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無痛當媽?我崽天下第一乖

第十九章 決策

無痛當媽?我崽天下第一乖 茶葉魚 2163 2024-10-23 22:45:19

  宋瑜一臉你別說我都懂的表情,但想到沈長清看不到,她還是開口點醒這人。

  “從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表情有認真,凝重,糾結……獨獨沒有為難?!?p>  他只是在糾結要不要接受靖王的招募。

  但并不是在為難,選擇靖王還是齊王。

  “宋姑娘說的沒錯,”沈長清剖析局勢,“在被流放之前,我并未感受到當今世道的艱難,或者說我感受到了,但我沒有親眼見過?!?p>  齊王是一個柔和的君子,也是一個守成帝王。

  沈長清自己也認為,就應該這樣守成,在大燕朝如今遭受干旱缺水,糧食緊缺,修養(yǎng)生息才是最重要的。

  但他現在改變了這個想法。

  因為他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是因為政策。

  因為上行下效的官僚主義,因為地主豪強的階級分化,這些并不是一個守成的君主能做到的,正需要靖王這樣,野心勃勃,甚至有點膽大自負的君主。

  只有不怕事,才能做成事。

  宋瑜認同,“你想的很對,照你這么說,靖王就是法家思想,齊王就是儒家思想?!?p>  儒家思想是千百年來的君主都大力推行的。

  但現代社會,法制為整個社會的運行提供了必要支持。

  “法家思想?儒家思想?”沈長清若有所思。

  大燕朝自然也是有思想家教育家的,只是在這一方面,還未有人將思想歸納總結,形成確切的理念。

  看這人對這部分知識的好奇,宋瑜也著重說了下法家的治理觀念。

  宋瑜個人是推崇法制的。

  不論是在商業(yè)市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有法律的約束都能讓個人在做事的時候有些理智,在法律能夠做到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做到公平,也能讓有罪之人得到應該有的報應,給受害者保障。

  法律實在對社會運行太重要了。

  “大燕朝也有法律,但我們并沒有像姑娘你說的那樣,有一套非常嚴明的管理規(guī)范?!?p>  大理寺卿就是判案論罪的,沈長清心里清楚,大理寺水深,最后被判下來的罪犯到底有幾分真有幾分假,真正應該得到懲罰的人,是不是早已逃之夭夭?

  拿沈家來舉例,現在的沈家在大理寺上還寫著“通敵叛國”的罪名。

  談不上透明,更談不上公平。

  沈長清知道要怎么做了。

  “姑娘可有法家,儒家的書籍?能否讓長清一閱?”

  宋瑜點商城,當然并沒有看到。

  誰家給三歲小孩看儒家法家課本啊?

  她想了想,“不然今天的言言聽故事時間,就安排上法家的管子和儒家的論語吧?”

  早點學也沒事,讓孩子提前熏陶一下。

  邪惡的大人對小朋友伸出了魔爪。

  這樣大的小的一起學習,也挺好。

  于是今天的聽故事小課堂,有了新的學生加入。

  “子曰:學而時習之……”

  一大一小的讀書聲跟著響起。

  大的是邊聽邊寫回信的沈長清,小的是奶聲奶氣跟著讀的言言。

  宋瑜托腮看著兩人和諧的畫面,優(yōu)雅的打了個哈欠。

  果然不論在哪個年齡段,讀書聲都這么的催眠。

  沈長清一氣呵成的寫完回信,合上信紙,他放松的活動了下手指。

  “宋姑娘?”

  輕微的呼吸聲傳來,沈長清走到兒子身邊,暫停了言言的讀書聲。

  房間里安靜下來后,對面的呼吸聲更加明顯了。

  沈長清輕輕蹙眉,他知道宋瑜的工作一直很忙,但忙到連睡眠都不足的狀態(tài),是不是有些太影響身體健康了?

  “娘親是睡著了嗎?”

  言言捂著嘴巴小聲詢問。

  “言言在這里陪你娘親睡覺,爹去寄信?!?p>  沈長清摸摸小家伙的頭,拿著信紙準備出門,腳步卻突然一頓。

  自己剛剛說的,怎么這么像丈夫去忙,讓孩子照顧好妻子的話。

  回頭看去,小家伙還在點頭,和沈長清對上視線,舉起小手保證,“我會照顧好娘親噠,爹爹!”

  娘親,爹爹。

  多么親密的詞語。

  沈長清的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感覺,心尖忽然有點癢,連帶著耳尖都變紅了。

  他匆匆出門,撞上要出門的沈長和。

  沈長和也手里懷揣著一封信,行色匆匆,神情凝重。

  “長和,你這是要去哪里?”

  最近幾天,沈長清一直忙于云雀內部的安排,對于沈長和調走云雀的一小部分人的事,他完全知情。

  兄弟二人都是有管轄云雀的能力的。

  沈長和也有想做的事,沈長清認為,自己這個親哥也不用什么都要知道。

  不過決定和靖王合作,做靖王的‘軍師’,也就是整個沈家都被拉入了靖王的陣營。

  這件事,還是需要和二弟說一下的。

  “大哥,我現在有些急,等我回來再和你說?!?p>  沈長和臉色焦急,三步并作兩步,由快走轉為小跑。

  見他這么焦急的樣子,沈長清也不便再問。

  總歸自己的信寄過去,收到靖王回信也至少要七八日,到時候再說也不遲。

  他猶自出門,和沈長和走了相反的方向。

  倒是不知道,他的好二弟,手里也握著一封同樣的信,連寫的內容,都是天下朝堂局勢。

  就是,面對的人不同。

  沈長和鄭重的將手里的信遞給暗衛(wèi),“務必親手交給齊王,不得有誤?!?p>  暗衛(wèi)接過信,幾個閃身便離開。

  直到看不見暗衛(wèi)的影子,他才長長的舒了口氣。

  小侄子說的沒錯。

  他要先自己振作起來,才能護住家人和笙笙。

  沈長和一直在試圖聯系上齊王。

  圣上不仁,各地起義,想要將皇位換個人坐的勢力有許多。

  他沈家一向清清白白,不站隊,只為君為民,得到的是無盡的猜疑和打壓。

  沈長和讀的書,告訴他,要忠君愛國,要為民為蒼生。

  齊王仁善,本來就是太子的他,就算登上皇位也絕對是名正言順。

  那他沈家為何不能忠于齊王?

  沈家是為國,更是為百姓。

  沈長和相信,齊王絕對會善待百姓。

  他滿懷希望,雖然齊王現在沒有什么動作,但誰不會對這天下的寶座動心呢。

  只要齊王愿意和沈家合作,沈長和想,自己就能說服大哥,他們兩人一文一武,成為齊王身邊最鋒利的兩把劍。

  而沈家,也必將會重新回歸京城。

  兩封信巧合的同時發(fā)出,一個通向蜀地,另一個則是富饒的嶺北。

  這兩位正要謀反起義的親王,在收到信件的第一句話也很相似。

  “是沈長清的吧?”

  “是沈長和的吧?”

  這可真是,微妙的巧合,又完美的錯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