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伊榕深深地望了李世民一眼,接過麻紙后,卻沒有再做接下來的動作。
李世民會意,很識趣地命令軍隊后退三十步,而自己,亦轉(zhuǎn)身退開。
待到李世民等人遠離,黃伊榕才自香囊中掏出一瓶液體,滴在麻紙之上。黑色的水滴從麻紙中央向四周擴散,最后將整張紙全部浸染。紙上呈現(xiàn)出密密麻麻的數(shù)十行小字,不到半盞茶的工夫,字跡又逐漸變淡,最后消失無蹤。
黑水與麻紙相互融合,方能顯現(xiàn)字體。為確保隱秘性,唐王府與黃伊榕師徒之間,常以此種方法聯(lián)系。而此融合之法,僅可作用一次。黃伊榕可以肯定:李世民在得到“高人”,也就是黃伊榕的師父洛修,交予的麻紙之后,他并未窺視紙中文字。
黃伊榕又習慣性地咬起了下唇。洛修書信的內(nèi)容,涵蓋了很多信息,有些在她意料之中,有些在她意料之外。
按照紙中所述,唐王府在二十二日前,便收到了“黃伊榕將至祁連找尋龍瀛”的消息。以唐王府極廣極密的渠道網(wǎng)來判斷,黃伊榕估測第一個散布傳言者,應該是在二十四日之前,便著手此事。這與她下玄都峰啟程之日,僅僅只間隔了七天。在這七天的時間里,她先是處理了一些個人事務,才往祁連山脈趕。即是說,在她的行程還未走到三成之距時,便有人泄露了這絕密之事!
且說黃伊榕私下去找龍瀛劍,令唐王府的皇族公卿們,心生不滿。黃伊榕的舉動,非但讓許多人對“龍瀛劍在大唐皇宮”這件事造成懷疑,更是讓唐王府中人對他們師徒倆產(chǎn)生隔閡。
針對此事,在唐王李淵與眾位近臣商議過后,他們認為最好的處理方式,還是對“高人”洛修開誠布公為宜。畢竟,早在十幾年前,洛修便給予李唐極多極大的助力。那時唐國未立,李淵尚任職隋臣。至今,李淵亦未能找出這師徒倆,對李唐做過什么不利之舉。若說洛修師徒是唐王府的開國功臣,絕不為過。
李唐君臣大多猜測:“尋劍”消息,或許是別有用心之人的造謠。即便是事實,也有可能是洛修另有深意。李淵派人密信洛修,與以往的書信往來相同,將唐王府所知,詳盡地寫進信中。
洛修收到飛鳥傳信后,其震驚程度絕不亞于李淵。
《泣血葬劍》中的秘密,只有他及黃伊榕兩個人知曉。對于徒弟,他很是了解。黃伊榕是一個識大體、有分寸之人,龍瀛劍事關重大,洛修深信徒弟絕對會依他之令,不走漏絲毫風聲,哪怕是對郭旭揚,他相信她也不會透露。更何況,黃伊榕作為當事人,她更不可能愚蠢地大肆宣傳此事,而將自己推至危險的境地。
散布傳言者,既非洛修,亦非黃伊榕。那么,這隱于暗處的泄密之人,究竟會是誰呢?
洛修思索良久,終于將目標鎖定在一個人的身上——那個將自己終生困于玄都峰之上的、素未謀面的仇敵!
一想到這個仇敵,洛修的心境便無法平復,他恨不得啖其血、食其肉。然而,一切只是他無跡可尋的推測,是以他并未向黃伊榕提及此人。且與此仇敵相關之事,涉及黃伊榕的母親,洛修還沒有告訴徒弟的打算。
故而,有關泄密之人,洛修的麻紙書信只是一筆帶過。黃伊榕所能攫取到的信中之意只有:師父推測有一個實力極強,且對他師徒二人知之甚多之人,揣測出黃伊榕的行蹤。為達到其不可告人的陰謀,從而在江湖上廣泛地散播尋劍之事。
常言道,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洛修在信中言明,當初他不允許黃伊榕透露此事,是不想多生事端。然此事既已鬧得滿城風雨,則沒有再向唐王府隱瞞的必要。
洛修已密信李淵告知原委。他很清楚,接下來的日子,都不會太平。覬覦龍瀛之人多不勝數(shù),他希望李唐派兵相助黃伊榕,順利拿到龍瀛劍。
洛修給徒弟的書信中還寫到:若取得龍瀛,則命黃伊榕與唐王府中人,一同護劍至長安城。他愿意將那柄可定天下大勢的神劍,分文不取地獻給唐王府,但卻有唯一一個要求:李淵必須將一封加蓋了唐國玉璽印章的“密詔”,交至黃伊榕的手中。
在寫給李淵及黃伊榕的麻紙密信之中,洛修都直言不諱地敘述了密詔的內(nèi)容:李唐之龍瀛劍,乃是國定欽使黃伊榕所贈。得此神劍后,唐國政府需善待將臣百姓,力爭國泰民安之盛況。若李姓皇族昏庸無能、殘暴不仁,則國定欽使有權(quán)收回龍瀛,并公示李唐之罪證。
洛修師徒對于李唐而言,是一柄雙刃劍。這柄劍若用得好,可制五行、開陰陽、奪天下。然與此同時,師徒二人亦掌握了不少唐王府的機密。李淵即使有卸磨殺驢的念頭,卻也不敢輕舉妄動。聰明人都看得出來,不論是洛修還是黃伊榕,都絕不是不懂得留條后路的愚昧之輩。
而唐王李淵作為隋朝重臣,曾親眼目睹隋朝由盛轉(zhuǎn)衰,直至亡國的全過程。他深刻地感悟到一個國家若想長治久安,則需“以民為本”的道理。在這一點上,他與洛修師徒不謀而合,這也是他能容忍師徒倆的主要原因。
李淵堅信自己絕對能做到“善待臣民”。在這群雄割據(jù)的亂世,得龍瀛劍者可得天下!權(quán)衡過后,他毅然決然地決定——以密詔,換龍瀛!
他命次子李世民,率領一千九百七十名精銳,趕往祁連山,助黃伊榕取龍瀛劍。然個中細節(jié),包括密詔之事,他卻未對李世民細說。
黃伊榕在閱過師父的書信后,心中升出一絲暖意,“師父還是很關心我的?!?p> 天下太平,是師父的心愿,亦是她的心愿,更是這么多年來,她默默付出的動力源泉。
黃伊榕將麻紙收入香囊中,驅(qū)馬向李世民走去,“秦王殿下,能否告訴我,你所知的一切?”
李世民朗聲道:“父皇命我助你尋龍瀛,其它的并未多說。”
“哦?”黃伊榕挑了挑眉,“想必你是知道的,我來此處,事先并未告知陛下。你們就沒什么顧慮么?”
“我相信你!”李世民的回答很堅決。他微微一笑,又補了幾句,“十數(shù)年來,得高人及黃小姐你們相助頗多。我大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二位功不可沒!撇開別的不說,單就這情分,我們李家便是還不清,不是么?”
黃伊榕回以微笑,輕輕點頭,“多謝信任?!彼D了頓,復道:“事不宜遲,我們繼續(xù)趕路吧?!?p> “等等。”李世民做了一個阻攔的手勢,“黃小姐,不如將人馬拆成十隊,分散而行,以達到淆亂視聽之效,你意下如何?”
**那么,泄密之人究竟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