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天下精兵誰最強

三國精兵詳解(群雄篇)

三國之天下精兵誰最強 笑談君 4 2018-04-04 13:41:20

  應諸位看官的要求,在下將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幾支精兵部隊,做一個小小的簡單的介紹,希望有助于大家對于本作的了解,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首先,我們先說說諸侯,或者說群雄手下的一些比較著名的部隊。

  第一,董卓。說起董卓,不得不說到西涼騎兵,也有叫做西涼鐵騎的。顧名思義,此軍的發(fā)跡之地是在涼州。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掃平六國,唐太宗得之,便虎視天下。西涼鐵騎的作戰(zhàn)是古羅馬軍團和東漢初期的涼州鐵騎的完美融合,兼具了兩者的優(yōu)秀特質,作戰(zhàn)彪悍、兇狠、尤其適合沙漠戈壁的長距離持久奔襲作戰(zhàn),這也與涼州人的特質和大宛馬的特質有關,古說“涼州大馬,橫行天下”,從涼州東漢雷臺漢墓出土的涼州鐵騎方陣看,確實如此。

  西涼鐵騎分為兩支,一支是由董卓統(tǒng)領,一支由馬騰韓遂統(tǒng)帥。董卓靠著西涼鐵騎入京,后又把持朝政,廢立皇帝,而諸侯聯(lián)合才能將其迫走,也可以看出此軍的戰(zhàn)力異常強大。董卓死后,西涼鐵騎由李傕統(tǒng)領,憑借其強大的戰(zhàn)力,居然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呂布,并且重新掌握了東漢朝廷。即便是曹操迎接漢獻帝以后,奉天子而令不臣,也不敢直接舉兵去攻打盤踞長安的李傕等人,足夠能體現(xiàn)出曹操對此軍戰(zhàn)力的忌憚。直到最后,李傕、郭汜被部將所殺,投降曹操。才最終使得曹操掌握了關中之地。

  后來,另一支西涼鐵騎隨馬超一起投奔劉備,從此成為了蜀漢的三大精銳之一。這一支騎兵,在馬超的率領下,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可見其戰(zhàn)斗力之強。筆者認為,之所以在馬超身故之前,曹魏勢力一直不能或者不敢進攻蜀漢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顧忌西涼鐵騎的強悍戰(zhàn)力。而且,由于西涼鐵騎的存在,也使得蜀漢西北部的邊疆地區(qū),一直比較穩(wěn)定。這也說明,其對于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震懾力無比強大。

  第二,董卓的飛熊軍。這一支部隊出現(xiàn)在《三國演義》中,由西涼軍中的精英和能人異士組成,如董卓軍中的胡車兒,據(jù)說其“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飛熊軍裝備十分精良,擁有西涼鐵騎和經(jīng)常與外族作戰(zhàn)的西涼將士,戰(zhàn)斗力十分強?!保ā度龂萘x》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氨忝母箤⒗顐唷⒐?、張濟、樊稠四人領飛熊軍三千守郿塢,自己即日排駕回京。...卻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保_@些就說明,李傕是董卓死后西涼軍的統(tǒng)帥,而最精銳的飛熊軍,則是被董卓手下的幾大將軍給瓜分了。而之所以郭汜、樊稠、張濟敢于和李傕分庭抗禮,與他們手下都掌握著一支飛熊軍是分不開的。

  曹操恐怕是對西涼鐵騎和飛熊軍的戰(zhàn)力最深有體會的人。我們可以看到,曹操與西涼鐵騎交鋒記錄,罕見的勝少負多。就連張繡(張濟之侄),都能兩次擊敗曹操。有人可能會說,是曹操中計的原因。我要說的是,即便用計,若是戰(zhàn)力不強,也難以擊敗曹操這個用兵大師吧?不要忘了,曹操手下可是有虎豹騎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西涼之地,即便到了后世的各個朝代,都是出精兵的地方。哪怕是二十世紀的中國,還出現(xiàn)了一支以騎兵部隊為主,割地一方的軍閥勢力,馬家軍!

