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家最初認知中的呂聞康沒有殺害宋荊的理由或時間,在他銷毀證據(jù)的行為曝光前懷疑他犯案的可能極少。在那個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所有人都認為是在呂聞康之前有人繞過了密不透風的監(jiān)控,進入大露臺殺人然后離開。即使是后來呂聞康自曝嫌疑,呂聞康能怎么辦到提前繞開監(jiān)控返回現(xiàn)場成了焦點?!?p> “所以,調(diào)查的焦點也自然而然的集中在了那幾個小時?,F(xiàn)在的我們擁有上帝視角,自然可以評判決策草率,但在當時,效率才是第一位——兇手應當在逃,每分每秒每一個人手都需要利用到極致,不可能特別關注那些看似‘不可能有差錯’的時間。而這正是我們熟知警方辦事原則的策劃者一開始就因詳略得當?shù)牡览矶I悟出的手段?!?p> 宋荊的案子能夠算作密室,卻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在推理小說中出現(xiàn),由偵探角色進行破獲的密室謀殺案。實際上,它所涉及的因素更多:
參考二十六、二十七的格局對應上頂層二十八層,桑景大廈每一層都有兩個小露臺,處于彼此相對的極遠處位置,只是單雙數(shù)樓層露臺方位不同,但這樣也僅僅間隔了六米左右的距離。
雖然按照宋喬雨之前的觀察不存在絕對的死角,但樓層間有攀爬的設備可以上下,除了從大露臺下行的一開始有一段路會被小露臺本身掩飾,再往下的過程中,假設真有那么一個人費盡心思反復跨越這六米,攀爬的過程都難以避免的會被樓底下的人目擊。
初期調(diào)查中不考慮呂聞康這種運動細胞匱乏的中老年人,并且認定兇手來到桑景大廈樓頂有一個往返的過程,也就是說認為兇手可能會自行攜帶并且拿走工具通過這個方法進出,每一層樓都有攀爬抵達的可能性,意味著每一層的所有監(jiān)控錄像都需要起碼進行粗略檢查——看看是否有人進出,如果有要確定是否在當場排查中登記的人群之中。
原本傾盡全局之力應該能夠算是充足調(diào)查的人手因此分工相當分散。這樣一來,涉及的樣本量或許只與平時跨區(qū)域的地毯式搜查等同,但將近三十層的大廈里每一個房間所有監(jiān)控的檢查與調(diào)取,總比偵探小說中最大的別墅也僅有的幾十個房間要多。
這種鋪天蓋地的調(diào)查,一直持續(xù)直到呂聞康的問題被引爆。
開始的調(diào)查人員就是曾經(jīng)與宋荊分外熟悉的同事伙伴,本身對這種事實帶有最大程度的不可思議。隨后就是對宋荊的種種栽贓陷害,讓這一部分人程序上被迫退居幕后,又是另一群人遠道而來,帶著不可避免的預先立場,因此入場調(diào)查。
在巧妙的設計下,所有的調(diào)查者都帶有最初的目的性。
但拋開這些各懷心思,也不是沒有共同點。所有人的目光因此再次聚焦到了一處:從呂聞康到場前發(fā)生了什么,轉(zhuǎn)化為呂聞康在監(jiān)控攝像頭的拍攝下到場之前做了什么?
比起傳統(tǒng)暴風雪山莊中將看似全部素未謀面的幾人聚集一起,由無關的偵探從側(cè)面推理,最終得出關鍵的聯(lián)系,破解那些可以像拼圖一樣整理成事件真相的線索謎題。這起特殊的案件中,那條密道本身的存在反而是這件事中最無關緊要的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后,發(fā)現(xiàn)它根本不是什么難題,意識到它也可以被使用在案件中才是。
在這起撲朔迷離的案件中,誤區(qū)才是真正的關鍵點。
回到當時步入桑景大廈,在一樓坐電梯上行的宋荊的立場上。她在樓頂與人對話的內(nèi)容僅剩一句錄音筆中被簡單錄下的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與她對話的人正是后來慌忙銷毀證據(jù),只為避免數(shù)據(jù)恢復后自己暴露可能性的呂聞康。
線索都已經(jīng)歸位,梁安也可以從頭開始講述他的推論。
不過,他的方法比較特殊。
“毫無疑問,在兇手是呂聞康的假定情況下,我們需要重新開始考慮一個問題。兇器最后落到了哪里?在假定呂聞康到來前有人往返的情況下,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只要有能從密室的通道,能夠隨意往返的兇手自然能帶走這個殺人鐵證。”
“高空墜物?不可能。倒不是我們的兇手多有道德底線,而是這么做實在太過顯眼。剩下的也很好想,因為處理兇器必須伴隨著另外一個問題:呂聞康是怎么在殺死宋荊前后毫無蹤影,最后才一路順暢進入桑景大廈,來到宋荊所在的頂層?”常清晰的在頭頂拍到了呂聞康進出的過程,而且偏偏是這個地方連一丁點造假太過高超、能騙過技術人員的微弱可能性都沒有:它正對著另一邊綠化灌木的樹葉,枝葉在風的吹動下不斷搖晃,動態(tài)完全隨機,時間軸上但凡有一點異常都會被發(fā)現(xiàn)?!?p> 梁安在桌上的照片里抽出一張。
“沒錯。所以在開始調(diào)查中,中央建筑沒被納入‘可能存在秘密通道’的考慮。因為有人能從那里進出也無濟于事——監(jiān)控攝像頭在小平臺以外的一圈灌木制造的‘墻壁’上,而有一米多寬、兩米高的灌木墻本身形態(tài)完全沒有任何異常的斷枝擠壓情況,就意味著不存在從它這里抄近路經(jīng)過、并且不留下任何痕跡的可能性?!?p> 這條密道本不在關于被懷疑的區(qū)間以內(nèi)。因為哪怕存在,它的功能也從一開始就殘缺。在通常的概念里,密室的范圍似乎并不包括這個地方。
王海抱起了手臂,“所以按照你的意思該怎么走?”
