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龍瀛劍訣

第九十三章 燙手山芋

龍瀛劍訣 譚漠雪 2897 2020-04-19 13:03:04

  李淵于這思緒飛轉之間,又情不自禁地瞟了竇氏一眼,他心中一聲長嘆,“雖說皇后已盡力地表現(xiàn)出淡然,然她的眉毛卻出賣了她。想來也是,玄霸早夭,皇后膝下僅剩三子承歡。元吉乃是滿子,頗受她的寵溺,她又怎可能忍心元吉遇險?”

  竇皇后的一雙眉毛天生較為稀疏,她自小養(yǎng)成一個習慣,便是喜歡自己動手畫眉。數(shù)十年來,她畫眉的動作日復一日的進行著,即便是后來她貴為一國之母,亦從未讓婢女來做這件事。李淵與她感情甚深,對于她的這個習慣極為了解。而竇皇后畫眉畫了幾十年,手法技巧本已是十分嫻熟,然今日的眉線卻略顯粗硬濃密,與她的氣質妝容極不相符,而這一細節(jié)卻被李淵捕捉到了。若非心中慌亂,以竇氏波瀾不驚的心性及一絲不茍的性格,當不會出現(xiàn)這小小的疏忽。

  李淵心道:“且不說皇后,朕又何嘗不憂心?朕子嗣雖多,然元吉率真勇猛,亦是良將。血濃于水的至親之情,豈能輕易割舍?倘為天下而廢親情,朕的子女臣民,又當如何看朕?”

  思及此處,李淵劍眉微凝,沉聲說道:“元吉乃是朕的皇兒,亦是我大唐的皇子。諸位身為我大唐之重臣,當為君分憂,豈能坐視那蒼夜之狂、皇子之險?”

  李淵的話音甫落,竇氏的身子微微一震,望向李淵的眼中流露出感激之色。她隨即又收回目光,回復一如既往的平靜。她不希望她的意念,左右了皇上及大臣們的決策。

  立于上首的太子李建成,向李淵及竇氏躬身一拜,大聲說道:“父皇、母后,您二位請放寬心,元吉乃我親弟,我等勢必救元吉于水火!”

  太子李建成今時已年近三十,壯年的他生得頗為俊朗。白皙的面容上,顴骨微高,細長的眼眸中,閃爍著智慧,厚薄適中的上唇上,留著兩道短須,突顯出其成熟男子的魅力。此前他原在外巡視城防,后得知“齊王”遇襲之事,便命人召來王珪之后,匆匆趕回宮殿。此時他一身玄色鎧甲,只在入宮時卸了兵器,衣服卻來不及更換。

  “大哥所言極是!我等需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既保元吉無恙,亦確?!p劍大會’無虞。”

  說話之人便是秦王李世民。李世民相較其兄長年輕許多,如刀刻般的臉上,透著與其年齡頗不相符的果敢與剛毅,眼眉星目,鼻梁高挺。他身上的窄袖勁裝,與他那健康的膚色,使這少年全身上下煥發(fā)出凝練不屈的氣息。他年紀雖輕,卻自幼喜騎射、好武功,十五歲起便隨父兄四處征戰(zhàn)沙場,至今已立下不少戰(zhàn)功。

  王珪對李淵、竇氏、李建成和李世民均行了一記禮之后,方才說道:“珪聞秦王殿下之言,似是已有良謀在胸。珪自當洗耳恭聽?!蓖醌曅胀趺?,字叔玠,他在“唐王府”擔任“太子中允”之職,不過是一低階官員,故而他在眾皇室高官面前極盡禮數(shù),且以“名”謙稱。

  李建成不動聲色地瞥了身后的王珪一眼,暗道:“將叔玠一同召至殿內,確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原來,李建成與李世民都已看出了他們的父皇和母后,皆有意要將李元吉救出。而他們二人既為李元吉的骨肉兄長,則營救親弟之事,必是責無旁貸。然舉辦這個“龍瀛劍的賞劍大會”之事,卻是一個燙手山芋!

  做這件事,非但要顧及到齊王李元吉的安危,還要防備期間有人惡意攪局、借勢重創(chuàng)大唐。且此前他們有意以“龍瀛”為引,拉攏各方豪杰勢力,如今便需借“賞劍”之機,一并進行。整件事的關系錯綜復雜,稍有半點差池,便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惡果。

  那王珪此刻接過李世民的話頭,便是有意要推秦王來行此事。雖說李建成并不想讓二弟為難,但相比這個燙手的差事落到自己頭上,他還是更情愿甩給二弟去解決。

  果聽李淵望向李世民,“世民,你可有良策?”

