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十一娘的發(fā)家史

七十二 許記成衣鋪

十一娘的發(fā)家史 銀河笑笑 2173 2019-06-18 22:18:17

  十一娘到底還是沒有告訴許仲顏她有多少錢,因為她覺得許仲顏并不是想套自己有多少錢,而只是打趣打趣自己。

  而經(jīng)過那晚,十一娘決定了,蓮花菩提的生意還是保密吧,雖然她之前就告訴了許太夫人這件事,但不管是大伯還是二伯,他們的表現(xiàn),很明顯是不知道這件事的,十一娘送給許太夫人的蓮花菩提子,也沒見她戴出來過,所以,祖母的心思,她不難猜到,因此,這菩提子生意,還是保密吧,就算她哪日被這些至親的人謀奪了家產(chǎn),也有一條后路不是?

  想通了這些,十一娘也把李三保和李成叫來,讓他們在府城買一座宅子當倉庫,而且不要在城南和和城西買,城南是她現(xiàn)在所在的地方,城西是本家許府所在,這兩個地方最好都要避開。

  因為是做倉庫,十一娘對房子的建筑樣貌,景觀設計什么的不做要求,再加上她又有錢任性,不喜歡討價還價,因此,房子很快就買下來了,地址在城東浣花街上,占地足有五畝地,雖然地方大,但建筑比較簡單,只有三進,

  因為路太遠,那宅子她沒去看過,只派了周嬤嬤過去看了會,聽得周嬤嬤說沒問題,她就付錢了。

  買好房子后,李嬤嬤帶吉順吉祥幾個過去打掃了兩天,李三保三父子就回了深州,對外,依然說是回家祭祖。

  十一娘這邊忙著團團轉(zhuǎn),許仲顏那邊也不得歇,雖說買地的事情不急,現(xiàn)在剛秋收完,要等來年才耕種,所以田地年底再買也是沒問題的,現(xiàn)在更急的是酒樓,他上次看了幾家,地址都不太理想。

  他現(xiàn)在可是把城南合適的街道都逛了一遍,最后把酒樓地址定在了城南與城東交界的清平街。

  城南住的大多是商戶,雖富但不貴,城東住的大多數(shù)是官家,既富且貴,江寧府最尊貴的家族——安王府,也是座落在城東,因此,許仲顏經(jīng)過千挑萬選后,把店址定在這里。

  這里原是兩家雜貨鋪,許仲顏買下后,就讓人改造成二層的酒樓,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聚福酒樓”,至于人手方面,雖說可以雇一些長工,但考慮到菜譜的保密問題,所以許仲顏更傾向于買人,但是他去了許多人伢子處,小廝和丫鬟倒是帶了好幾個回來,就是這廚師,真是不好買啊,有能耐的人,誰會賣身為奴??!最后不得已,許仲顏在外面請了一個廚師回來,那廚師原來是在忠德街上一家小飯館工作,因為忠德街上競爭大,飯館常年虧損,原來的老板不打算做了,就把店里的幾個人手都遣散了,許仲顏知道后,就把這家飯店的一個廚師并兩個小二一起請了,并與他們簽定了十年的長契。

  酒樓裝修期間,許仲顏也沒閑著,又盤下了清林街上的一個小店,隨便整理下,掛了個“許記成衣鋪”的牌匾就營業(yè)了,專賣十一娘讓老宅人做好的成衣。

  這批成衣總共有一千多件,剛開業(yè)生意倒也不錯,因為城南住的多是商人,很多都是夫妻齊上陣的生意人,所以自己縫制衣服的時間就很少,在定價方面,做一件大人的袍子只要五尺布,就算是使用成本最高的緞綢,合計下來布料也只需150文錢,而使用葛布的話,則只需要75文錢,許仲顏原本打算按每個衣服所花布料的市價來賣,但十一娘打聽到府城目前沒有一家成衣店,于是強烈要求給這批成衣的定價均采用布料市價的兩倍,即一件緞綢成衣,所使用布料成本是150文,布料市價是375文,賣價則定為750文,足足是成本的五倍。一開始,許仲顏不同意這個定價方案,他覺得太高了,怎么會有人來買。

  而十一娘則是這么說道:“二伯,你不試試,怎么知道不行?而且我們這個生意又不是做一兩天的,如果我們試了,還是不行,到時再來降價,不也一樣?”

  聽得十一娘這么說,許仲顏才答應了這個定價方案。

  卻沒想到,這么貴的衣服,居然真的有人買!

  十一娘讓人做了幾個人形木架子,把衣服掛在上面,就像有人穿著一樣,然后一字排開,擺在店鋪門口,馬上就吸引了一堆逛街的小娘子。

  一個月下來,那批成衣售出竟然有近一半,特別是男士成衣,幾乎賣完。統(tǒng)計流水賬更是嚇人,六萬多兩成本的衣服竟然賣了有30萬兩的收入,這個結(jié)果,不只許仲顏吃驚,連十一娘都吃驚了。

  這個定價,放到上元縣或其他地方肯定賣不動,為什么在城南就賣得那么好呢?這個問題,十一娘也認真思索過,記得上輩子哥哥曾教過她,商品銷售有三要素,一是信心,二是需求,三是購買力。信心是顧客對產(chǎn)品的信心,對商家的信心,許家是以絲綢起家的,所以許家人做起成衣來,那功夫自然也是不差的,所以顧客看到商品,自然能感覺得到它的品質(zhì),對其擁有信心。至于需求和購買力,十一娘經(jīng)過這事才了解到,城南居住的多是商人,很多人家都是小富階層,不差錢,差的只是地位和時間,所以他們對成衣這塊有足夠的需求和購買力,特別是很多出來打工的男子,沒有家室在身邊,平時穿的衣服都是托人做的,現(xiàn)在有人賣成衣,他們自然會光顧了。

  如此之下,就造成了成衣鋪子開業(yè)第一個月紅火的現(xiàn)象。

  看到成衣鋪子生意這么紅火,許仲顏特地回了一次上元縣,一是把賺了的錢送回去一半,二是讓老宅的下人繼續(xù)做成衣,但當初成衣這一塊,主要是二房和四房做的最多,特別是二房,不只下人,連幾個姨娘和小姐都齊上陣,才能在大半年時間做出一千多件來,四房這邊,周嬤嬤、李嬤嬤、小桃、小杏也全都一起做了,李嬤嬤向來又是繡花快手,做起成衣來,一個頂倆,十一娘雖然不會做衣服,但對衣服的款式,提出了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鋪里賣的最好的幾款衣服,就是經(jīng)十一娘提醒做的改變,特別是讓她們在葛布和綈布上繡上花朵或蝴蝶,再罩上不同顏色的紗布,看上去朦朦朧朧,欲實還虛,一下子提升了葛布和綈布的檔次,還掀起了搶購潮。那成本才95文錢的裙子,最后被許仲顏提價到800文,結(jié)果還是被搶購一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