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游戲

神游幻際

第三十三章 思想深處 內(nèi)心獨白

神游幻際 鼎而凱旋 3262 2017-04-24 10:57:14

  方杉吃完了早飯,便匆匆趕回云杉院,他想再仔細的看看清心訣,以便尋找問題的突破口。

  路上方杉碰上了唐清,唐清正要去養(yǎng)生廳吃飯,兩人打過招呼,約定等會唐清吃完飯,就與方杉相互交流,希望能幫助方杉解決一些問題。

  方杉剛到云杉院不遠處,就看到一個女子拿著一些衣物,佩劍在云杉院門口,翹首以盼,似乎在等著什么。

  方杉快步上前,詢問道:“姑娘,你...”

  話還未講完,那女子便搶先說了:“你是方公子吧,這是羽衣閣分發(fā)下來的衣物,這是神武閣打造的憫天劍,公子請收好?!?p>  “哦哦?!狈缴冀舆^這女子遞過來的東西,還是有些不明白,便問道:“這是送我的?”

  那女子笑了,聲音有些像悅耳的銀鈴,十分清脆,說道:“是啊,凡事天劍宗的正式弟子,宗門都會分發(fā)衣物與佩劍,東西送到了,我便回去了,公子請隨意?!狈缴歼B忙道謝。

  說完,這女子便施了一禮,快步離去了。

  這天劍宗的人,禮儀蠻多的,方杉雖然有些不習(xí)慣,但是心里卻十分舒服,就像現(xiàn)代人揮手道別會讓人很自然一樣。這個世界的人,若是道別,便會施一個道別禮,表示自己要走了,這樣就不會讓人有種走的突兀的感覺。

  不過這樣一來,人跟人的關(guān)系似乎就有些生疏,大家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沒有現(xiàn)代社會朋友間的那種親近與隨意了。

  方杉看了看衣服,跟唐清身上的那件是一個模樣的,青白色的長袍,黑色的頭冠與靴子,銀色的腰帶,發(fā)了兩套。至于那配劍,方杉抽出一部分看了看,寒光逼人,但是看上去好像沒有劍鋒。

  的確如此,天劍宗的憫天劍是沒有劍鋒的,可能是悲天憫人的寓意相合吧,哪怕是劍,也不愿傷人。

  回到房間,方杉便穿上了剛發(fā)下來的衣服,這衣服似乎還揉過香,上面有淡淡的梅花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

  方杉拿出之前抄錄的清心訣,研究起話里的深層意思,他發(fā)現(xiàn),或許自己需要的是完完全全的理解上面的某些詞語。這些詞語在自己的理解里或許是這個意思,但是其心決中的意義,也許并不相同。

  就拿心決的第一句來說:人之本心,初為潔凈,渾然不動,廣遍諸天之界。

  方杉的理解是,人原本的心是潔凈的?;蛟S跟“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個意思吧??墒?,問題在于,本心是什么心?方杉只知道,人有一顆心臟,但是很明顯,這里的本心絕非心臟的意思。或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的思想?

  像一個小孩子,腦袋里沒有思想概念,那時候的心,應(yīng)該是干凈的吧,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想到這里,方杉又想到,人長大了之后,大腦成熟了,思想也復(fù)雜了,大人的思想,跟小孩子相比,差別在哪里呢?

  好吧,這個問題還想不通,后面半句,更搞不清了,如果說本心的意思是小孩子干凈的思想,那這個渾然不動,廣遍諸天之界便說不通了。

  何況,啥叫諸天之界?方杉一個頭,兩個大。

  不過后面幾句倒是好理解一些:本心染著諸惡之念,而后心迷惘,因緣和合,遂成人心。

  就是說人接受了不好的思想念頭的干擾,所以心就迷失了,這個那個的和在一起,這才成了人心。字面上翻譯還是簡單的。大概就是說,那個干凈的本心被惡念污染,就不干凈了,本心加上這些不干凈的東西,兩者合在一起,才叫人心。

  嗯,這個應(yīng)該算是對人心的一個定義。之后心決里出現(xiàn)的人心,就都是這個意思吧。

  這話也不錯,小孩子沒什么善惡,但是人長大了,腦子里不好的想法就多了,這個跟人成長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

  好,再下一句:人心非本心,實乃合和諸善,不善之念而成。

  這句就不用解釋了,只是上面那句的一個補充說明。

  再下一句:故人心實乃不凈,而現(xiàn)諸多煩惱,欲念交雜,心火焚身。

  這句好像可以跟我的經(jīng)歷結(jié)合吧,那一天,我選擇跳樓,就是因為煩惱太多了,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心力憔悴,萬念俱灰,這才跳了樓。

  說到欲念交雜,我喜歡湘靈,想要讓她回到我身邊,這個想,就是一種欲求。想要她回到我身邊,但是卻無法實現(xiàn),所以心火焚身,十分難受。

  青松子說的挺對的,的確是這樣。

  既然發(fā)現(xiàn)了,那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后面這句:何以清心以除雜念?