  所以,西涼鐵騎的戰(zhàn)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我們看一下陶謙。陶謙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懦弱之輩。可事實上,此人可是軍閥出身的。而他之所以能夠久鎮(zhèn)徐州,成為一方諸侯,與手下有一支異常驍勇善戰(zhàn)的精銳是分不開的,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丹楊勁卒”。

  丹楊兵,又寫作丹陽兵(為了后面便于大家閱讀,以后都寫作丹陽)。其地位于丹陽郡,丹陽因為是東吳和曹魏的戰(zhàn)爭前線,所以又分為了南北兩個丹陽郡,但都是出精兵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陳壽的《三國志》,是非常的惜字如金。可是對于丹陽兵的出現(xiàn),卻是濃墨重彩的描述。丹陽勁卒,居然出現(xiàn)在了《三國志》的八個人的傳記里面。用一句現(xiàn)在的經(jīng)典感嘆語就是,“我的天啊~”

  袁術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僭越稱帝,其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有丹陽兵這支勁卒而有恃無恐。

  孫策下江南,不到三年時間就統(tǒng)一整個江東之地,也是以此兵起家。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zhàn),高尚氣力,精兵之地”。這就是對丹陽兵最中肯的評價。

  再次,說一下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wèi)也”。這是《三國演義》的描寫。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shù)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1]。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這是《后漢書》的記載。

  綜上而言,就能看出,這支精銳,應該類似于公孫瓚的禁衛(wèi)親軍。在對匈奴和烏桓的作戰(zhàn)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以至于異族見白馬便望風而逃。

  這支騎兵是一支十分善于騎射的輕騎兵,恐怕防護力不是特別出色。所以,在同袁紹手下大將鞠義所率領的“先登營”的戰(zhàn)斗中,被對方的強弓勁弩所敗。

  當然了,對付騎兵部隊最好的克制方案就是以弩箭為主。特別是在三國時代,因為局限于冶煉和鍛造技術的水平,所以也不太可能出現(xiàn)在唐朝時期赫赫有名的“陌刀重步”。

  但是單純從白馬義從的戰(zhàn)果而言,打的驕橫不可一世的馬上民族匈奴、烏桓都望風而逃,足見其戰(zhàn)力強悍無比了。

  現(xiàn)在,我們說一下袁紹的精銳。

  “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寫的。即便是當前,河北的滄州也是非常著名的武術之鄉(xiāng)。由此也可看出,河北(廣義,并非現(xiàn)在的河北省,后面所寫的都同此)之地民風好武。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河北名將層出不窮,比如張飛、趙云、‘河北四庭柱’等等。既然將領都這么出色了,那么精兵自然也就少不了了。

  《后漢書》記載:“余眾皆走。(袁)紹在后十數(shù)里,聞(公孫)瓚已破,發(fā)賾息馬,唯衛(wèi)帳下強弩數(shù)十張,大戟士百許人?!?p>  大戟士屬于重裝步兵,統(tǒng)帥是張郃,是袁紹部隊中的精英部隊,每個士兵都配備著大戟和重甲,而每個大戟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銳。是袁紹跟公孫瓚相抗衡的一支精兵,可惜在與公孫瓚的戰(zhàn)斗中遇到了以弓馬見長的白馬義從,反而被白馬義從給克制。

  以我看來,這支部隊非常類似于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重甲步兵’,而其作戰(zhàn)方式也極有可能同‘馬其頓方針’相仿。不過,這樣的作戰(zhàn)方式,在遇到行動力強的騎兵之時,自然會被拖死。只要不是傻子,恐怕不會往這些刺猬身上撞。

  從《后漢書》的描寫來看,大戟士恐怕也是如同最后的戰(zhàn)略預備隊一樣。戰(zhàn)場上的預備隊,往往都是最精銳的部隊,所以,大戟士能夠跟在袁紹身邊,就可以說明這是袁紹非常倚重的一支銳卒。

