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的春天總是來得早。正月里,當北國還在冰封,這里的山野已泛起新綠。清晨,我站在石郵村的青石板路上,看著薄霧從遠處的山巒間緩緩流淌下來,像一條輕盈的紗巾,輕輕拂過這片古老的土地??諝庵酗h蕩著爆竹的硝煙味,混合著泥土的芬芳,這是屬于儺舞的氣息。
村頭的祠堂前,幾位老人正在忙碌。他們小心翼翼地擦拭著儺面具,那些木雕的面具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我走近細看,面具上的彩繪已經(jīng)斑駁,卻更顯古樸。開山面具最為威嚴,雙目圓睜,獠牙外露,仿佛能震懾一切邪祟;鐘馗面具則帶著幾分書卷氣,眉宇間透著正氣;小鬼面具滑稽可笑,卻又透著幾分狡黠。每一副面具都是一段故事,一個傳說,承載著千年的記憶。
“這些面具,最老的已經(jīng)有三百多年了?!皡菐煾狄贿叢潦妹婢?,一邊對我說。他是村里最年長的儺舞傳人,今年已經(jīng)七十八歲。他的手指粗糙,卻異常靈巧,輕輕撫過面具的每一道紋路,像是在撫摸自己的孩子?!拔倚r候,第一次戴上開山面具,嚇得直哭?,F(xiàn)在啊,反倒覺得這些面具最親切?!?p> 正說著,祠堂外傳來一陣喧嘩。十幾個年輕人穿著彩衣,戴著面具,正在練習儺舞。他們的動作還略顯生澀,但那股認真勁兒卻讓人感動。吳師傅瞇起眼睛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現(xiàn)在愿意學儺舞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這是好事。“
夜幕降臨,祠堂前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村民們陸續(xù)聚集過來,老人、孩子、婦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鼓聲響起,低沉而渾厚,仿佛從地底傳來。儺舞開始了。
開山神將率先登場,他的步伐沉穩(wěn)有力,手中的斧鉞揮舞,劈開混沌,驅(qū)散邪祟。接著是鐘馗捉鬼,動作剛勁有力,每一個轉(zhuǎn)身都帶著凜然正氣。小鬼們則穿插其間,時而滑稽可笑,時而詭異莫測?;鸸庥痴障拢婢呱系牟世L仿佛活了過來,在夜色中閃爍。
我站在人群中,看著這古老的儀式,忽然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千百年來,這同樣的舞蹈,同樣的鼓點,在這片土地上不斷上演。它不僅僅是驅(qū)邪納福的儀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寄托。
鼓聲漸歇,儺舞接近尾聲。村民們開始向儺神獻上供品,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我注意到,供品中不僅有傳統(tǒng)的三牲,還有年輕人帶來的新式點心。這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讓我看到了儺舞新的生機。
夜深了,篝火漸漸熄滅。我獨自走在村中的小路上,月光如水,灑在青石板路上。遠處傳來幾聲犬吠,更顯夜的靜謐。我想起白天吳師傅說的話:“儺舞不只是舞蹈,它是我們南豐人的魂。“
是啊,這魂,穿越千年,依然鮮活。它在一副副面具中,在每一個舞步里,在每一記鼓點中,在每一個南豐人的心里。它是這片土地的守護神,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第二天一早,我又來到祠堂。陽光透過天井灑落,照亮了墻上斑駁的壁畫。吳師傅正在教幾個年輕人制作儺面具。他手中的刻刀在木頭上游走,每一刀都精準而有力。
“做面具,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吳師傅一邊雕刻,一邊講解,“你看這開山的面具,眼睛要圓,要有神,要讓人一看就心生敬畏。鐘馗的面具,眉宇間要有正氣,要讓人感受到他的剛直不阿?!?p> 我注意到,一個年輕女孩正在認真地學習。她的手法還很生疏,但眼神中透著執(zhí)著。“我是學美術(shù)的,“她告訴我,“我覺得儺面具太美了,我想把它們畫下來,讓更多人了解?!?p> 下午,我跟隨儺舞隊來到縣城參加非遺展演。劇場里座無虛席,當儺舞開始的那一刻,全場鴉雀無聲。我看到觀眾們專注的眼神,看到孩子們好奇的表情,看到老人們欣慰的笑容。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演出結(jié)束后,一位老者拉住我的手,激動地說:“我小時候在村里看過儺舞,后來進城工作就再也沒見過了。今天看到,仿佛回到了童年。“他的眼中閃著淚光,那是對鄉(xiāng)愁的追憶,對文化的眷戀。
夜幕再次降臨,我站在村口的古樟樹下。這棵據(jù)說已有千年樹齡的古樹,見證了無數(shù)場儺舞的演出。它的枝干虬曲,樹皮斑駁,卻依然生機勃勃。就像儺舞,歷經(jīng)千年,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遠處傳來鼓聲,新一場儺舞即將開始。我快步走向祠堂,心中充滿期待。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心靈的洗禮。
儺舞千年,魂兮歸來。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過去與未來對話。儺舞,這朵傳統(tǒng)文化的奇葩,正在新時代的春風中綻放出新的光彩。它告訴我們,文化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在堅守中創(chuàng)新,在傳承中發(fā)展。
夜深人靜,我坐在祠堂的臺階上,看著月光下的儺面具。它們靜靜地懸掛在墻上,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我知道,這些故事還將繼續(xù),因為有一代代人在守護,在傳承,在創(chuàng)新。
儺舞,這南豐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未來的希望。它像一條永不干涸的河流,流淌在南豐人的血脈中,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滋養(yǎng)著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輕輕撫摸著手中的儺面具,感受著木質(zhì)的溫潤。這一刻,我仿佛聽到了遠古的呼喚,看到了未來的曙光。儺舞千年,魂兮歸來,這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是一種承諾,一種責任,一種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