  李世民默不作聲。他方才揣測了父兄母后的心思,而自己作為李元吉的親哥哥,必須表個態(tài),才說了這么一句。卻不料被王珪搶先一步將事情推到自己身上。雖然他也很想救出李元吉,但事發(fā)突然,一時半會之間,他并未想到什么兼顧各方的計策,而是打算大家共謀良計。

  “太子中允”王珪的話語中,暗含推諉之意。李建成這個做大哥的,卻并沒有替李世民“說兩句話”的意思,這讓李世民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如今父皇一句話問下來,李世民卻也不想表現(xiàn)出自己并無才智,是以正自思量當如何應對。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且牽扯甚多。秦王殿下年紀尚輕且大病初愈,倉促間給出的計謀,或可能會有不足?!眲⑽撵o長相儒雅,一身常服。此時已被罷官的他,已不適合再著官服入殿。然他即便身為素民,言語間仍是不卑不亢。在官場中浸淫多年的他,自然嗅到了王珪的意圖,故而打算替李世民擋上一擋。

  李淵將這“兩撥人馬”的言行均瞧在眼里,期間涌動的暗流,他如何不知?他自幼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亦是隋朝的肱骨之臣。他親歷了隋煬帝楊廣殺兄弒父、謀朝篡位的這段歷史,心中不免留下些陰影。建成與世民二子,在他看來,均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若論能力,可以說是各有千秋?!耙簧诫y容二虎”的道理,李淵當然非常清楚,他此時有意趁次子的鋒芒嶄露得不太多之前,挫一挫他的銳氣。

  “世民若能全心全意地輔佐他的兄長,則我大唐可保萬年基業(yè)。”李淵心道。

  “李愛卿,你怎么看?”李淵看向李靖,目中深沉。

  李靖的氣息微微凝滯,臺下之人皆官高權重,皇帝陛下卻單挑他來詢問意見,讓他有些許不解。然轉念一想,便又了然于胸,“陛下這是想看我‘站哪邊’啊……”

  他抱拳躬身說道:“李靖才疏學淺,不敢妄言,還請陛下圣裁!”

  李靖深知李淵對黃伊榕及其師父極為忌憚。雖然那位“高人”曾鄭重表明立場:不圖名、不圖利,只為助李淵一統(tǒng)天下,求一個國泰民安。然李淵怎么可能對這么一個極具才能卻從未露面的“幕后推手”不設防?

  “視名利為糞土、憂萬民之戚戚”的論調,李淵是不相信的。而這位“高人”,以及他的徒弟黃伊榕,又確實在很多時候,給了他們唐國很大的助力。如何把握好雙方的“度”,用好這兩個人,李淵心中自有量度。

  而李靖作為與“高人”關系密切的唐國臣民,理應只效忠于皇帝陛下。不論是太子或是秦王,都不應偏幫,才是李淵最想看到的做法。

  李淵滿意地點了點頭,“李愛卿具經(jīng)天緯地之才能,何來才疏學淺之說?李愛卿你過謙了!”他的目光又轉回李世民,“世民,元吉乃你胞弟。你可聞‘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裴寂的年齡與李淵相差不多,他自“太原起兵”之前,便與李淵交好。他很懂李淵的心思?!按Ф壬弦獠⑻婢冲仭边@種事情,是他最擅長做的。這也使得他成為李淵身邊為數(shù)不多的寵臣之一。此刻李淵不方便說的話,他卻很聰明地替李淵說了出來。

  “陛下,秦王殿下廣納賢才、處事機敏。陛下您有子若此,乃是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裴寂轉身對李世民躬了躬身,“秦王殿下,您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老臣佩服萬分!而這小小的‘賞劍大會’,怎可能難得了您?若是順利救出齊王殿下,您可是為陛下分了一大憂啊!”

  李建成心道:“這裴寂還真會順水推舟。看他的意思,暗含向本宮示好之意。待日后本宮繼任大典,倒是可以用他一用?!?p>  李世民并沒有將裴寂的吹捧之詞放在心上,然他心中卻很明了:此事父皇已是打定主意讓自己接手,裴寂只不過是說出了父皇的意思罷了。與其推脫頂撞圣意,令父皇不快,倒不如主動接下,搏一個立功之機。于是,他踏前一步,朗聲說道:“父皇、母后,兒臣定當竭盡全力救出元吉,辦好這‘賞劍大會’!”

  李淵聞言很是欣慰,“朕的皇兒果然有勇有謀!事成之后,朕給你加官進爵,并犒賞所有參與此事之人!”

  **兩邊開始有些“不愉快”了。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