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進學堂女兒愁花費
甄蓮隨她母親尤氏,都是再清高不過的性子。
母女二人自過自的日子,也不去折騰后宅那些蠅營狗茍。
胡氏不愿放權,她們也懶得招人嫌,只要自個兒月例能按時到手,旁的一概不問。
畢竟自家是長房,胡氏常說,她百年之后,甄家遲早要交到小輩們手里。
但甄蓮知道,這句話還說不準。
父親沒有兒子,二房仗著自家兒子有了秀才功名,死也不肯過繼。
若是女人不能當家主……
今日是甄英被以下犯上,明日,是否連我們大房都要仰人鼻息?
想到堂弟那副嘴臉,甄蓮心里都泛著惡心。
事到如今,便是不爭,如今也得去爭了。
頭一樁事,就是把甄英的待遇給提上去。
胡氏那只鐵公雞,涉及到銀錢上,從來都是咬死不肯撒手。
但甄英是正經的甄家女兒,又是啞巴。若是不能讀書習字,日后怎么和人交流?
回到房里,甄蓮特地吩咐了凝露,先給甄英梳洗一番,再一起吃個早飯。
凝露雖然不大情愿,到底還是照做。
方才拿個雞子都得招人白眼的甄英,如今不僅用上了花瓣牛奶,連廉價的桂花頭油,都被換成了雞舌香制的蘭膏。
現在冬日里,自然不可能奢侈地用澡盆子,哪怕是胡氏的日常洗漱,也不過是燒兩盆水兌上,用布子擦一遍全身。
待甄英洗漱完畢,桌上早點已經擺得整整齊齊,比平日又多了兩雙筷子。
甄蓮難得與姐妹一同吃飯。如今,一來是憐惜甄英孤苦,二來又要借她向胡氏發(fā)難。
此時有意交好,端上來的點心不怎么新奇,但絕對量大管飽。
甄蓮用公筷,給甄英將幾樣點心都夾了一遍,看她吃得香甜,自己心里不免憂心。
如今她是長房長女,說來體面,可下人們刁滑慣了,平日里都是數著頭做帽子,她這里多添一副碗筷,旁的姐妹可能就短了吃食。
想到這兒,也沒什么吃飯的興致,干脆擱下碗筷,讓凝露去沏茶。
甄家雖算不上十分的富貴,桌上吃食也不及后世酒店中色香味俱全,但甄英在這兒缺衣少食慣了,吃得倒是開心。
不多時,甄英又敏銳地發(fā)現堂姐停了筷子,以為是飯少了不夠吃,姐姐故意讓著自己,連忙用公筷給她夾了個小包子,示意她多吃一點兒。
連凝露都在勸:“姑娘沒吃幾口,腹里還是空的,這會兒子吃茶,怕是要傷了脾胃。還是多吃點兒,別讓小小姐掛念?!?p> 甄蓮略微笑了笑:“一頓不吃,又有什么打緊?妹妹瘦成這樣,才該多吃些。”說著又托著腮,看著甄英:“妹妹如今年紀,也是時候去開蒙,族學里諸多姐妹,平日湊個趣兒,也熱鬧些。只是不知道妹妹意思?!?p> 甄英知道好歹,雖然開始有藏拙的意思,但姐姐也是一番好心,于是也點了點頭。
她方才喝完一碗白粥,嘴唇邊兒上沾著一圈米油,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好似初生的動物般清澈又帶著信任。
甄蓮看這她這幅可憐樣兒,心中又是生氣,又是憐惜,當下拿定了主意,一定要讓妹妹過上好日子。
甄蓮父親還在行商,她和母親二人,勢單力薄,即便是有意和胡氏爭權,也必須蟄伏一段時日。
小孩兒開蒙,雖然并不是越早越好,可甄英如今都八歲了,真算起來,已經是耽擱了。
又是胡氏。
胡氏那老虔婆,但凡肚子里有一滴墨水,也不會不讓孫女們讀書。
別看甄蓮是長房大小姐,胡氏一句輕飄飄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就不讓她進族學。
甄蓮自六歲起,就開始拿針做女紅,單純是為了節(jié)省幾兩銀子的衣裳錢。
二房家里開著書局,甄蔓雖然有哥哥帶著開蒙,最初,也只是因為抄書比女工賺的多些。
三姑那邊,則是在宮里做女官的甄忘憂寫了信,問及女兒學業(yè),胡氏這才不情不愿地請了個女教習。
本著一只羊是趕,兩只羊也是放,連表姑娘都入了學堂,沒道理自家嫡親的孫女去做睜眼瞎。甄蓮這才和兩個妹妹一起正式拜師。
她年紀最長,開蒙卻是最晚,在族學里受足了氣,是定然不愿甄英步自己后塵的。
但是甄英一個啞巴,連說親都是難事,讓她讀書,明顯就是賠本的買賣。
胡氏怎么能肯?與其求她,不如自家去想辦法。
甄蓮看著妹妹白凈的小臉,心中暗暗嘆了口氣。
讀書花費不小,她一個閨閣女兒,哪兒來那么多銀錢?
