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窮也有尊嚴可言
至于老婦人的描繪,同事二的形容可謂是詞匯無不用其極:手柱木棍(估計是房子破敗,掉落的物件),顫顫巍巍,一步三搖,縮肩塌背,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她著重描述了一下裙子,還以時尚的名字冠之一一乞丐裙(就是下擺似鋸齒狀的那種---原話),嚴格意義講,已不能稱其為裙子了,漏洞百出,連沒穿內(nèi)褲都可以窺視到。說實在的,當時丫頭兒還真不知道啥叫乞丐裙,可能是工作、家、超市生活購物三點一線,根本無暇逛商場的閑情逸致,所以消息閉塞在所難免。經(jīng)她這番繪聲繪色的評述,一個活脫脫的乞丐形象,歷歷在目。
淪到丫頭兒了,感慨良多,自然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典故頗多,寓意深遠,意味深長:有蟲子的小水洼,自然是,而且是一定要喝的。俗話說得好,生命大如天(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哈哈,多么冠冕堂皇的話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命都不復存在了,留著自尊和軀體的良好形象,又有何用,情何以堪啊---此觀點,僅限于此)。
到了該評判房子的環(huán)節(jié)了:一定是那種類似于花崗巖結(jié)構(gòu)的房子,一看就鑿鑿實實,狂風吹不倒,暴雨(只是形容一下而已)澆不透的那種。窗戶幾近通明,墻壁四白落地。
至于老婦人嘛,一定是那種白發(fā)蒼蒼,梳戴整齊,慈眉善目,衣著得體(干干凈凈)的樣子。
說到衣著得體,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大概是丫頭兒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70年代初,我們國家正處在物質(zhì)相對匱乏的時期。膝蓋,屁股蛋打補丁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大的長高了,小的接著穿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褲腳、衣角用近似的顏色(其實也沒啥可選擇的,無非就是藍、灰、黑)接一節(jié)也很自然、尋常。
那時,學校有查衛(wèi)生的要求,就是每人每天必帶手絹,水碗上學,手心、手背要洗得干干凈凈,手指甲縫兒不得有臟東西殘留。估計是為了預防傳染病的,防患于未然。畢竟當時的醫(yī)療條件有限,除四害(蒼蠅,蚊子,老鼠,蟑螂),預防為主是那時的指導思想,也可以說是國策。
丫頭兒同班,有一個兄弟四人的同學,他是老幺。一次例行檢查衛(wèi)生完畢后,班主任(對丫頭兒有瑕疵,以后再講)就當天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總結(jié)性發(fā)言,結(jié)尾說道:……,孫XX,別看人家四個男孩子,都正是淘氣貪玩的年紀,每天上學來,衣服、褲子、鞋、書包,盡管打著補丁,但什么時候看見,都洗得干干凈凈,利利索索的,就連補丁處,縫得針角兒都是整整齊齊,像縫紉機踩出來的,也不為過。希望大家向他學習。
孫同學有一只眼睛,中間黑眼仁兒有個白點,據(jù)說是小時候玩耍時不小心扎到了。多虧就醫(yī)及時,總算保住了眼球,但永遠看不見光亮是鐵錚錚的事實。
相比于孫同學,另一位介同學,似乎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一年的除夕(當好與丫頭兒現(xiàn)在打字的時間同步),挺晚的了,介同學偏要去放鞭炮。家長勸他:“黑天了,別放了,明天白天再放吧”?!熬蛶讉€了,放完了明天就不放了”介同學固執(zhí)己見的答道。誰成想,介同學的一念之差,直接導致其遺憾終生的事情降臨了。
本來沒兩三個鞭炮的事兒,偏偏有一個炮沒響。嚴格意義來講,應該叫鋼鞭,它比小鞭大(小鞭是一千響拆開來,一天放它十來個,天天有炮放,但桿兒細,藥也少,不過癮),有一寸來長,但威力比小鞭打多了。
記得有一次,丫頭兒不敢直接拿著鋼鞭放,正好旁邊有蓖麻稈,她就將鋼鞭插在蓖麻稈的一端,攥著蓖麻稈的另一端,點燃了鋼鞭。只聽得丫頭兒‘啊’了一聲,伸開手,掌心熏得黑黢黢的,原來是鋼鞭沒有往天上飛,而是后坐力在作祟。萬幸沒有大的損失,只是麻酥酥的,手心略微有些小腫,通過該“重大事件”,導致丫頭再也不敢拿著放鞭炮了。“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恐怕形容的就是這類事情生產(chǎn)的后遺癥,從而導致人們的應急反應過度。
介同學一意孤行,將沒響的鋼鞭一掰兩段,當呲花用。估計是擔心呲著,他借著月光,往呲花中間那一觸,拔腿就跑還是沒呲成。什么叫該著啊,就在他上前趴近看,不偏不倚,花呲了,一聲“啊”,的痛苦慘叫,引來了介同學家長的攢動。
接下來的事情,不容丫頭多說,大家也能猜到:眼球被摘除了,大大的,睫毛向上翹翹的,彎彎的,多少現(xiàn)代女孩子,描眉畫眼,夢寐以求而不得的效果,而介同學天然自帶(其頭發(fā)也同非洲國家的人種似的,小曲了卷)的光芒,卻在一次任性行為的驅(qū)使下,瞬間化成了烏有。估計,若時光可以倒轉(zhuǎn),給介同學一百個膽兒、一千個膽兒、甚至一萬個膽兒,他也不會那么固執(zhí)、任性,而介同學的家長,也一定會阻止他,即便是給他綁起來,任憑其哭鬧,叫喊,也會無動于衷,更不會心慈手軟,畢竟一些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譬如:生命、健康、真情,孩提、年少、豆蔻年華,懵懂、純真、天真無邪。
可能是年齡大的緣故,浮想聯(lián)翩的東西,有如雨后春筍般,舉一反三,不由自主地冒出來;抑或是有感而發(fā),筆耕不輟,就拿現(xiàn)在吧,丫頭兒突然亢奮得不行不行的,時間是夜半丑時,至寅時還沒有閑下來的意思。好像上了發(fā)條一般,不是我想寫,似大腦按照編好的程序,在有條不紊的、逐行逐句的運轉(zhuǎn),如同汽車的踩剎車失靈了,在車道上行駛,一路向前、向前,再向前......
嘗試了平時屢試不爽的方法---聽手機里法治欄目中的探案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