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縱火案之所以在李云帆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李云帆對這起縱火案有自己的想法,由于當(dāng)時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和證據(jù),所以,任何分析和想法都變得蒼白無力,不足為用。
那么,李云帆究竟有什么樣的想法呢?
“12。27”縱火案之所以沒有定性,主要是因為這個案子不能排除小孩子弄火,或者玩火的可能,這種分析有五個支撐點:一是門窗完好無損,院墻內(nèi)外沒有可疑的腳印,找不到一點外人進入房間的痕跡,二是堂屋里面有火源——腳爐就是火源。三是腳爐從腳凳上面掉到地上,炭火飛濺出來,接觸到了易燃物——稻草最易燃。四是籮窩有明顯的移動痕跡,籮窩和腳爐之間的距離,在火災(zāi)前后有著明顯的差異,五是火災(zāi)現(xiàn)場沒有找到任何可疑的提取物。
李云帆雖然認同以上的分析,但有更深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如果小孩子弄火,或者玩火的分析能夠成立的話,那么,這里面有幾個明顯的疑點——或者說是有違情理的地方:
在一般情況下,小孩子睡覺都比較沉,他們對外界環(huán)境的敏感度相對比較底,章國森家房門緊鎖,應(yīng)該是非常安靜的,梨花塢幾乎所有的人都下地干活去了,整個梨花塢只有張大嬸和成有仁在家,外界的環(huán)境也是異常的安靜。
小孩子剛看過醫(yī)生,正在發(fā)燒,身體比較虛弱,所以自己醒過來,或者很快醒過來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往腳爐里面加木炭,是因為炭爐里面的木炭已經(jīng)燃燒的差不多了,一是怕爐火熄滅,二是嫌冷,這是大人的所能考慮到的事情,小孩子想不到這些。
小孩子既然已經(jīng)醒了,加過木炭之后,還會再爬到床上面去睡覺嗎?答案是不會。
木炭火和煤爐火是有區(qū)別的,木炭火比較溫和,沒有煤爐火猛烈,燃點自然要低得多。更何況炭爐就是腳爐,天冷的時候,把腳放在腳爐上——有時候還可以是把鞋子脫掉以后放到上面去,由此看來,腳爐里面的溫度是有限的。
木炭燃燒的過程是比較緩慢的,木炭在腳爐里和爐蓋之間有兩三公分的距離,溫度是通過銅體和爐蓋上面的孔洞散發(fā)出來的,即使被子掉落在上面也不會馬上燃燒起來,你想??!人的腳都能放在上面,溫度能有多高呢?這些想法,是李云帆在詢問過章國森、看過腳爐之后得出的結(jié)論。
木炭具有一定的耐燃性,加一次能燃燒比較長的時間,按常理推斷,章國森在臨走之前把籮窩搬到床跟前,還將腳凳向外側(cè)移動了幾下,這說明章國森是一個心思細密的人,腳爐就在腳凳上面,他在挪動腳凳的時候,也應(yīng)該能想到腳爐里面的木炭夠不夠燒到自己回來,如果不夠,他就會加炭?;谶@種分析,小孩子無需考慮給腳爐家炭的問題。
最后一點尤為重要,小孩子突然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大人不在身邊,家里面又沒有人,他唯一的方式就是哭,或者去拽門,如果哭,或者拽門,張大嬸就會聽到,即使張大嬸聽不到,張家不是還有一條狗嗎?當(dāng)時的梨花塢有好幾條狗。
小孩子已經(jīng)爬到門口,他哭了嗎?喊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子的哭聲和呼救聲理應(yīng)很大??墒?,張大嬸的敘述中,一點都沒有提到這個細節(jié)。
李云帆還做了一個試驗,這個試驗其實很簡單,他讓章國林三歲的兒子煥煥把蓋好的腳爐打開。結(jié)果怎么樣呢?他沒能打開,一個三歲的孩子打不開,兩歲的孩子怎么能打開呢?如果章國森的兒子打不開爐蓋,何來火種,如果這一點能夠成立的話,那么,打開爐蓋的一定另有其人。
對于李云帆的試驗,持反對意見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正因為小孩打不開腳爐,在他用力的時候,不小心,把腳爐弄到腳凳下面來了,蓋子應(yīng)該就是在這個時候和腳爐分開的。第二,章國森家的孩子對腳爐非常熟悉,大人打開爐蓋,加木炭的過程,他應(yīng)該很熟悉,章國林的兒子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腳爐,對爐蓋的開啟自然生疏,第三,炭爐經(jīng)過大火高溫之后,已經(jīng)變形,打開自然不順當(dāng),事實上,持反對意見的人也做了一個試驗,試驗了好幾次,結(jié)果屢試不爽。
盡管如此,李云帆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這些年來,李云帆始終沒有忘懷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發(fā)生在梨花塢的這把無名天火。為此,李云帆還把這些想法寫在筆記本上,沒有想到這么快就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