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就像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女孩。
還有一句話,叫做‘歷史由勝利者書寫’。
老酒認為,這兩句話放在秦末楚漢爭霸這段歷史尤其對。
楚漢爭霸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劉邦勝,項羽敗。
但是仔細探究這段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記載都不太合理,邏輯有些不通。
先說劉邦,歷史上記載了他在起兵之前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中老年市井無賴,成為頭領也是被人強推出來的,劉邦實際上老大不愿意而且害怕的要死。
但是起兵之后劉邦就神了,四處東征西討,搖身一變成了戰(zhàn)神外加人人敬仰的寬厚長者——沛公。
憑借幾千人就打的由王離統(tǒng)領的秦國十萬九原長城軍找不到北,兩次擊敗王離,一直將王離驅逐出了楚國,項羽后來在巨鹿之戰(zhàn)擊敗的其實是被劉邦狠狠蹂躪過的殘軍敗將。
這樣看來說項羽千古無二是不對的,劉邦才是真正的千古無二。
且不說劉邦是怎么一夜之間通曉兵法成為戰(zhàn)神的,劉邦的那些輝煌戰(zhàn)績從時間上就對不上。
因為劉邦兩次擊敗王離的時候,章邯和王離正在趙國作戰(zhàn),就好像關公戰(zhàn)秦瓊一樣。
另外,王離從九原出發(fā),特意繞個大圈渡過黃河去楚國送波人頭再渡河回趙國圍攻巨鹿,太過有違常理,去干嘛啊,楚國的戰(zhàn)事早就結束了。
當然,有些專家也說了,劉邦擊敗的那支可能是不服從章邯調遣的一支王離軍的偏師,并非是王離本人統(tǒng)領。
這就更有意思了,巨鹿之戰(zhàn)都打了一個多月,還有一支人數(shù)千人左右的九原軍不服從調遣非要給劉邦送人頭,這事能信?
九原軍是秦國精銳,不服從調遣這種事出現(xiàn)的可能性很小,裝備精良能征慣戰(zhàn)輸給剛剛起義不久的農(nóng)民軍可能性也很小。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支軍隊和王離沒有半點關系,是劉邦這個勝利者絞盡腦汁在為自己粉飾功績。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劉邦率領的西路軍西征秦國卻沒有向西走,而是一直走在項羽北路軍的前面,各種機動作戰(zhàn)為北路大軍掃平障礙,保送項羽過河擊敗王離,這與后面劉邦絕河亡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吃相簡直不要太難看。
安陽這個地方大家應該很熟悉,項羽就是在這里把腦殘的宋義砍了腦袋,重新奪權掌控楚軍的。
但是劉邦的史書是怎么記載的呢?說安陽是劉邦在西征的時候攻打下來的,西征往北走忍就忍了,但是劉邦的攻城水平如何自己心里沒點逼數(shù)嗎?
當初自己的老家豐邑反叛,劉邦打了幾次都沒打下來,后來跑去跪舔項梁借兵才打下來的,就他西征那點兵馬能打下來安陽?而且還是替宋義和項羽的北路軍去打,以劉邦的聰明勁能干出這種損己利人的事才怪!
這其中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劣跡斑斑的市井無賴成為了帝王,想讓天下人信服、認可,應該怎么辦呢?
粉抹厚點使勁吹自己唄!
一方面吹武力,一方面吹天命,一方面吹德行。
吹武力上面講了,想看更多的就在本書正文中去找吧。
吹天命比較容易,斬白蛇起義,有狂風擋住項羽的圍攻助劉邦脫險等等記載都是,甚至劉邦能從市井無賴成為帝王這件事本身就夠玄的。
最后講講吹德行。
德行高尚這種事在劉邦稱帝前說出去還有大把的人信,但是劉邦稱帝后狐貍尾巴就露出來了,一系列操作震驚天下。
以各種手段屠滅幫他戰(zhàn)勝項羽的外姓王也就罷了,竟然還對自己的鐵桿擁護者張良蕭何樊噲等人出手,這些都是有史料記載的(不信的自己去問度娘),甚至還把彭越做成肉醬給各路諸侯吃借此試探忠心。
有人說劉邦德行都這樣了,還怎么吹?吹有用嗎?
很簡單,找一個更不堪的對比就行了。
于是乎,項羽的形象一變再變成了一個性格乖張暴戾殺人不眨眼的魔王!
天下苦項羽久矣,這時候站出來一個人擊敗了項羽,哪怕這人是個無賴,那也是伸張正義的梟雄!
相應的,百姓也就沒那么難接受劉邦成為天下之主了。
當然,敢質疑劉邦的也不敢說出來,因為敢說出來的都死了,劉邦這種狠人什么都干的出來。
……
劉邦裝扮美了,項羽自然就悲劇了,可誰讓他敗了呢?被抹黑再正常不過了。
有人可能有疑問,憑什么說項羽是被抹黑的呢?你有什么證據(jù)!
