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才子的詩作都由丫鬟交了上去,琴操看了一會,有些氣餒。正如寧昱心中想的那樣,不是金陵沒有才子佳作,她手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好詩好詞。
只是流連坊操辦這活動已經(jīng)三天了,都沒有等到她要等的那個人。這幾天都派人在他家門口散布消息,本來料想他一定會來,今日卻又未見他的大作,都不知道這活動還要堅持幾天。
翻到最底頁后,琴操又拿起寧昱剛才送來的兩張紙箋來看。這一看不打緊,她臉兒羞紅了起來!
倒不是因為寧昱說她唱錯而臉紅,因為她可是故意唱錯的,除了原作者,又有誰會知曉?這首詞的原作者就是她要等的寧某人寧昱!
此刻她心情復(fù)雜之極,有些不忍,又有些羞澀。默然半晌,長舒了一口氣后,開口詢問道:“今日金陵第一才子寧昱寧解元是否在場?”
第一才子?這稱呼老子喜歡聽!寧昱笑了笑,把扇子往頭上一舉,道:“正是寧某。”
琴操心內(nèi)大喜,朝寧昱施了一禮道:“奴家不知道寧先生當(dāng)面,唱錯了曲兒,實在汗顏得很?!庇謱d中眾人道:“這兩首詞曲是奴家昨日晚間才學(xué)得,是以有些生疏,唱錯了兩處,幸得原作者指了出來?!?p> 原來這首曲是寧解元所譜……不對,琴操姑娘是說詞曲?難道金陵寧某人就是寧解元?廳中眾人才恍然大悟,我就說嘛,解元姓寧,增補詩集的作者也是姓寧,怎么以前就聯(lián)系不到一起來?怪不得后來又出了九首詩詞……
這九首詩詞其實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加上為小玉作的那首。寧昱不知道已經(jīng)通過張鳳嬌傳了出去。
一時間,周圍有不少才子墨客向?qū)庩攀竞?,道:“原來是寧昱寧某人,小生鄒方有禮了……”
”鄙人顧雍,見過寧解元。”
“寧兄……”
……
郭縱呆坐在桌上,對著兩個義弟大眼瞪小眼地:怎么會是他?那些詩詞居然是他作的?壞了壞了,今日出師不利,竟然沖撞了偶象!老子還說過要拜他為師的……
寧昱也沒料到自己的名聲有這么大,讓廳中諸人反響熱烈。急忙原地唱了個肥喏道:“正是小生,諸位厚愛了,小生汗顏得很?!?p> 看來這就是有名聲的好處了,以后有機會還是要多賺點聲名才是……
琴操在臺上暗暗點頭,寧昱彬彬有禮,又是大才,言行看來和她所知的差不多。環(huán)視一周,朝寧昱道:“寧公子怎地不作詩詞呢?難道公子看不上奴家?”
這娘們兒怎么會突然問起我來?寧昱答道:“近日不想作詩?!?p> 琴操把臉上面紗解開道:“聽聞寧公子家中侍妾婢女都被公子題詩賜名,難道公子都不愿意為琴操作上一首詞曲嗎?”
眾人從來沒有見過琴操的面容,只見紗巾落下,一個風(fēng)姿綽約的女人便出現(xiàn)在面前。
琴操姑娘看起來只有二十來歲,櫻唇嬌面,肌膚吹彈欲破,目如水腰似柳,身形裊娜。她輕咬嘴唇,粉面含羞,目光似喜還嗔,就連寧昱見過不少明星美女的人,都驚呆了:世間怎會有如此絕色?
琴操心中竊喜,眼波流轉(zhuǎn),朝寧昱放電過去。
媽的,這妞竟然色誘老子,我可是正人君子一個。寧昱搖搖頭,正要拒絕,卻聽廳中有人叫道:“寧公子,你是解元大才,怎么不拿出一首詩詞,讓我等開開眼界?”