  作者的書中,已經(jīng)描寫了大戟士,另外還有一支神秘的部隊,就是鞠義的先登營。

  《三國志》中,沒有鞠義的傳記。但是三國時代的魏國王粲所寫的《英雄記》中,明確的記載有鞠義?!傲x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兵皆驍銳。”

  筆者認為,同時代的人,對于這些歷史人物更加的熟悉。更何況,當時還有不少的見證人。所以,我以為鞠義和先登營都是真實存在的。

  紹令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shù)萬結陳于后。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shù)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沖突,強弩雷發(fā),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馀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義追至界橋;瓚殿兵還戰(zhàn)橋上,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馀眾皆復散走。紹見瓚破,不為備,獨以常從百余人出,卒為瓚二千余騎所圍,賴義救得免。

  這些描寫就可以明確的感受到先登營的強悍。以八百先登步兵,大破三千白馬義從,這是非??植赖膽?zhàn)力。有些資料里,把先登營稱作先登死士,也叫鞠義部曲。簡單而言,就是鞠義的私兵。也就是說,鞠義憑借自己的私兵,就能打敗公孫瓚的正規(guī)精銳騎兵。這就只能說明,鞠義也好,先登營也罷,都是非常令人恐怖的一支戰(zhàn)力。

  只可惜,袁紹疑其功高蓋主,恃功而驕,把鞠義殺了。否則,官渡之戰(zhàn)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還真的很難說。

  說到三國,有一個人無法不提。那就是天下無敵的呂布。

  呂布能夠橫行天下,除了自身無與倫比的本領,還有一點就是他手下的部隊。

  呂布,五原郡九原縣(在今內(nèi)蒙古包頭市九原區(qū)麻池鎮(zhèn)西北)人。在三國時期,屬于并州的管轄范圍,并州刺史就是丁原。

  何進邀請外兵入洛陽的時候,除了董卓,其實還有丁原。丁原敢于直接對抗董卓,除了呂布之外,要是自身的兵力和實力不行,恐怕也不能行事。既然如此,我們就推測出來,并州軍當時的戰(zhàn)力,恐怕不在涼州軍馬之下。這兩支部隊都是長期同異族作戰(zhàn),隨時隨地都處在戰(zhàn)爭狀態(tài)中的。所以,不管是作戰(zhàn)經(jīng)驗,還是自身的軍事水平和技巧,應該都是非常強悍的。

  呂布殺丁原,投降董卓后,并州軍大部分都被兼并了。但當呂布再殺董卓后,李傕、郭汜等人率領西涼軍馬逃跑,我認為當時的那些并州軍應該又回到了呂布的賬下。從此之后,這些軍馬就一直追隨呂布,南征北戰(zhàn),四處逃亡。我個人的看法,這支軍隊大概還剩余了幾千人。否則,呂布不可能在投奔袁紹后,令袁紹忌憚。更不可能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背地里偷襲曹操的兗州。而且,在偷襲兗州后的幾次同曹操的直接戰(zhàn)斗中,曹操都敗了。若非用計,恐怕正面對抗并州軍,連曹操都不是對手。況且,在呂布臨死時,對曹操說的話非常有代表性,“明公將步軍,呂布將騎軍,則天下可定?!币菦]有騎兵,呂布說這話根本就是無中生有,莫名其妙。所以,筆者認為,呂布的并州軍中,至少有相當數(shù)量的騎兵。而且,《三國演義》里有這么一件事。“宋憲、魏續(xù)至,告布曰:“我二人奉明公之命,往山東買馬,買得好馬三百余匹;回至沛縣界首,被強寇劫去一半。打聽得是劉備之弟張飛,詐妝出賊,搶劫馬匹去了?!比倨ヱR,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呂布要是沒有足夠的騎兵部隊,或者人員,何苦買這么多馬呢?

