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謀士都建議收兵,先擊敗公孫瓚再做打算,袁紹卻始終在自己和自己鬧矯情,審配看出袁紹的心思出了一個主意,便是屯兵東武陽按兵不動,面子保全了,也避免了兩線開戰(zhàn)。
袁紹有了臺階急忙就著滾了下來,當場同意審配的建議,袁紹高興了四大謀士也松了口氣,愉快的走了出來,郭圖后在門外看著四大謀士眼中無盡的陰冷。
郭圖這些年算是混的不錯,因為當初獻計有功隱隱有與四大謀士并列的趨勢,袁紹也是非常照顧,給予他表現(xiàn)的機會,而他的計策卻多是有意討好袁紹,至于計策本身并沒有什么出彩,因為他的建議往往是袁紹已經(jīng)想到的或者是最喜歡聽得,對他更是喜愛有加。
這次因為他的建議讓曹操狠狠地扇了袁紹一個耳光,這是袁紹絕對不能容忍的,而被當眾驅(qū)逐出門更是郭圖不能忍的,這一刻他將自己的目標向上調(diào)高了一個檔,那就是做袁紹的首席謀士。
再說曹操宛城之戰(zhàn),原本計劃非常順利,曹操大軍剛剛駐扎宛城外三十里,就有信使送來張繡的降書。
受降后進了宛城當晚十分高興,問侄子曹安民是否有知道哪有美女,曹安民問張繡本就欲討好曹操便將自己的嬸嬸送給曹操侍寢。
曹操知道其身份時已晚了,張繡原本沾沾自喜只道是飛黃騰達不遠,親信卻告訴說所有人都認為是曹操強納了張繡的嬸嬸,十分不滿想要殺曹操為張繡出氣。
張繡不能講明是自己主動獻出嬸嬸,張繡的軍隊本身就是繼承叔叔張濟,如果告訴大家實情必然會兵變,無奈只好問計與賈詡,賈詡問前程重要還是性命重要?張繡說性命沒了要前途何用?賈詡說一切交于他便好。
張繡不知賈詡要做什么事情,追問也不得其所,也就不再過問,曹操幾次想要將張繡嬸嬸鄒氏送還,卻有十分不舍,想著自己權(quán)當不知過些時日再說,一連兩日與鄒氏不出房門。
賈詡定下毒計,灌醉典韋偷了武器,又假傳曹操命令調(diào)走了曹操駐軍,之后派出軍隊偽裝曹操手下將領(lǐng)叛變,對于曹操來說可以說是必死之局面。
賈詡對自己的謀劃也甚是滿意,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典韋誓死擋住大門讓曹操活了性命,于禁雖未識破賈詡計謀,只因性格穩(wěn)重按兵不動,亂起后及時救援曹操,脫離危險后曹操一番清點,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全部命喪宛城。
曹操心痛難當,本欲再次討伐,卻收再次收到了張繡的降書,降書內(nèi)只說張濟舊部叛變,是自己與賈詡剿滅叛亂并故意給曹操留出一條活路,目前叛軍已經(jīng)被剿滅請曹操再次受降。
曹操雖希望接受張繡投降,但此時方才吃了敗仗,將領(lǐng)情緒不能不管,在多方權(quán)衡后決定拒絕張繡投降,暫時退兵,回到許昌。
同時郭嘉還得到一個消息便是袁術(shù)二月在壽春稱帝,郭嘉知道曹操很快就會召集自己回到許昌,便任命臧洪暫時帶領(lǐng)東郡太守,其他人各按職責,果然沒幾日便收到曹操書信,讓其速回許昌。
郭嘉回到許昌時已經(jīng)是建安二年四月,曹操見到郭嘉第一句話便是:“奉孝在東郡做的不錯,可想過真做這東郡太守?”
郭嘉知道這是曹操故意避開兵敗的話題,不愿意在自己面前表現(xiàn)出沮喪,也不點破說道:“主公還是不要取笑郭嘉了,東郡之事運氣而已,身在局中終究看不清大局,做實事非嘉所擅長。”
這話中帶著安慰曹操,曹操哪里會聽不出嘆道:“哎!吾悔不聽君之言,方有此?。 ?p> 這事情的確是曹操自己的問題,過分安慰反而讓曹操失去剛剛找回來的謹慎,只是說道:“事已至此多想無益,今當速決袁術(shù)稱帝之事?!?p> 曹操這時已經(jīng)失了銳氣和自信,看到郭嘉表情堅定心里踏實許多說道:“計將安出?”