聽得有人提議,眾人都跟著起哄。雖然有不少人對琴操有意,但才子佳人的樂事,自然也是喜聞樂見。這琴操姑娘自視甚高,也不知道寧解元是否能拿出一首詩詞來讓她心動。
美女當(dāng)前,有人起哄,憑寧昱的偽君子習(xí)性,怎會放過機會?
怪不得我了,是你們要逼著我裝逼的。再說剛剛才想起要賺一些名聲的。
要死了!郭縱在一旁暗道。一邊是絕色美女,一邊是老子的偶像。美女看上了偶像,還有自己什么事兒?不行,老子還有詩詞沒出呢。不過想了一想,泄氣下來。周安的詩作和偶象的比起來,不是一個檔次的啊。
寧昱向四周拱了拱手道:“既然諸君抬愛,那便獻丑了,請姑娘出題罷?!?p> “出題?”眾人訝然,難道寧昱是要現(xiàn)作?
琴操默想了一下,輕笑道:“傳聞寧公子作詩都是現(xiàn)作,今日才知名不虛傳。請公子便以‘知音’為題如何?”
她以知音為題,巧妙說出只有寧昱知道她彈唱錯了。本是想讓寧昱以知己為題,不過又露骨了點兒。反正都是暗示寧昱,自己對他有意。
這妞又勾引老子!老子可不吃你這一套。
寧昱把折扇打開,踱了幾步道:“既說知音,便會想到俞伯牙和鐘子期,此詩用來感懷此二人,也為緬懷我故友?!闭f罷轉(zhuǎn)身提筆便寫。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行行天未曉,攜酒踏明月。
人們見他才踱得兩三步就開始作詩,均是感嘆,魏國曹植曹子健七步成詩,他竟然一蹴而就,輕而易舉。這位寧解元,用才高八斗來形容也不為過了,詩才急智比起曹子建竟然還略勝一籌。
南朝謝靈運曾說“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彪m是狂妄,但其人也是有真材實學(xué),山水詩尤為登峰造極。此后便有人用“才高八斗”來形文才高超,知識豐富。
寧昱作完后,讓旁邊小丫鬟送到琴操面前,琴操看過之后卻默不作聲,叫丫鬟傳閱。他倒是想直接念出來,不過低調(diào)就是最牛逼的炫耀,反正到最后眾人也會知道的,求名聲時也要保持好自己的高人風(fēng)范……
詩是以首句命名。首句用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子期既死,伯牙絕弦,嘆世間知音難尋。第二句開始,便道出和知心朋友不忍離別,只好踏著滿地的月色,徹夜相敘。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
寥寥四句詩,情感生動真切,極富感染力。
詩作本身立意明確,虛實相對,意境高遠,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本來高聲吟給大家聽就可以了,大廳中諸人有些奇怪琴操的做法,看了以后才知道除了詩本身,傳閱的目的是讓大家看看寫的字。
這時代學(xué)習(xí)書法,首推臨摹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作品,等筆力堅實之后,才學(xué)習(xí)諸多書法家的書體,比如漢時鐘繇、蔡邕蔡琰父女、三國諸葛亮曹操等人。
這些人又哪里見過歐體?
這字體雖也是從二王的作品中學(xué)來,但參以隸法,勁險刻厲,每一筆交待得清清楚楚,真是于平正之中見險絕,規(guī)矩中之見飄逸。自成一派,不輸歷代名家。
眾人一看心下駭然:這個寧解元不簡單,竟然以弱冠之齡便自創(chuàng)書體。雖然有些稚嫩,但字體間架結(jié)構(gòu)和筆封之間井然有序,再練個幾年,怕是可以開宗立派了!
有人急忙提了筆臨摹,但又因為廳中人實在眾多,傳閱極快,只得向丫鬟打聽是否可以讓流連坊代為摹寫一份。一時間眾人結(jié)交之心大起,如果能和此人交上朋友,或探討或指點,自己在書法上的造詣會更進一步。
寧昱表面不動聲色,暗地里心花怒放。被眾人仰慕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