  更何況,當時的曹操麾下,已經(jīng)有了虎豹騎了,卻在同呂布的戰(zhàn)斗中一敗再敗,這就說明,并州騎兵的戰(zhàn)力絕對是超一流的。而在呂布的帶領之下,絕對是能夠橫縱四海的。

  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并州騎兵的戰(zhàn)力。大家都應該知道,演義里面有一回,是張遼威震逍遙津吧?有人說,這是假的,怎么可能八百破十萬呢?告訴大家,這個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建安二十年,孫權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麾下將領有呂蒙、甘寧、凌統(tǒng)、蔣欽、潘璋、陳武、賀齊、徐盛、呂范、宋謙等;而合肥僅有張遼、樂進、李典及護軍薛悌的七千守軍,曹軍主力又遠在關中,無力赴援,兵力十分懸殊。

  張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次日凌晨,張遼帶著八百死士殺進孫權初到而不整的陣中,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直沖至孫權麾下。權見遼來勢兇猛,大為驚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zhàn),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shù)重。遼左右麾圍,直擊圍開,將麾下數(shù)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余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早戰(zhàn)至日中,吳人奪氣。遼等乃還修守備,眾心遂安,諸將拜服。(【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這是明確寫于正史之上的。

  經(jīng)此一戰(zhàn),江東遭到了沉重的打擊,雖然損兵僅僅數(shù)千人,但孫權愛將陳武戰(zhàn)死,呂蒙、甘寧、凌統(tǒng)死戰(zhàn)得脫,全身帶傷;就算孫權自己,也差點喪命。這對于江東眾人在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于江東小兒聞張遼大名而夜不敢啼。即便是曹操,也異常感慨。太祖循行遼戰(zhàn)處,嘆息者良久。(【三國志·魏書·張遼傳】)。張遼抱病隨曹丕南征時,“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曹丕知道后說,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有人問,這和并州騎兵有什么關系?請注意,張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要知道,當時的七千守軍當中,還有素來與張遼不和的李典和其麾下兵馬。張遼所謂招募的八百死士,應該就是一直跟隨張遼的兵馬。特別是后面那句,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余眾。這就說明,張遼這這些人是非常熟悉和感情深厚的。若是單單拿錢成為敢死隊,何必讓張遼再次殺回去救出那些人?所以,筆者認為,這八百騎兵,恐怕就是當年呂布亡后,投降曹操的一直跟隨張遼的并州軍馬。

  呂布手下另外一支精銳,就是赫赫有名的陷陣營了。

  《三國志》原文并沒提到陷陣營,而是后來南朝宋的裴松之給《三國志》注解時引用《英雄記》的內(nèi)容,對其評價頗高。

  大家注意,又是《英雄記》。前文說過,此乃魏國王粲所寫,也就是同時代的人所說的事情,個人感覺比較靠譜。

  陷陣營,高順統(tǒng)領。“所將七百余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逼鋺?zhàn)力之強,可見《三國志》的記載,“建安三年,布遂復從袁術,遣順攻劉備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p>  注意看,高順統(tǒng)帥的兵馬,先大破擁有關羽、張飛的劉備軍,再擊敗曹操手下第一親族大將夏侯惇所率領的兵馬。一次戰(zhàn)役,擊敗兩路大軍,三員名將。各位,我們都知道,呂布軍的數(shù)量不多,而且,作為曹操派來的援軍,可是夏侯惇的部隊。夏侯惇統(tǒng)轄的是什么部隊?青州兵!

  當然,我不能說高順此番帶領的僅僅只有陷陣營一支兵馬,肯定還有其他的。但人數(shù)上必定不會多于兩支敵軍。兵力少于對方,而呂布卻仍然敢讓高順去打,就只能證明一點,對于高順的指揮能力和他手下兵馬的戰(zhàn)斗能力,呂布是非常放心的。以此,也可以證明,陷陣營的戰(zhàn)力是異常強悍的。

  漢末群雄之中,有一方諸侯每每都會令曹操忌憚,怕他會偷襲許昌、迎奉天子。而這個人,就是劉表。

  有人說,劉表,坐談客耳。諸位,不要讓演義給誤導了。

  劉表非常的牛,牛到啥程度?孤身入荊州,單騎入宜城。說服了蒯良、蒯越及蔡瑁等人,誘殺宗賊五十五人,收其部眾,傳檄八郡,坐領荊州。這樣的一個人,你說他沒本事?那還要怎么才算有本事?

