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好時光

第二十六章 開門迎客

大宋好時光 尹三問 2266 2017-05-05 16:15:38

  次日一早,楊浩尚未從睡夢中醒來,就被大黃狗的吠叫聲吵醒。

  院子外有人敲門,楊浩揉著惺忪的睡眼打開門,赫然發(fā)現(xiàn)牙行伙計正滿臉堆笑地看著自己。

  事實(shí)證明,有利可圖才有積極性,給小費(fèi)是管用的。

  不過一個晚上,這家伙便帶來了好消息——上土橋附近有一家店面。

  原本是個賣湯餅的鋪?zhàn)?,因店主老父病重,需要床前侍疾,不得已退租離開,房東著急另尋租戶。

  楊浩聞訊,甚感興趣,匆匆洗漱,與嬸娘打個招呼之后,便與伙計出門去了。

  天剛亮沒多一會,上土橋一帶已然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最先開門營業(yè)的是米糧蔬果店,以及飲食鋪?zhàn)?,晨起購米買菜吃早食的人不少。

  楊浩注意到,其中以餅店和包子鋪生意最為興隆。

  搬運(yùn)卸貨的漢子們叼著蒸餅,吞著包子,再飲兩口湯水,便三三兩兩說笑著往碼頭去了。

  這個時辰,東水門的鐵柵欄已經(jīng)開啟,南來的商船已經(jīng)進(jìn)城,不多時就會到此靠岸,他們也就該上工干活了。

  客源充足!

  楊浩暗自點(diǎn)頭,跟著牙行伙計來到正在出租的店鋪。

  面積不算很大,后面隔出個廚房,前面擺著十來張桌子,鍋灶炊具基本齊全。唯獨(dú)屋頂墻壁陳舊泛黃,煙熏火燎的痕跡很明顯。

  這些都不是問題,略微收拾下即可。

  重要的是地理位置,站在門口就能瞧見上土橋,門前的街道是過橋和前往碼頭的必經(jīng)之路。周遭還有好幾條巷子,居住著大量市井百姓。

  絕對算得上好地段。

  “楊家哥兒,這鋪?zhàn)涌蛇€成?”牙行伙計舔著一張笑臉,賣弄表功。

  楊浩點(diǎn)頭道:“不錯,卻不知租金幾何?”

  “一月五貫,一年六十貫?!?p>  伙計解釋道:“你也瞧見了,此處繁華,生意興隆,這個租價是不能再讓步的?!?p>  價錢并不貴,楊浩覺得完全合理。不過如此一來,加上傭金小費(fèi),一下子又得出去二十多兩銀子,現(xiàn)金會耗去大半,影響后續(xù)周轉(zhuǎn)。

  楊浩沉吟道:“能不能和東主商量一下,半年付一次租金?”

  “這個…”

  “可與東主商議,每半年我付三十五貫?!?p>  伙計不解道:“何必呢?這樣花冤枉錢…”

  “無妨,勞駕從中說和,若是商談妥當(dāng),訂立契約,少不得要多謝尊駕?!睏詈菩α诵Γ桓薄澳愣谩钡谋砬?。

  伙計心領(lǐng)神會,滿臉堆笑道:“哥兒稍候片刻,我這就去請東主,從中說和,竭力為哥兒促成此事?!?p>  不多一會,伙計便帶著一個大肚腩的中年胖子回來,對于分期付款一事,欣然答允。

  憑白多賺十貫錢的好事,誰不樂意?尤其是得知楊家已經(jīng)在附近租了房舍,還在東京落了戶籍,便沒什么不放心的。

  不過瞧見楊浩略顯稚嫩的面孔,中年胖子難免有些狐疑神色,大概在懷疑少年郎的支付能力。

  楊浩心知肚明,笑道:“我付銀錢如何?”

  這年頭銀貴錢賤,聞聽此言,胖東主頓時笑道:“使得,使得!”

