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頤樂行宮(2)
那時的稅收大權(quán)還完全掌控在中央,但府兵的給養(yǎng)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是中央不得不賦予地方一定的稅收權(quán)限。
有了稅收權(quán),又有了府兵為支柱,近些年地方勢力也越來越膨脹。
這些問題蘇素素不是沒有頭疼過,可太子和寧王斗了太多年,從地方到中央的勢力和聯(lián)系早已根深蒂固。
很多東西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她不過一個剛上任兩年的丞相,就連在朝堂上的煊赫也是因為這些勢力的擁護(hù)。
她又怎么敢隨便去動他們?
前些年寧王和太子斗,中央機(jī)構(gòu)也是冗官冗員、積貧積弱,哪里還有心力去整治地方?
再說,那些地方官員除了自己的勢力,大多數(shù)私下里還攀附親王。那些都是皇親國戚,借蘇素素十個膽兒,她也不敢隨意去得罪。
比如秦戩、比如秦夙知。在如今有封地的五位親王中,這兩位大約也是地方勢力最雄厚的。
蘇素素得罪不起,沒想到到頭來連躲都躲不起了。
可是她是丞相,史上最沒有實權(quán)、最窩囊的丞相和最窮的貪官,只怕以后死了連歷史都懶得唾棄她。
可現(xiàn)在,她還不得不為工事籌款的事頭疼。
如今寒冬臘月,地稅田稅的秋征早已經(jīng)過了。若非秋征,恐怕連南邊第二批賑災(zāi)銀兩都沒辦法籌足。
可現(xiàn)在國庫庫存不過勉強能夠度日,若再拿出銀兩賑災(zāi),恐怕秦祁泓連今年這個年都沒法子過了。
今年秋征的稅收有問題,蘇素素當(dāng)然看得出來。只是,那時她恰好不在朝中,而如今這朝堂許多事情早已不由她做主。
就算知道問題,可拿不出證據(jù)卻也無可奈何。
不過,那筆有問題的款項卻也不是小數(shù)目,不能明目張膽地查,可也不能放任不管。連上繳朝廷的稅收也敢弄虛作假,不是有強硬的腦袋,就肯定有強硬的背景。
不管這個背景蘇素素動得還是動不得,但若能查出蛛絲馬跡,也好讓她心里多一些底。況且如果運氣好,真能追回些銀兩,南邊的第三批賑災(zāi)款也就有了。
但調(diào)查稅收的事還不能操之過急,自從幾日前秦戩受傷的消息回京后,她就一刻也不敢對寧王府那邊放松警惕。
只是,寧王看起來好像并沒有什么動靜。這樣的平靜,蘇素素不知是好是壞,但這些日子,她心里那些隱隱的不安卻越來越強烈。
離年關(guān)還有不到一月,按往常的慣例,年前半月皇帝便要從皇城中起駕,移居城西靈山的頤樂臺。
頤樂臺始建于太祖十四年,自建成以來,便是皇家舉行祭天祭祖活動的行宮,皇帝會在那里完成每年的祭祖儀式,直到大年過后,始能起駕返回皇城。
這其間的一個月左右時間,無論是生活起居,還是上朝議政,都將在頤樂臺完成。
這些都是禮部的事,自然用不著蘇素素來操心。只是,從皇城到城西靈山,大隊的人馬行動慢,至少要走大半日的路程。
往年倒也沒什么,只是今年,蘇素素老覺得心里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