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你和爸爸一起玩,你拖走爸爸的被子,然后鉆進被窩里翻滾。
爸爸抖動被子,等你露出身體,趁機撓你癢癢,你咯咯直笑,翻來覆去滾動,復又鉆進被窩。
玩了一會,爸爸說時候不早了,要睡覺了,讓你歸還杯子,你不肯,兩只手拉著杯子,還在嬉笑頑皮。
爸爸看你不聽話,取來戒尺,一邊言語嚇唬,一邊作勢欲打,沒留意戒尺被你奪走,甩起戒尺就砸向爸爸。
爸爸沒有躲開,這一尺砸在了爸爸額頭上,爸爸皮厚肉粗,額頭有些痛,并無大礙。你愣了一下,乘勢手臂往后一甩,冷不防尺子一頭又戳中了躺在床另一邊看手機的媽媽。
這一下了不得了。媽媽突然放聲大哭,嚎嚎陶陶,把我們兩個都嚇了一跳。
媽媽突然放聲大哭,你握著戒尺,傻呆呆的愣著,不知如何是好。爸爸讓你趕緊放下尺子,去看看媽媽怎么了。我們兩人來到床的另一邊,仔細一看,原來尺子戳到了媽媽的眉角。
媽媽捂著眉眼,嗚嗚哭泣。你趕緊給媽媽道歉,說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
你經(jīng)常與爸爸媽媽玩鬧,有時候砸到爸爸媽媽,有時候玩得興起咬傷爸爸媽媽,爸爸一般不太做聲,有時告訴你這樣不對,讓你下次注意。媽媽不同,爸爸經(jīng)常嘲笑媽媽,說媽媽是紙糊的。經(jīng)常東西還沒有砸到她,或者燙到她,或者你傷到她,她都要作勢呼痛,反應(yīng)過度,爸爸嘲笑她說是專業(yè)配音。
玩耍中,你要是砸到她或者咬了她,不得了,她往往聲嚴厲色,大聲呵斥,有時候東拉西扯痛罵一通,所以每次看到媽媽受傷,你都慌忙說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說個不聽,生怕媽媽發(fā)火罵你。
這次也是,你忙不迭地連聲說著媽媽對不起,急忙跑到外邊從抽屜里拿了一個創(chuàng)可貼過來,爸爸說有沒有流血拿創(chuàng)可貼沒用。你又慌忙跑出去,扯了一張濕巾紙,然后跑到洗手池就著水龍頭把濕巾紙打濕,折起來,跑到臥室,遞給媽媽,還說媽媽,用這個敷一敷就不痛了。
看到你這一連串的動作,爸爸覺得有點好笑,又覺得你多么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寶貝,爸爸很欣慰。
寶貝,你打人,咬人不對,但只要不是故意的,你都沒錯。
媽媽反應(yīng)過度的這個毛病要改改,看到你每次面對媽媽的怒火,都縮手縮腳,慌忙地接連不斷道歉,爸爸覺得很生氣。這不是知錯就改,這是一種悲哀。
寶貝,一個人不去犯錯,就不會成長,不去試錯就不知對錯。我們不是要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縮手縮腳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敢于試錯不斷犯錯,然后能總結(jié)教訓知錯改錯的人。
爸爸要學著放手,在家庭里為你創(chuàng)造試錯環(huán)境,讓你自己勇敢地去嘗試,去探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