  既然說的是精兵,那就看看荊州的兵馬是否真的強悍。

  古代的湖湘也就是荊州地區(qū)基本上屬于楚國,當年楚國兵也是勇猛異常。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都說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起家,實際上這也包括湘湖地區(qū)。直到近代中國,還出現(xiàn)了一個說法,叫做“無湘不成軍”,這說的就是曾國藩所組建的湘軍。

  有人會說,荊州在湖北,湘軍在湖南,不挨著。您說的是后世,而非三國時期。這時的荊州轄地,包括了湖南地區(qū)。想想荊南四郡,不就有長沙嗎?那里不是還有黃忠嗎?

  不過,筆者要說的,劉表麾下的精兵,首屈一指的就是江夏兵!對,就是黃祖的江夏兵。

  江東猛虎孫堅,牛吧?諸侯討董時期,只有兩支軍馬戮力前進,曹操、孫堅。但曹操敗了,孫堅卻勝了。能打的西涼兵節(jié)節(jié)敗退的江東猛虎,麾下戰(zhàn)力如何,不用多說吧?他帶的就是長沙兵馬,通俗點說就是湘軍,但當時也屬于荊州兵??删褪沁@么強悍的孫堅,卻被黃祖帶領的江夏兵干掉了。有人說,那是黃祖用計,孫堅中伏。那好,我再說一件事。從公元191年孫堅陣亡,直到公元208年孫權派兵擊殺黃祖,整整十七年的時間。為啥這么長時間以來,不管是孫策還是孫權,都不敢發(fā)兵攻打黃祖?那可是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啊。況且,為了防范黃祖,孫策和孫權,都把周瑜放在柴桑駐扎,足可見對于黃祖的忌憚。都說黃祖匹夫之勇,無謀之輩。荒唐!要是黃祖真是這樣,孫策、孫權早就干掉他了,還至于等這么長時間?若是黃祖手下的江夏兵毫無戰(zhàn)力,一觸即潰,聞風喪膽,周瑜早就直接動手把他辦了。

  還有個事情能證明江夏兵的強悍。在曹操南下的時候,一路勢如破竹,打的劉備拋棄妻子,望風而逃。但卻在劉備撤往江夏后,突然止住了前進的腳步。以曹操大軍士氣高昂、所向披靡的攻勢來看,不管是兵力還是戰(zhàn)力,都遠遠的超過劉備。江夏只不過才一萬軍馬,曹操為何不直接攻略江夏?很簡單,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名將關羽統(tǒng)轄如此精銳的部隊,自然戰(zhàn)力成倍的增長。加上曹操要安撫荊州的事情,故而耽誤了這件事。要是荊州都是一些無甚戰(zhàn)力的雜兵,曹操至于這么做嗎?更何況,荊州還有一支不容忽視的水軍。

  后來,文聘鎮(zhèn)守此地,率領江夏兵,數(shù)次擊敗關羽、東吳。聘在江夏數(shù)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三國志》。文聘是名將,咱們承認。如果他手下的江夏兵不行,怎么可能名震敵國,賊不敢侵?

  所以,劉表的江夏精兵,無疑是非常厲害的。

  至于說荊南四郡的兵馬,那就更不用說了。赤壁之戰(zhàn)后,關羽統(tǒng)鎮(zhèn)荊州,其實主要的管轄范圍就是荊南四郡。關羽以區(qū)區(qū)四郡的兵馬,就敢于北攻襄陽,大破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所率七軍精銳,活捉于禁,斬首龐德,一度使得曹操都要遷都以避鋒芒。那么荊南兵馬也就是后世所說的湘軍的精銳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ㄎ赐甏m(xù))

笑談君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皆筆者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