  方杉想到這里,似乎有些豁然開朗,青松子前輩似乎是個對心理研究很透徹的人,他通過自己的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了人之所以煩惱的原因,所以才寫下這個清心訣,想要幫助人們解決煩惱。

  方杉十分感興趣,昨天,他拿到清心訣,并沒有仔細的去思考前面的理論部分,而是直接去看了后面如何打坐,如何修習(xí)內(nèi)功,那些與實踐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方杉本以為,理論的東西,就像是吹牛放屁,都是空話,沒什么用處。但是今天這一看,似乎理論部分,還是有內(nèi)容的。

  接著看下一段:故賢人以寧神定心為法,以心緣覺知為督查,以分別善惡以取善去惡為人本。

  這一句有三個重點,賢德的人,以寧靜自己的精神,安定自己的內(nèi)心為方法。這是第一個重點,不過怎么寧神,怎么定心,還要再看下文吧。

  第二個重點,以心緣覺知,作為檢查官。這里的心緣覺知是什么意思?待會要問問唐清。

  第三個重點,以分清楚好的壞的,用好的,去掉壞的,這個是做人的本分。應(yīng)該是這樣解釋吧?方杉并不確定。

  下面這句,青松子前輩也說了,這三個是重點,不能不重視。

  后面這句麻煩了:寧神者,其念不雜,可見覺知之性,以心攀緣覺知之性,可查心神之諸念,先覺諸念,而后分別諸念,去惡存善,此為人本。

  寧靜精神的人,他的念頭是不雜亂的,可以看到覺知之性,用心去攀緣覺知之性,可以查看心神里種種念頭,先發(fā)現(xiàn)種種念頭,然后再分別種種念頭,去掉不好的,留下好的,這是做人的本分。

  有好幾個詞不理解,“寧神”中的神是什么意思?“覺知之性”是什么意思?“攀緣”是什么意思?“心神”又是什么意思?還是待會問問唐清吧,這會也想不通。

  好,下面這段:初習(xí)此法,難以寧神,故心息萬緣,唯系一念。

  剛開始學(xué)這個辦法,很難寧靜精神,所以讓心休息,放下萬緣,就抓住一個念頭。這句我昨天看過了,還跟唐清討論過,他說就是放松下來以后,腦子里只剩下一個念頭,就是后面的這句話。

  寥寥寂法,流光廣發(fā),本身不動,須彌山它

  昨天唐清說過,這句話沒啥意思,也不用解釋,看著念就好了,就是一句心決??墒俏易蛱炀褪悄钸@句話的啊,怎么就沒用呢?難道這個世界的心決對我無效?可別是這樣,不然我就別想學(xué)會內(nèi)功了。方杉心里閃過一絲陰霾。

  以一念而寧萬念,是為寧神之初法。

  哦,這就是寧神啊,就是說,我腦子里念頭太多了,亂七八糟的太多,所以用一個念頭,來平息所有其他的念頭。

  昨天試過了,好像有點難度,要么念著念著就忘了,要么念著念著就困了,沒啥用啊。

  此法習(xí)練愈久,念決之際,心念愈為平和,善念不起,惡念不生,唯留此一念矣。

  這句話可以直接看懂,但是如果真的可以這樣,那我昨天怎么做不到?還是說我方法錯了?

  但此僅為初入,若不念決,則心散亂如故,難以息心。

  就是說這個方法練的久了也還是初步的,不念心決的時候,心里還是會亂。

  當(dāng)此時,應(yīng)引心神以緣覺知,覺知心明皎如澄空之月,世事繁華,不生染著。

  這個時候,應(yīng)該讓心神以緣覺知,覺知心像是天空中的月亮,世上的事很繁華,也不會受到污染。

  說起來,天上的月亮也被污染了吧,我們的宇航員都飛上去了,哈哈。呸呸,我在想什么?

  這句話里,“引心神以緣覺知”這個好難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面解釋了,覺知心的屬性,是不會被污染的。那這個就是本心?好像不是,本心不是被污染變成人心了嘛。

  常住此覺知之心,不染諸念,不生諸念,觀念自生自滅。

  經(jīng)常的住在這個覺知之心上,不染著念頭,不生起念頭,看著念頭自生自滅。

  這個覺知心,好像就是觀察力,一般我們是觀察外面的事物,這個覺知心是觀察內(nèi)心的事物,對了,就是這個意思。啊,我想起來了,剛才在養(yǎng)生廳的時候,那一個瞬間,我不就是處在這個覺知心的狀態(tài)里嗎?

  好像變成了一個旁觀者,看著自己的念頭,等等,現(xiàn)在呢?

  當(dāng)此時,方杉猶如醍醐灌頂,頓時發(fā)現(xiàn)了不同,剛才方杉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所有的精神都用在了思考上,而現(xiàn)在,他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可以把精神用在這個覺知心上,也就是觀察內(nèi)心的狀態(tài)里。在這個狀態(tài)里,自己已經(jīng)不是念頭了,而是那個看著念頭生滅的人。

  方杉腦海中的念頭依舊生起,他看到自己在想:就是這個樣子,這幾句話是我腦子里所想的,但不是我所想的,卻又是我可以看到,聽到,感覺到的。但我是這個念頭嗎?不,不是,我是這個在感覺的人。

  方杉再次進入了這個奇妙的狀態(tài)之中,或許這會很有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