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誰人的漢末

第七十二章 魏國已建,漢朝空存

誰人的漢末 天生墨子瑤 2017 2017-06-24 22:42:58

  建安十八年,在益州烽火涌動、劉備與劉璋撕破臉皮之時,曹操則在中原大搞政治變動,首先壓制反對自己的荀氏。荀氏久居權(quán)力中樞,憑借皇恩眷顧,經(jīng)營朝中數(shù)年,荀氏坐大,僅居曹氏之下。

  荀彧的意外離世,使得荀氏一派跌入低谷。本可與曹操據(jù)理力爭的首席荀彧去世后,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攔曹操的腳步。面對曹操,荀氏家族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和避讓。荀彧之侄荀攸接起了荀氏班子,沒有繼續(xù)荀彧的忠漢思想,而是家族自保,荀攸命家族不得再提荀彧反對曹操稱公之事,和曹操精誠合作。荀氏的偃旗息鼓,讓朝廷反曹一派再也不敢走上臺面。

  荀攸之所以不提,一來是荀彧之死是前車之鑒,荀彧多年尚書令如何?還不是曹操一紙調(diào)離本職?荀攸深諳臣子之道。二來則是軍中追隨多年早已深知曹操秉性,還有荀攸更懂得這些野心家的思維和夢想,因為荀攸年輕時可是有著想做割據(jù)一方的諸侯的愿望。所以,荀攸在曹操暮年玩弄權(quán)術(shù)時,緘默不語。三來則是好友鐘繇的勸諫。鐘繇勸諫荀攸修身養(yǎng)性,既然曹公不放心我,我就把權(quán)(鐘繇把司隸交給了夏侯淵)交出,安心過著世家生活。

  中軍師荀攸的妥協(xié),代表荀氏一族自此從屬于曹氏家族。于是,反對曹操稱公的集團轉(zhuǎn)變?yōu)榉床芗瘓F,由伏完(伏皇后之父)為首的外戚擔(dān)任反曹首腦。提起伏完,就想起同為皇帝岳父的董承所策劃的衣帶詔事件。說起來,這倆人都算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悲劇小人物。

  建安十八年四月,以董昭、荀攸、鐘繇、涼茂、毛玠為首的丞相府官僚及劉勛、劉若、夏侯惇、鄧展、王忠、鮮于輔一干武將聯(lián)合上書勸曹操進爵魏公。

  在這幫臣子的謀劃奏議下,又沒有了像荀彧一樣可以與曹操理論的臣子,漢獻帝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派遣御史大夫郗慮持節(jié)策命曹操為公爵。曹操如愿以償,被錦袍加身,賜爵魏公,加九錫,以冀州的河?xùn)|、河內(nèi)、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作為魏公的封國疆土,于魏郡的治所鄴城建都。此外,曹操繼續(xù)坐著丞相,兼領(lǐng)冀州牧。

  曹操成為魏公以后,便著手建立魏公國,修建社稷宗廟,打造車馬儀仗,修建奢華的魏公府。曹操將都城魏郡分為東西部,以常林為魏郡東部都尉,陳矯為魏郡西部都尉。將曾經(jīng)作為軍事核心的鄴城轉(zhuǎn)變成魏公國國都。一時,許都黯然失色。御史大夫郗慮都表示想要辭職投效魏公國效力。

  十一月,魏公國開始設(shè)置尚書、侍中、六卿等官職,魏國成為國中之國,成為漢王朝實際上的權(quán)力中心,朝中不少作為曹操親信的漢臣都被授予魏國官位,尤其是丞相府官吏甚之。

  曹操任命中軍師荀攸為尚書令,左軍師涼茂為尚書仆射,右軍師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張既、杜畿等為尚書,王粲、杜襲、衛(wèi)覬、和洽等為侍中,前軍師鐘繇為大理(后遷為相國),華歆為御史大夫,陳群(曾是劉備的豫州別駕)為御史中丞,王修(袁譚舊將)為大司農(nóng),奮武將軍程昱為衛(wèi)尉,楊俊遷中尉,袁渙為郎中令,王朗為魏郡太守(后遷為少府),張范為趙郡太守,夏侯尚、劉廙為黃門侍郎,桓階為虎賁中郎將,高柔(高干族弟,后前途無量)為尚書郎,劉放、孫資為秘書郎,盧毓(盧植之子)為吏部郎。

  這一通任命文書發(fā)布下去之后,有人歡喜有人憂。好多士子文人對于曹操將自家班底徹底主臣化、建立國中之國批判有加,卻不敢擼其虎須。

  當(dāng)時,好多人都以進入魏公國擔(dān)任職務(wù)為榮,至于漢室職務(wù),那又算得什么?將來的天下是魏國的天下,抱著這種念頭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不管怎樣,有一個人在這場人事變動中,顯得很特殊,他就是二度引領(lǐng)丞相府百官勸諫曹操進爵魏公的軍師祭酒董昭。

  董昭,丞相府軍祭酒,郭嘉的接班人,駐顏有方,偽造文書是一方好手。在此次變動中,董昭卻并未得到曹操的回報,職位不動。大概是曹操對董昭背后搞陰謀(挑起曹氏與荀氏的對立)的警告。結(jié)果下來后,董昭也無不滿,干掉了不識抬舉的荀彧,荀攸不敢輕言,這局面董昭很滿意。當(dāng)時,曹魏集團,董昭的實際地位可謂是一時無兩。

  同時,曹操將女兒曹憲、曹節(jié)、曹華三姐妹同時入宮中,封為夫人。曹操并與漢獻帝相約,其余幾個幼女將來也要嫁于劉協(xié),魏公國與漢室永結(jié)秦晉之好。身為皇帝的劉協(xié)不悲不喜,在曹操和漢獻帝的相商之下,御史大夫郗慮這個中間人,再度走上臺前,辦理魏與漢、相與帝的婚事。聘禮無數(shù),典禮比及貴妃,只為給足曹操面子,做足威風(fēng)。

  曹操欲嫁七女于漢室,可見曹操不想顛覆漢室,仍想做個漢臣,做一個伊尹或是周公般的人物,而讓自己的女兒為自己留下做皇帝的外孫,讓自己的血脈取代漢室的血脈。然而,事實上,曹操沒有反叛漢室,倒是曹丕狠下心來,對姊妹果斷下手,廢了獻帝為山陽公,改國號為魏,代漢稱帝。

  曹操在享受皇帝岳父、魏公之后,在一次漢室王公的聚會上,似醉非醉般地提出自己功勞巨大,沒有曹操便沒有漢室的今天,何來劉姓諸侯王的縱情享樂?我位已極人臣,相國最大,爵位當(dāng)高于劉姓這幫只知玩樂的廢物諸侯王。

  于是,在次年三月,郗慮再度帶著獻帝詔書宣告天下,曹操之魏公,以王禮代之,位在諸侯王之上,予曹操金璽、赤紱、遠(yuǎn)游冠等物。曹操的地位可謂是只差一步,便達帝尊,這為曹操后來稱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