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大明星

第九十四章 《阿房宮賦》(上)

三國大明星 三兩大米 2189 2017-05-08 20:00:00

    “蔡中郎。”張鈺恭謹一禮。

  蔡邕見到張鈺過來,先是一笑,而后便注意到了他手中的紙張。

  “這么快,這是作完了?”蔡邕伸手將紙張接過,好看的墨跡還未干透。

  “玉郎呀,做文章這種事情急不得,哪怕才思洶涌也需精雕細琢,準備月余都是常事……”

  說著,蔡邕就低頭看了進去。

  “其實這篇文章鈺早有構思,如今只不過是趁著您宴請的機會順勢而為罷了?!?p>  蔡邕沒有回應。

  他已經(jīng)被這篇文章牢牢吸引——

  名曰:《阿房宮賦》。

  第二次升級系統(tǒng)后,由于多出很多高端項目的緣故,所以原先詩詞歌賦的價格也都有所下調(diào)。

  像張鈺第一次兌換的《蒿里行》,完整全詩要1500點聲望,哪怕他會背一部分也花費了750點。而系統(tǒng)升級之后,《蒿里行》完整版現(xiàn)在只需800點就可以拿下了。

  然而,這篇《阿房宮賦》足足花了張鈺2500點!

  這還是他背出了其中開頭結尾幾句的結果,不然原價就是驚人的3000點了。

  只這一篇文章,就讓本以為小有資本的張鈺砸進去一半資產(chǎn),從5800點一下子變成了3300點。

  名與利,永遠是花來容易得來難,何時也不嫌多。

  好在他覺得,這錢花的真的值得。這是一篇足以名動天下、千古流芳的名作,能夠收獲的聲望必然更多,用在此時也再合適不過。

  它本就屬于賦體,雖然與這時代的“漢賦”有所區(qū)別,同魏晉盛行的“駢賦”亦有不同,但是大體上沒什么改變,只是以說理為尚,不重格律規(guī)制,不用擔心士大夫們接受不能。

  《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李湛)寶歷元年,也就是公元825年。

  那一年,杜牧二十三歲,放到如今也就是廣大學生狗畢業(yè)即失業(yè)回家鄉(xiāng)打LOL的年紀,這讓張鈺又想起十六歲寫《賦得古原草送別》的白居易……

  “如果小時候沒有電腦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說不定我能考上清華北大?!睆堚暼缡窍氲健?p>  話說回來,唐敬宗十六歲即位,昏憒失德,荒淫無度,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感,于是杜牧將這傳世千載的《阿房宮賦》揮筆寫就。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庇纱丝梢娖鋵懽髂康?,是在借秦始皇失敗的教訓,以警告最高統(tǒng)治者。

  而如今的統(tǒng)治者是誰?不是皇帝,是那個更加殘暴的相國董卓。

  他縱容部下到處殺人放火,艱銀擄掠,殘害百姓,甚至將國都洛陽付之一炬,這不是哪個昏君都能做出來的惡行。

  他本人更是囂張跋扈,自行廢帝,于宮闈中肆意褻玩宮女公主、金枝玉葉,怕是那夏桀商紂泉下有知也會沉默吧。

  若此賦原本是對唐敬宗發(fā)出的警告,那么放到這東漢末,就是對那罪惡滔天的董卓以及天下各個無道軍閥的一記有力喪鐘!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p>  蔡邕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起勢雄健,于敘事中寓褒貶,更深藏疑問——六王何畢,四海何一?如此開頭,甚妙。”

  ……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掠其人,倚疊如山?!?p>  “于此處言外見意,可見六國之驕奢淫逸,不恤民力,為秦所滅也確是不出意料?!?p>  ……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p>  蔡邕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再抬頭去看首句那個“六王畢”,方才體會到其絕妙所在。

  “‘六王’之‘畢’,其原因既在自身,秦能一統(tǒng),少不得‘六王’之聵。”

  “秦一統(tǒng)四海之后,若能因‘六王’之訓而警醒,‘復愛六國之人’,也該不會那么迅速地被‘族滅’了。”

  “如此絕作,能否讓相國他驚醒?秦不以六國為鑒,最終步其后塵,而相國若是不以秦為鑒,難免敗亡!”

  思及至此,蔡邕也一時多了幾分儒生意氣,“改日定要將此文章,親自獻與相國?!?p>  良久之后,當張鈺都等得有些困倦時,蔡邕方才回過神來。

  “玉郎,老夫已是不知說什么好了?!彼χ鴵u頭道。

  “《阿房宮賦》,曠世之作!此文一出,足以讓你天下?lián)P名?!?p>  “待老夫拿去為你稍作評述,付之士林中,想必你的七言、新詞亦可借此時機扶搖而起了?!?p>  “多謝蔡中郎!”

  張鈺隱隱有預感,這一篇文章造成的影響,會比他先前所有詩作加起來,還要大!

  長安城中,街頭巷陌。

  竟出奇的多了不少閑人之語。

  在董卓治下,無論曾經(jīng)的洛陽,還是如今的長安,別說昔日的繁華之色,甚至連親友見面都不敢過多言語,生怕惹來無端禍事。

  然而今日,似乎有一點點異于常態(tài)。

  一處酒館之中,三名士子模樣之人正將聲音壓低說著些什么。

  “聽聞了嗎,那個皇兄張鈺……”褐衣士子道。

  “可不是么,大言不慚地說要興起五言,實在是——”布衣士子附和著。

  “你倒別說,那首《水調(diào)歌頭》做的倒是精彩。”這是第三個,青衣士子。

  “但是,我常衛(wèi)可不服他,要是把字數(shù)增增減減就算創(chuàng)作新文體,我一天能創(chuàng)出八種來?!?p>  “什么呀!”褐衣士子直接打斷了常衛(wèi)的話,卻不小心沒控制好音量,嚇得自己趕快俯在了桌面上。

  左右張望,見沒有巡邏之人,這才放心繼續(xù)道:“二位賢弟消息何時閉塞到如此程度了?”

  “兄長何意?”

  “《阿房宮賦》,聽過嗎?”那褐衣男子揚著下巴道。

  “沒有,可是哪位名士之作?”

  “名士?嘿,的確是名士了。正是那中山張鈺!”

  “張鈺???”二人一驚,“何時所作?他不是立志要復興七言詩么,怎么反倒寫起賦來了?!?p>  “就在昨日,蔡中郎親自為他書寫薦語,長安士林已經(jīng)瘋傳了!”

  “蔡中郎……話說他張鈺正是在蔡中郎府上出的名,會不會是中郎他有意提攜?”

  褐衣士子一臉傲氣,“提攜?那是你們沒見過這篇大作!此賦一出,從此只有他張鈺提攜別人的份兒了!”

  “究竟是何奇作,竟能得兄長如此評價!”

  “鄙人才學疏漏,不敢妄評此賦,不過從蔡中郎言語里可以窺得其中之妙了。

  還有,如今士林已經(jīng)不再叫他張鈺了?!?p>  “那叫什么?”

  “玉公子?!?

三兩大米

  Tips:兩千年后考古發(fā)現(xiàn),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考古人員在遺址上只發(fā)現(xiàn)數(shù)片燒過的土塊。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有大量的草木灰才對。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火燒咸陽宮殿,“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讓后人認為項羽火燒阿房宮的正是這篇《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不過事實究竟如何也說不好,這篇文章的象征意義才是更重要的,各位就當作是合理的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