  商談妥當(dāng),當(dāng)即簽訂契約,十二兩銀錢隨即支付,楊浩便在大宋擁有了第一間商鋪。

  不過,立馬開門營業(yè)是不現(xiàn)實(shí)的。

  招牌肯定要新做,店鋪內(nèi)也需要重新拾掇,陳舊的灶臺需要重砌,黑黢黢油浸浸的案板肯定要換。

  店鋪內(nèi)不需精致裝修,但屋頂需要打掃,墻壁則得刷層石灰,看起來簡潔干凈方可。

  又給了牙行伙計一百文小費(fèi),晌午的時候便帶來兩個泥水匠,并幫著購買磚瓦石灰。

  伙計多半會從中拿好處吃回扣,楊浩對這種“人之常情”并不介懷,只要把事情辦好就行,自個圖個方便。

  這邊忙活著砌灶刷墻,楊浩則去購置了些許香料調(diào)味品,并買了羊肉、豬肉、菜蔬、面粉回家。

  既然要開店,各種吃食做法總要自家先實(shí)驗(yàn)妥當(dāng)。

  自己炒菜還行,想當(dāng)年,周末總有同事、朋友上門蹭飯,但做面點(diǎn)卻是一竅不通,只能仰仗嬸娘了。

  得知楊浩已經(jīng)租賃好店鋪,楊田氏自然不敢怠慢,立即跟著楊浩學(xué)了起來。

  臘汁肉,肉夾饃、水盆羊肉、胡辣湯、羊肉泡饃、水煎包……

  聽著一個個名字,楊田氏便心有驚訝,待出鍋之后再一品嘗,味道甚美,口感上佳,頓時瞪大了眼睛,連連稱贊。

  嘴刁的楊雪沒有說話,但不停地往嘴里塞,時不時吧唧著小嘴,吃的津津有味,便足以說明問題。

  “三郎,這些吃食味道甚好…像是咱關(guān)中風(fēng)味,可又有不同……你從何處學(xué)來的?家傳的?”

  “不是,渭北與華陰就隔著一條渭河,飲食風(fēng)味幾無差別。這些啊…是我跟一個名叫洪七公的老叫花所學(xué)?!?p>  楊浩面不改色心不跳,信口胡謅道:“七公是給我背囊的那位白發(fā)道人的朋友,雖是乞丐出身,但酷愛美味,遍嘗天下稀奇美食,也懂得烹飪之法,我有幸跟他學(xué)過一些?!?p>  “哦,還真是個奇人哩……”

  楊田氏將信將疑,但楊浩只一句此乃“不傳之秘”,便不再多問,專心練習(xí)烹制之法。

  ……

  五日之后,鋪?zhàn)永镆磺惺帐巴桩?dāng)。

  墻壁刷的雪白,油煙痕跡已經(jīng)完全被掩去,桌椅的破損處也都修補(bǔ)并重新上漆,到處打掃的干干凈凈,煥然一新。

  楊浩當(dāng)即開始置辦各種用具、碗筷、原材料,“楊記食肆”的招牌也已經(jīng)掛上去。

  萬事俱備,只待開業(yè)。

  九月十八,通書(黃歷)上說是黃道吉日,宜開市營業(yè)。

  天還未亮的時候,楊浩和楊田氏便來到店中,生活烹煮,準(zhǔn)備食材,待天明之后正式營業(yè)。

  楊雪得知自家店鋪今日開張,竟也掙扎著爬了起來,一起來到店里。

  灶臺是按照楊浩的設(shè)計重砌的,熱效更好。通過旁邊的鐵匠鋪?zhàn)?,楊浩得知東京有煤炭出售,當(dāng)即前去購買。

  煤火新灶,烹煮食物很快,不一會兒臘汁肉便已經(jīng)香味四溢。

  楊田氏的手速很快,不多一會,百多面餅已經(jīng)做好,放進(jìn)楊浩特意請鐵匠打造的烤餅鏊子里,便開始動手包水煎包。

  楊浩這邊,一鍋胡辣湯也已經(jīng)準(zhǔn)備就緒,用木桶盛好,放在灶臺上溫著。

  待天光大亮的時候,基本已經(jīng)妥當(dāng),楊浩委托牙行請的吹打也到了。

  這年頭沒有鞭炮,也沒有剪彩之說,新店開張需要宣傳,唯有如此這般弄出點(diǎn)響動,告知街坊四鄰,吸引食客。

  敲鑼打鼓嗩吶聲,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圍觀,肉夾饃、水煎包、胡辣湯,這些名稱本就讓人好奇。

  再待楊浩喊出一聲“新店開業(yè),首日免費(fèi)”時,十幾張桌子頓時坐滿了人,這年頭免費(fèi)嘗鮮的好事,絕對趨之若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