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敗,在此一戰(zhàn)!”
紡織工場開工后,楊可棟一直守在廠房內(nèi),一步也不敢離開。
十個廠房,共三十臺機器,首先投產(chǎn)的是十八臺紡紗機,水流帶動齒輪,機器緩緩轉(zhuǎn)動,雪白的面紗像變魔術(shù)般從機器另一口變了出來。
“大人,神了!”見此情景,一群工匠歡呼雀躍。
李三娃摸了摸棉紗,笑道:“大人,這比家里婆娘紡的更結(jié)實!”
機器效率肯定比人工要高,楊可棟并不意外,接下來他要思考的是工人的問題。
老李老趙這五十余工匠,照顧紡織機器肯定可以的,但畢竟是男人,對紡織不如女人在行。再者,讓工匠做看機器的活計似乎有些浪費人力,雖然對他來說這些都是服勞役的百姓,人力并不需要成本。還有一點,在楊可棟看來,機器閑置是很大的浪費,目前來看,想要24小時不間斷運轉(zhuǎn),人手還是不夠。
“老李老趙,你們家在哪里?”楊可棟眼睛一轉(zhuǎn),頓時有了主意。
“回大人,我等都是附近村民?!?p> “那我跟大家商議一件事,我這里需要女工,大家可以遣家中女眷來此做工,每天薪水銀錢五十厘,包吃包住,諸位看怎樣?”
“竟有這等好事?”
因為這些工匠是被播州宣慰司征發(fā)服勞役的,除了管飯并沒有其他收入,因此,楊可棟說有錢拿時,他們一時間沒反應(yīng)過來。
“當然,現(xiàn)在我這里有三十臺機器,每個機器需要一個人看護,機器不等人,我想的是每天三班倒,每人每天四個時辰,這樣需要120人。再要12個人做飯,第一批需要132個女工?!?p> “除了每日五十厘錢,每月每人再送一匹布。安全的事不必擔心,欺辱婦女者殺無赦,我的侍衛(wèi)會保證她們的安全。此外,你們今后也在附近做工,工錢也是每天五十厘,休息的時候也能夫妻團聚?!?p> 眾人喜極,連忙答應(yīng)。
突然,楊可棟像是想起了一件事,問道:“對了,你們家中女眷可否纏足?”
李三娃嘆了口氣,說道:“纏足?怎么會,大戶人家的女眷才能纏足,我等小老百姓,生計都困難,怎么可能纏足呢?”
趙老四在一旁補充道:“纏足是中原漢人的習慣,播州并無此俗,時至今日也僅有少數(shù)窮酸秀才家里才講究這個,常人并沒有纏足習慣。據(jù)我所知,宣慰司府上也是不纏足的,莫非大人嫌棄她們不纏足?”
“怎么會,纏了足怎么干活?不纏足就好?!睏羁蓷澬∧樢患t,暗自想,看來對歷史一知半解,真的容易鬧笑話。不過不纏足好,將來移風易俗少了不少阻力。
事實上,明朝纏足的風氣比清朝淡很多,纏足雖起源于宋代,最為普遍時還是在清朝,此外,農(nóng)村,邊遠山區(qū)等都有很多人不纏足。
“好了,今天我們紡了第一批紗,織了第一批布,我給大伙放一天假,大伙回村,可以叫上家中或親戚的女眷前來做工。”
晚上,楊可棟的信同第一批產(chǎn)品樣品被送進了宣慰司,擺在了楊應(yīng)龍書房。
“朝棟,你看,你弟弟在山上七八天,鼓搗出了這些東西?!睏顟?yīng)龍摸著棉布,對長子楊朝棟說。
楊朝棟也摸了一把棉紗,說道:“質(zhì)量似乎還挺好,很有韌性,很結(jié)實。弟弟做出這些,是有什么打算嗎?”
“你看看吧。”楊應(yīng)龍將信遞給楊朝棟,“你弟弟還讓我給他寫幾個字呢,就叫‘播州織造局’。”
楊朝棟接過信,看到弟弟信中對水力紡織機的描述驚的目瞪口呆,“爹,弟弟幾年沒回來,在外面究竟學到了什么?有此利器假以時日我播州便可富可敵國?。 ?p> “你弟弟把上次在綦江搶下的私房錢全投了進去,你以后要多幫幫他,我們雖窮,買棉花的錢還是有的。”
“另外,你弟弟還說要在婁山關(guān),播州城,海龍屯城墻上預(yù)留炮位,說三年以內(nèi)一定弄來大炮,你也安排下去吧。”
“大炮?”楊朝棟當然知道大炮,歷代播州世子幼年時都必須去京師國子監(jiān)學習,作為那個年代播州為數(shù)不多去過京師的人,楊朝棟在京師城墻上以及神機營見過這種器物,據(jù)說聲威浩大,一炮糜爛數(shù)十里。
“按信中所說,機器織造功效遠甚于人力,即便廠房只有三十臺機器,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工作,其一天產(chǎn)出比一個紡織四個時辰的熟練紡工多三千六百倍。貨物容易積壓,我看我們應(yīng)提前聯(lián)系商販。”
“嗯,這些事你去做,暫時可以聯(lián)絡(luò)四川貴州兩省商會,另外在播州城開一鋪子,專門賣棉紗棉布,但價格不要太低,以免造成哄搶或拉下物價?!?p> 做生意,對播州不難,播州有自己的渠道,因為盛產(chǎn)鉛礦與巨木,楊家向來很會做生意,只是近些年大明財政也有困難,修建宮殿的巨木采購不多,順帶著播州也窮了起來。
第二天,工匠們帶著妻子女兒來到工廠,不過人數(shù)多了幾個,一共一百四十四個,同樣到來的還有楊應(yīng)龍親筆所提的“播州制造局”這五個大字,楊可棟將這些女人安排到廠房,讓李三娃等人引導(dǎo)她們上道,又安排了石匠,將“播州織造局”這五個大字刻在石匾上,掛在工場大門。
按明朝后期物價,棉花一斤六厘,楊可棟一百二十兩銀子買了兩萬斤,看著這些白花花的棉花,楊可棟感覺應(yīng)該夠用一段時間了。
“老李,你們再去山上叫些人,現(xiàn)在人手多了,你們把房子擴大一下,將男婦住處分開。”楊可棟帶著李老三沿河走著,“這里,這里,還有這兩個地方,安排人手,像第一個廠房一樣修建,半個月內(nèi)完成。木匠不用干,專心造機器,對了,你們的工錢,一月一結(jié)?!?p> “吳江,你等十八人不用保護我了,我在山上安全的很,你們專心保衛(wèi)工場安全,嚴禁外人入內(nèi)。記住,若敢欺辱婦女,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