“換一種維度,從二維轉(zhuǎn)向三維?!绷喊驳哪樕细‖F(xiàn)出一絲微笑,“比起‘經(jīng)過’,我更傾向于‘越過’。當然,人不是什么憑空一跳腿都能越過兩米的生物,大露臺上沒有任何方便移動到位、承載一個人的工具,所以這條路只能有一個方向?!?p> 說著,梁安把那張關于大露臺的草圖涂鴉平放在桌面上,手背放在中央的小平臺之上,以一個人形的手勢示意從平臺頂上往下跳躍的動作。
“作為一條密道,這是個單行道。想要通行,必須從下往上,然后再從上往下?!?p> 王海遲疑了片刻,隨后點了點頭,“露臺的監(jiān)控雖然只有一個,但起碼在灌木出口里沒有視覺死角,再加上白天里的樹叢透光,能夠察覺異常的范圍更廣……”
照片上除了平臺本身的面貌,還有桑景大廈樓頂已經(jīng)被粉刷一新的墻壁。之前梁安取了證,然后把樣本秘密送給聯(lián)絡人,拿回警局鑒定后確實對比出兩種油漆的時間差。最新的一處在兩年前左右的時間被粉刷,也就意味著原本有一個密道在那時被填充。
當初的王海也當然參與了現(xiàn)場勘察,自然對當時全局的情況有印象,因此也回憶了一番露臺里零零碎碎的其他雜物,確認了那些高度關聯(lián)確實可能造成對應的結(jié)果。
半晌,他抱起手臂開口,“所以,你認為監(jiān)控所示的區(qū)域和這片綠化帶的特殊之處,是江卓就這么認定警方一定不能查到密道的原因?”
顯然,他已經(jīng)大部分接受了梁安的說法。但要說這些被遺漏的調(diào)查方向都是策劃人有意為之,未免有些驚悚——警察也是人,也會失誤。這或許會導致不好的后果,但難以避免。
只是如果這種疏漏并非偶然,而是對方太過聰明,連他們某事某地會在哪里產(chǎn)生漏洞都能被完美預判,未免也太可怕。
王海雖然不著調(diào),但也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領導,作為帶頭人表面頑劣卻又受人敬重,連梁安都能承認自己接手三支隊一年還沒達到他那樣的水準——現(xiàn)在三支隊的那些家伙平時可不這么尊重他。沒有人喜歡己方的弱點被全盤掌握的感覺,他也當然如此。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推斷的誤區(qū),只是要下定論需要一點運籌帷幄的底氣。因為灌木雖然可以起到墻壁的作用,卻絕對不是真正的墻壁:它的表面內(nèi)部充滿了脆弱的枝葉,在它上面攀爬會留下痕跡,僅有兩米高度卻足以阻礙一個人,而中央平臺作為建筑卻有著近三米。哪怕我們無法驗證已經(jīng)被修復了的密道里面是否會有蹊蹺,我們也能知道里面有東西。”
“除了讓人進入露臺以外,密道里可能藏了幫助里面的人爬到露臺頂然后跳躍過灌木叢的工具?爬上爬下的,雖然只是一次,但呂聞康那家伙大概確實需要這個,他可不是一個擅長體力工作的中老年人,爬個山都和要命似的——我不是在猜,我見過那人團建活動想要融入基層的時候是什么熊樣?!?p> “但所有未被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都已經(jīng)被銷毀,我們無法證實其實也沒必要。之所以會有這個結(jié)論,是因為這條可以儲存兇器的密道里確實還留了一樣東西。它沒有引起懷疑,也許很久以后才被拆除……”梁安摸摸下巴,忽然話鋒一轉(zhuǎn),“王隊,我也不認為江卓對這個手法完全不會被發(fā)現(xiàn)有著百分百絕不出錯的把握。你熟悉網(wǎng)絡和手機信號的原理嗎?”
王海搖搖頭。
桑景大廈的頂樓信號不好,這是在調(diào)查中曾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的描述。因為這件事,呂聞康在聯(lián)絡時先下了樓,而上來支援的民警和輔警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他們手機完全沒有信號,只能通過攜帶的對講機一對一通話,通訊效率實在不高。
“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樓頂、隧道、偏僻的郊區(qū)里都可能信號不好,這是沒有定數(shù)的事情。但這只是長久以來的一種習慣,因為是‘以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事’。我們的案子里有一個問題:頂層的露臺底下就是對外租借的工作室,桑景大廈的露臺卻是專門的休閑場所,還有人擺了燒烤架。常蹭鄰居WiFi的人都知道,這種距離下的信號并不弱。桑景大廈不是年久失修的舊樓,這種地方,真的會剛巧從網(wǎng)絡到電話,沒有任何讓人溝通的信號嗎?”
煌或
推理需要的線索到了這章算是全部齊了(雖然也進了一部分解答)。 事先聲明,我沒蹭過鄰居家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