郭嘉道:“袁術(shù)稱帝乃自取滅亡,但有重大干系的只有三人,主公手握天子,袁術(shù)稱帝受到影響最大的便是主公,若不速滅袁術(shù)則人人可稱帝,天子再無用處。其二徐州劉備自詡漢室宗親必不容他。其三河北袁紹乃是長子,袁術(shù)稱帝袁紹則為臣子,袁紹決不會答應,至于孫策呂布等人,窺伺淮南久已,若聯(lián)合討伐必然響應!”
郭嘉一番話將袁術(shù)的處境和未來下了決斷,曹操心中也是有了主意。
郭嘉離去后曹操一個人在房中思考最近的事情,越發(fā)覺得自己有許多地方需要改變,
早會,曹操出現(xiàn)時郭嘉看到曹操面色平和眼中已經(jīng)不是昨日的頹廢而是堅定,不怒不喜只有堅定。
曹操道:“近日有兩件事與諸位商議,其一袁紹拒絕朝廷任命,近日有大舉南下之意。其二袁術(shù)與壽春稱帝之事?!?p> “主公攸以為袁紹之事不必費心,可將大將軍之職讓與袁紹?!闭f話的是從幕后走到臺前的荀攸,之前一直是處理幕后的時期,曹操一直覺得不他不住,獻帝來后便給了官職,荀攸也不在乎,畢竟荀彧已經(jīng)是尚書令,他更喜歡做些閑散事情。
這種事涉及到曹操本身敢于說話的人不多,荀彧也不說話,他認為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在這件事情上都做的不對,可是他不能說。
任何時候都少不了的一種人便是溜須拍馬之人,也會有人說袁紹無功無德不配大將軍之職,好在這時曹操遭遇失敗,能夠分清局勢。
“吾已有決斷,這大將軍之職讓與本初又如何?!闭f是這樣說心疼也是必然,又向眾人問道:“袁術(shù)之事諸君有何對策。”
眾人紛紛獻計獻策卻多是有明顯漏洞,郭嘉正要說話荀彧先開口了,“主公彧有一計名曰驅(qū)虎吞狼之計,可請陛下旨令劉備討伐袁術(shù),劉備必然應允,再派遣細作挑撥袁術(shù),稱劉備欲伐之,事可成已?!?p> 荀彧還是放不下之前獻計失敗的事,再次獻出類似的計策,這次與上次不同,天子已經(jīng)在許昌,表面雖平靜權(quán)利爭斗卻已經(jīng)燒到荀彧身上了,他怕曹操真的將天子當作傀儡,希望為在外的劉備正名。
郭嘉察覺不對,出列說道:“主公文若之計可行,不過不應單獨下旨劉備而是明發(fā)天下,召集天下諸侯共討伐之,暗中建議袁術(shù)結(jié)盟呂布,劉備必敗,主公可屯兵于陳,劉備兵敗后再擊袁術(shù)?!?p> 這次郭嘉又打破了荀彧的計劃,按照郭嘉計策劉備注定一敗涂地。
曹操上表天子請求冊封袁紹為大將軍,并請旨討伐逆賊袁術(shù),漢獻帝劉協(xié)自然是答應,當場冊封曹操為司空,全權(quán)負責討伐袁術(shù)事宜。
這時的獻帝手中雖然沒有實權(quán),卻絕不希望有人稱帝,而他絕對想不到袁術(shù)稱帝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許多人正希望這種事情多發(fā)生一些。
袁紹有了皇帝冊封的大將軍職整個河北士氣為之一振,甚至郭圖在袁紹面前說,如今天子雖在許昌卻與天子在鄴城無異。
袁紹接受了冊封后,將所有重心向北轉(zhuǎn)移,公孫瓚的日子越發(fā)難過,不得已向遼東公孫度求援,始終未獲回應,雖有趙云努力支撐,無奈公孫瓚手下并無真正意義上的謀士,在袁紹眾多謀士的算計下只能逐步龜縮。
趙云經(jīng)常在想如果郭嘉在此會不會有另一番景象?想起郭嘉不免又想起曹嫣。
這些年外擊烏桓鮮卑內(nèi)抗袁紹發(fā)出了相當名望,加上長相俊美武藝高強許多女子傾心,趙云卻始終獨身一人,之因每次都會與曹嫣相比總覺得比不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