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命
李河陽一人立于隊伍之前,身材魁梧高大,給身后眾人不少安全感。
在密室離地兩米多的地方設有幾道小圓窗,使這狹小密室之內也有光線可以看清事物,眾人憑借著這點微弱的光線觀察著四周。
這間密室布局狹小,沒有任何家具雜物。李常德開始推測這間密室可能是三百年前廟里的僧人躲避兵役而建造的,眾人紛紛側耳傾聽,想要了解一下這位村中最長者講一講過去的歷史。
此事說來話長,李常德就簡單推理了一下。本朝誕生以來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此之前發(fā)生了一場群雄之戰(zhàn),那場戰(zhàn)爭曠日持久,有群雄登場,也有國外勢力插手,更有神仙斗法,戰(zhàn)火最后波及了整片大陸,爭斗不斷升級。但隨著三百多年前的本朝朱家橫空出世,本朝一統(tǒng),戰(zhàn)事隨之平息。所以大陸重歸和平,開始休養(yǎng)生息之后,這座藏匿深山的古廟也因為種種原因被僧人離棄而荒廢。
李常德這一番推測自然是十分合理,因為從這間古廟的建筑風格和用料來看,也不會太過久遠。另外,估算了一下這間古廟大致何時被廢止,可能也就在近一兩百年內,是因為戰(zhàn)爭平息之后,僧人紛紛下山而去,所以這間古廟也就破落了,這猜測相當吻合這一段歷史變遷。
既然按照這般推理,那這一間古廟也應該是正常的凡人建筑,那么此刻為什么會詭異地傳出嬰兒哭聲了?
眾人驚奇不解。但這座古廟是他們目前唯一可以暫居的地方,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李河陽聽完老村長所述的推論,神色一定,說道:“我們來到這里就是為了探清這座大殿的詳細情況,外面僅有的幾間僧舍肯定是不夠容納本村老少四五百號人的,現在必須要借用這大殿數日才算方便。如今只有弄清楚這嬰兒哭聲從哪里而來,我們才能夠保障大伙們的安全。現在我要打開此門,諸位做好準備。”說罷,又從身后之人接過火把。
李河陽手持火把,緩步走到隔間的門前。他伸手將門一推,只見這門上沒有鎖,門后頓時露出兩道幽幽黃光,無聲無息地如同火焰般飄動幾圈,一下便飛轉到門后去。
李河陽一驚,連忙后退了一小步,眾人也變得緊張了起來。但他迅速緩過神來,左掌向身后豎起,示意大家不要慌張,自己則繼續(xù)向前,將火把放到更前的位置,左手將門重重一按。
…
門發(fā)出了吱呀一響,頓時大開,里面的場景頓時被火把照亮。這密室之內竟然真跪伏著一只黑山羊,黑山羊一見這山居村眾人,立馬起身,竟與李河陽等人對峙起來。
這時,又傳出了嬰兒哭聲。李河陽定睛一看,原來在黑山羊身下的蒲團之上竟有一個人類嬰孩。見此情形,李河陽等人雖是十分驚奇,但又不能不謹慎起來,又后退了幾步,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仍不是李河陽等人打破了這僵局,這番對峙大概只持續(xù)了十幾秒的時間,剛開始時,黑山羊面對眾人依舊相當平靜,嘴巴不停咀嚼著,橫瞳幽光,忽然黑山羊迅速轉身起步,向著高墻蹬腳而上,倏忽間就在眾人的目光中,從墻壁上的圓窗躍了出去,暗室之內只留下蒲團上一個哭泣的嬰兒。
山居村眾人的隊伍往兩邊一分,人們皆六神無主的時候,只有老村長李常德一人走進了側室之內,李河陽不知是否妥當,剛要伸手阻止。他只是做出欲言又止的動作,就看著老村長已從他身邊走了過去。
老村長輕輕地將孩子抱起,翻覆身體,檢查孩子的身體狀況,然后慈愛地說道:“孩子,你現在安全了?!?p> ...
眾人從密道鉆了出來,當見到李常德懷中抱著一個嬰兒時,都大吃一驚,這莫名其妙哪里來的一個嬰兒?
