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怡紅雅居
見他二人愴傷垂淚,古震心下不忍,遂有意將話頭引向別處。
“爹嘗聞婉容信中敘起,寧州境內有山名曰橋山,乃是我華夏先祖黃帝奴龍升天之所。夏兒,你博覽群書,果有其事否?”古震微笑問道,目光柔和溫慈。
見父親問詢,古夏忙拂袖拭去目中淚水,寧定心神,才開口回道:“大姐所言非虛,《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載:'黃帝崩,葬橋山'。其山形如橋,下有沮水穿過,故名橋山;橋山之巔,正是軒轅黃帝之陵寢?!?p> “我等身為炎黃子孫,今去寧州,正可前往橋山謁拜黃帝陵?!毖喃k抹去悲傷,笑著附和道。
“相傳黃帝乘龍升天之時,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皆苦苦挽留,黃帝遂留下自己的衣物、寶劍,以供臣民哀思。后人為紀念黃帝豐功偉績,便將他所留遺物埋于橋山之巔,故而那里實是一處衣冠冢?!惫畔逆告刚f道,心中哀戚之情大是緩減。他接著道:“雖是衣冠之冢,然軒轅黃帝乃人文初祖,自虞、夏、商、周乃至三國、兩晉以來,歷朝歷代無不尊以先祖祭禮。漢元封元年,漢武帝領軍十萬北巡朔方,返程時曾專至橋山,祭祀黃帝之陵冢,聲勢不可謂不浩大。日后若有機緣去到橋山祭覽,吊古尋幽,必有所得。”
“豈會無此機緣?”古震接上,溫言笑道:“待我父子三人至寧州處,日日賦閑,大有功夫?!薄跋膬?,你嘗于為父跟前提過,唯愿'輕身無束,云歷九州,解人危難,快意半生'。你既無仕途之心,兼之今下情形,爹不再阻遏你,盼你從心所欲,不虛此生。”古震頓了一頓,面朝古夏,徐徐道出一番心中所念已久的肺腑之言。
“爹……我……”
古夏喉頭哽住,淚光瑩瑩。那日與父親爭執(zhí),父親面上雖是盛怒不已,然于自己口中所述之愿景,竟是一字不差的全記在了心里。此時忽然聽他敘出來,語氣溫和,慈顏善目,古夏不由得心頭大震,泫然欲泣。
“爹明日早朝時便會于圣前請辭,然于此之前,你仍處兇險之境,萬不可拋頭露面,為皇城司或廷尉府中人所獲,否則萬事休矣。”古震眉頭微皺,斜瞥一眼窗外,接著又道,“府中不甚安全,現下雖過宵分,難?;食撬静粫ザ鴱头担瑢脮r擒你便有如甕中捉鱉,你不可于此久耽?!?p> “爹說得是,孩兒這便離開?!惫畔狞c頭道,欲行動身。
“夏弟,你于城中盤桓數日,所藏何處?是否隱秘穩(wěn)妥?”燕玨關切問道。
孰料他這一問,古夏登時面色轉紅,目光游離不定,支支吾吾半天卻吐不出一個字來。
古震、燕玨大奇,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你怎地了,夏兒?”古震奇道。
“孩……孩兒藏匿于一處安……安全居所,爹與燕哥不……不必費心掛懷?!惫畔拿嫔p紅,閃爍其詞。
“那是何處?”古震見他言行舉止大為怪異,心下起疑,連珠追問。
“此屋并無外人,夏弟大可告知義父與我。若遇急事,該當去往何處尋你?”燕玨亦追問道。
“這……我……”古夏此時不僅面上,便連耳根、脖頸處亦是通紅一片,額頭上還滲出點點焦汗,全然一副局促不安、心神不定的模樣。
古震性急,見他囁嚅不語,心頭一把火立時竄起,猛然大聲喝問道:“你究竟藏身何處!”
古夏一驚,霎時怔住,見父親動了肝火,只好垂頭輕聲呢喃道:“孩兒與慶福二人,連日來藏……藏于怡……怡紅雅居之中……”
古震、燕玨聽聞,頓時目瞪口呆,舌橋不下。二人目光直于古夏身上上上下下來回打量了數遍,仿若從不認識他一般。
怡紅雅居,艷絕天下。
彼時梁都建康人口眾多、繁華富庶。秦淮河于城中蜿蜒穿流,河上游船如織,多數裝飾華麗,美曰“畫舫”,實則乃是尋花問柳之所,偷香竊玉之地。每逢華燈初上,畫舫船頭便會支起大紅大綠的繽色燈籠,彩光映著流水,將秦淮河照得是絢麗斑斕,宛如白晝。有這般好去處,秦淮河自然是賓游絡繹,夜夜笙歌,四時不絕。
畫舫花船當然絕妙無雙,然終究是一船一鳳,大一些的船只亦不過多載數鳳,哪里能夠匹及偌大的建康城,更不消提聽聞秦淮風情遠道而來的風流佳客。于是秦淮河畔陸陸續(xù)續(xù)起了大大小小好些花樓,真可謂是水陸兼具,雙管齊下。而陸上花樓當中,聲名最盛者當屬怡紅雅居。
之所以聞名遐邇,除卻怡紅雅居有女如云,艷壓群樓之外,另因每年三月初三,怡紅雅居皆會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斗妍會,吸引天下眾多的風流雅士前來聞香賞花,那場面委實是群芳競艷,百卉爭妍,珠圍翠繞,紅飛翠舞,直教人亂花漸欲迷人眼。彼時各路達官顯貴、富家公子,為討好心儀的花娘,助其榮登榜首,不惜豪擲千金,競相出價,甚是精彩熱鬧。自怡紅雅居遴選出來的歷屆花元,大都亦成為煊赫一時的江南名妓,相傳陳后主寵妃張麗華便系出怡紅雅居花元,在此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