抱歉,直接證據(jù)是沒有的,畢竟兩千多年了,但是從邏輯、人性和心理學等等的角度去分析這段歷史,還是有一些痕跡可尋。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項羽在歷史上卻是按照某些人的意愿變來變?nèi)サ摹?p> 一會兒為戰(zhàn)馬流淚不忍看到人間疾苦,一會兒又殘暴屠殺百姓;
一會兒懂得隱忍伺機而動,而一會兒又沾火就著無腦亂殺;
一會兒能對殺親之仇的敵首既往不咎,而一會兒又殘暴的坑殺二十萬降兵;
一會兒抱有奪取天下的志氣,一會兒又不管不顧的轉手葬送大好形勢;
一會兒耳根軟到連跪地求饒的生死大敵都能放過,而一會兒又固執(zhí)的任何建議都聽不進去;
一會兒大方的連封十八位諸侯王,一會兒卻又小氣不懂得封賞下屬;
一會兒遵從楚懷王的旨意不愿背負罵名并且擁立他為義帝,一會兒又莫名奇妙的把他殺掉了!
……
但凡是失信天下人卻有益于統(tǒng)一天下的事,背鍋的統(tǒng)統(tǒng)都是項羽,好處全是劉邦的,說是神助攻也不為過。
若是沒有項羽,劉邦能得天下嗎?
我看懸!
下面說說幾件有關項羽的黑記載。
一、新安坑殺二十萬降兵這事未必全是真的,冷兵器時代想屠殺二十萬人太難了,別說是久經(jīng)沙場的戰(zhàn)士,就算是屠殺二十萬百姓也未必辦得到,打不過還不敢跑嗎?
當然,新安坑殺這事應該有,只是沒有二十萬那么多,這一點從項羽到達鴻門時記載的軍隊人數(shù)不難判斷出來。
二十萬只是劉邦打擊項羽的宣傳手段,而且項羽也不算太冤,因為巨鹿之戰(zhàn)秦軍總數(shù)四十萬,已經(jīng)殺了二十萬秦軍了。
二、火燒阿房宮毀壞珍寶孤本典籍無數(shù),這事已經(jīng)有考古證明阿房宮遺址沒有被火燒的痕跡,項羽火燒的可能是咸陽宮,而且里面有價值的東西早都被劉邦搜刮走了,其中一部分送給了項羽,而典籍之類的東西卻是張良蕭何給藏起來了,畢竟劉邦比項羽早進咸陽一個多月。
有些人非要說項羽毀掉了千年的智慧結晶我也沒辦法,但秦始皇幾年前剛干完焚書坑儒這事,還能剩下多少結晶就不知道了。
三、再說說屠城,古代的屠城和現(xiàn)代鬼子屠殺的定義不同,古代語言比較簡練,殺的人稍微多些就可以叫屠,但具體屠多少一般是不說的,而且用‘殺’也不代表比用‘屠’死的人少。
所以,認為項羽是喜歡殺人的變態(tài)是有些單純和武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殺人肯定沒少殺,但說是變態(tài)就過了,項羽并不是逢城必屠,以殺人取樂的反派人物。
再說以當時的環(huán)境而言,六國對秦國仇深似海,項羽更是和秦國有大仇,對敵國狠一點也正常,那個時候還沒有天下一家的概念,憑什么對不服的敵人手軟?
更何況還有一些專門激怒項羽的白癡挑釁,害人害己,連累國人。
項羽是一個高傲的貴族,受不得侮辱,也不屑于用什么陰謀詭計。這樣的性格導致了項羽錯失了許多人才,甚至連范增都用不好。
最后講下項羽失敗的原因。
首先強調一點,劉邦在某些方面真的很強,在那個士可殺不可辱的時代,劉邦能毫不顧忌自己的尊嚴和形象數(shù)次求饒,又能把自己的黑心隱藏的那么好,能忽悠一大幫人杰為他賣命,稱帝后一番狠辣的手段鞏固統(tǒng)治,放眼古今都是鼻祖級的人物。
項羽恰好是劉邦的反面,他的性格太正直了一些,哪怕他再冷血一點,鴻門宴上也不可能讓劉邦活命,韓信、陳平之流也沒機會去幫別人。
項羽顧及的情分太多,該殺的不殺,項伯那個反骨仔,沒有他一直暗中幫助劉邦,最后的勝利者也許就是項羽了。
歸根結底,項羽失敗就失敗在他的性格上,不是說他的性格不好,只是不太適合當新時代的皇帝罷了,不夠狠,不夠心機,生不逢時啊。
劉邦和項羽剛好是兩個極端。
項羽從秦國劫了一堆財寶美女帶回楚國,而劉邦則是帶著秦國人殺進楚國挑起戰(zhàn)爭帶給楚國人災難,項羽怕連累家鄉(xiāng)百姓寧死不肯過江東,而劉邦稱帝之后還對豐邑百姓耿耿于懷各種刁難。
不過也正因為項羽是個有情有義的霸王,所以才能傳誦至今,比太多帝王的名氣都要大得多。
好了,不管歷史上真正的霸王項羽如何,本書的項羽擁有來自現(xiàn)代的靈魂,肯定要滿滿的正能量才行,再次提醒一下大家,這是一本融合正史和野史的架空歷史文,切勿較真。
斬卿子冠軍,巨鹿之戰(zhàn),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分封,彭城之戰(zhàn),垓下之戰(zhàn),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好戲,即將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