一群人圍了上來,烏壓壓一片,又把懷中嬰兒嚇得又哭了起來。
李河陽示意大伙安靜下來,朝著眾人解釋了在暗道以及密室里的情況,又說這孩子并無異常,確實是一介普普通通的凡人,可能是最近忽逢洪災,不幸被遺棄,后又陰差陽錯地被一只黑山羊母性使然地收養(yǎng)了。因為這個理由既相當離奇又些許合理,大家一下子就接受了。
然后李河陽順為了以防其他情況的發(fā)生,便交代他人把暗道封住,別讓其他人再從這里通過。
李常德抱著懷里的孩子,對著大殿內的鄉(xiāng)親們說道:“各位鄉(xiāng)親們,今天我們有幸能在這洪水泛濫時,在這深山老林間找到這間寺廟得以遮蔽風雨,我想是老天對我的祈禱作出的慈悲回應?,F在我又在這間寺廟撿到這個嬰兒,或許這也是上天要求我完成的還愿。我李常德前半生江湖奔波,中年歸鄉(xiāng),并無子嗣,如今撿到這個孩子,我將視如己出,希望用我余下的時光,將其撫養(yǎng)成長。還望各位今后能夠成全?!?p> 李河陽對老村長李常德說道:“村長您用了半生為山居村老少操勞,我們都感激不已?,F在您提出這點微不足道的請求,我們必然鼎力相助。”李河陽的聲音不大,但中氣十足,鄉(xiāng)親們聽到后紛紛響應。
尤其是一些姑婆大媽們,更是熱心爆棚,爭著要抱一抱這個撿來的野小孩。這時,李顧大娘開口問道:“我說德叔,你這孩子可有什么姓名沒?”
李常德思考道:“這孩子既然是由我李某收養(yǎng),那便隨我姓李。”
李常德又皺了皺眉:“我們山居村世代以山中產物維生,如今遇到這場洪水,登山避難,在這山中小廟將其收養(yǎng)。事事與山有關,又因山而尋得一線生機,那就討個吉利,單字一個“丘”吧?!?p> 李顧大娘笑道:“哈哈,李丘,泥鰍。德叔,您取的名字也太接地氣了?!?p> 李常德自己也沒想到這名字的諧音,被李顧大娘這一提,跟著眾人大笑起來。
...
時光荏苒,轉眼十年過去。
李河陽站在新山居村的村長大院中回想,當年那場大洪水持續(xù)了整整三個月,陰雨不絕,等到入秋了才煙消云散,得以撥云見日。不過之后的情況并未好轉,因為錯過了種植作物或者收集食物的時機,等到隆冬時候,很多村落之前囤積的食物在洪災中已消耗大半,所以當年越冬顯得比往年更為食物緊缺,大人們都在忍饑挨餓。據說那年,還出現了不少村落不得已在深冬野獸最兇猛的時候組織進山捕獵,村民被山中狼群虎豹抓傷殺死的情形。李河陽不由得慶幸山居村撤離得當,在洪水尚未肆虐之時,前任村長李常德決策果斷,通知村里老少收集糧食牲畜和財物,及時向山里轉移,全村老小得以周全。而之后過冬的食物雖然緊張了點,但至少是大人挨點餓,小孩能吃得飽的程度。
就在次年春分時候,山居村村民一路搜尋水源食物,終于在這蓮溪山脈西南的一個角落里,重新開辟了安身立命的新村落。依賴著這片山林得天獨厚的水土優(yōu)勢,憑借著山居村村民在種植山果蔬菜方面的手藝,新山居村的農產是遠近聞名。就在三年前,附近的華安縣表示愿意將山居村納入治理區(qū)域,并保障運輸路線,從此山居村村民也過上了有滋有味的安穩(wěn)日子。
然而并不是事事皆順遂人心,老村長李常德在那場洪水之后的第六年,便壽終離世。只留下一個收養(yǎng)的孩子,名為李丘。承蒙長輩余蔭,李丘在李常德離世后,也受到了老村長李常德在世時幫助過的村民們的照顧??梢哉f李丘是吃的百家飯長大的,也養(yǎng)成了山里孩子擁有的勇敢樸實的品格,就是平時里有些調皮,常需他出面教育。
李河陽現已年近不惑,每每回想往事,總有因果循環(huán),善惡有報之感,他在冥冥之中聯想到老村長的漂泊一生、晚年得子,他的成家立業(yè)以及山居村的起伏變遷,這些人物變化的過程是不是一種天命使然的因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