只是讓他跟著李丁和孫廣辦些跑腿的差事。省的他整天無事胡思亂想。
李丁從小至大經(jīng)歷過不少苦難,知道當下人的難處,因此從沒有仗著自己是管家的身份欺負過誰。對烏扎拉特也是不失禮數(shù),稱他“烏老兄”。安排的差事多是點驗糧草、看管牲畜和庫房,額外再安排些送信跑腿的活兒。一天下來倒也挺充實的。
烏扎拉特倒也喜歡在李丁手下當差,雖然倆人年齡差的很多,但不耽誤他對這位李管家的尊重。
臨到中午時分,楊林安排的流水席開席了。飯菜的香味溢滿了十字街左右,引得大家紛紛向這里涌來。
流水席,顧名思義就是不斷的上菜上飯,讓前來就餐的人隨時來、隨時吃、隨時走。不過管這事的王長水規(guī)定,大家可以在這吃,但決不許打包拿回家。
眾人一琢磨也是,若是都打包拿跑了,備御大人得準備多少飯菜能夠拿啊?即便他出征回來繳獲了大量糧草,但也經(jīng)不住這個吃法。
流水席是六菜一燉,其中白菜炒木耳、芹菜粉條炒肉、四喜丸子、紅燜豆腐是熱菜;熗拌三絲、自制香腸是涼菜;燉菜是酸菜燉肥肉。主食是高粱米飯外加粗面饅頭。
這些飯菜聽著不多,可都是用盆裝著端上桌。這樣可以減緩它們熱量流失的速度。在這個時代,這樣的飯菜對普通百姓來說絕對是上乘的。
后世人沒幾人愿意吃肥肉,但在這里人們都是搶著吃肥肉。有的人甚至什么都不吃,就盛了一碗肥肉片子,倒點醬油大口大口的吃下去。吃的滿嘴冒油也毫不在意。原因無他,就是肚里沒油水,吃肥肉能解饞啊。
此時城中因為流水席開席變的一片熱鬧,城外卻悄無聲息的來了一行外地之客。
為首者是一名騎在馬上的文士,此人年紀約在三旬左右。面白,眉目俊秀,頜下一縷須髯漂浮在胸前。他身材中等、氣質(zhì)儒雅,眉宇間充滿了自信和灑脫。
文士身后跟著一隊精壯漢子。這些人身著短袍皮靴,腰間斜插鋼刀,背負弓弩。穿著打扮與一般的鏢師沒什么區(qū)別。引人注目的是他們胯下的馬匹較為高大俊逸,一看便是雄健的好馬。
這些人護著三輛馬車徐徐而行,行至離城五里處停下來。文士來到中間的馬車旁,向窗簾處躬身道:“大人,叆陽到了?!?p> “嗯,總算是到了!”隨著話音兒馬車布簾一挑,一名年逾五旬的老者從中跳了下來。文士等人見此也都跟著翻身下馬。
這老者面色略黑,目光炯炯,重眉長目,直鼻闊口。胸前飄拂尺余長須。他身高七尺有余,體格孔武有力。身上穿著一件棉布袍,外面又罩了一件斗篷,腳下穿著一雙布靴。整體看上去給人一種剛毅果敢的氣息。
“從沈陽到撫順,再從撫順到叆陽。這一路行來有四百多里路。我本意是騎馬而行,可你們非是不讓。說什么怕有敵騎游蕩遭遇危險。別忘了老夫也是會拳腳騎射功夫的,不過是后來由武轉(zhuǎn)文。雖過多年,但老夫的底子還在,難道還怕區(qū)區(qū)建奴游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