真是愁人。
自家娘只是個秀才家出身,除了幾箱子書,也不曾帶多少嫁妝。
甄蓮一開始還想著,把娘親的書抄了去賣。
可一來,母親把書當眼珠子似地看著,難說動她;二來,那些也不是什么珍本孤本,值不了幾個錢;三來,抄書要耗費筆墨和時間,等她攢夠了銀子,甄英說不定孩子都抱了倆。
甄蓮自個兒的月銀不過二兩銀子,平日里買個脂粉做件衣服都嫌少,如何湊得出甄英拜師的花用?
一文錢都能難倒英雄漢,何苦讀書的花用,何時少過?
都說法不輕傳。世人講究尊師重道,拜師的一套流程繁復而瑣碎不說,花銷也是不小。
既然是要拜師,先得封一副厚厚的贄見禮,讓先生相看一番,得了首肯,才能再央家里備上束脩。
之后再請風水先生,看了生辰八字,擇定一個好日子,帶著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和肉干,在祖師爺畫像前供奉了,再正兒八經地奉茶、磕頭。
甄蓮從小到大從未為銀錢發(fā)過愁,如今雖未定親,卻已經提前感受到了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驕傲而隱秘的痛處。
雖然妹妹生在甄家,天然帶了“學區(qū)房”一套??蓪W費、擇校費、借讀費、書本費……這些林林總總算起來,沒有五十兩銀子,根本拿不下。
再加上甄英父母雙亡,一個孤女,還是啞巴。別說胡氏不肯,若是先生忌諱,贄見禮估計就得五十兩,這才拿得下。
“哎,窮?。 闭缟徟吭谧郎?,發(fā)出沒錢的嘆息。
按理說,即便甄家現在是商戶,可出了三姑和四叔兩個官身,有了極高的免稅額度。身為長房長孫的甄家大小姐,甄英在云陽是數得上號的貴女,既然有體面,手頭就不該不寬裕。
這事兒說來話長。
甄家不曾分家,胡氏膝下五個兒女,從上到下,分別是大房甄志文,二房甄志武,三房甄忘憂,四房甄志祥,五房甄志誠。
其中,其他幾個都是兒子,唯有三房甄忘憂是女戶。
甄忘憂是胡氏唯一的女兒,從小養(yǎng)得金尊玉貴,二十年前嫁給了個九品芝麻官兒,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生了個叫賈語的女孩兒。
天有不測風云,她夫君在任上病死,公婆怨她克夫,將她攆回甄家。
這名小姑姑是個有心氣兒的,自己不肯再嫁,干脆將孩子丟回娘家,借著官眷的身份,去京城里考了個女官。
那年,正巧四房也中了舉,被圣上欽點了翰林院編修。
報喜的人前腳挨著后腳,十里八鄉(xiāng)都轟動了。
這件事兒甚至還被寫進了縣志。
甄家一門龍鳳,姐弟二人金榜題名,雙雙入朝,轟動一時。
好一番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氣象!
那段日子,甄家人到哪兒都挺直了腰板兒。雖然甄蓮還是個總角娃娃,甄蔓也不過黃髫小兒,賈語更是還在襁褓里吃奶,求親的人卻是絡繹不絕,直把門檻兒都踏破了。
胡氏志得意滿,一時風光無二,為了賺個好名聲,也為了打親家的臉,讓甄忘憂掛了個女戶,免了親家一家賦稅,贏得十里八鄉(xiāng)的稱贊。
誰知福禍相依,甄家盛極轉衰,不過是一兩年的事情。
先是四房帶官身的甄志祥死了,接著,后宮中又以冗官過多為由,削減了官吏免徭役賦稅的額度。
甄志祥一個翰林清流,人都沒了,他的免稅額度自然也一筆勾銷。
胡氏悔不當初,撒潑打滾,都要女兒把免稅的額度還給甄家。
女官在后宮,想走動前朝的關系……自然是不可能的。
“內臣無令,不預外事。”乃是后宮第一條鐵律。
倘若四房甄志祥,不是那么急迫地想謀個實差,倘若他在任上不曾遇到山匪……
甄蓮還好,到底是長房長女。那時,胡氏覺得孫女奇貨可居,不曾給她定親。
賈語是賈家人,有個做女官的娘,自然也不愁前程。
二房的甄蔓最慘,聽說甄家從官家成了商戶,她那未婚夫婿到處嚷嚷著要退親。
便是不退,也不肯讓甄蔓做正頭娘子,只能做妾。
甄志武當然不肯,兜兜轉轉,這門親事還拖著。
更要命的是,和甄蔓定了親的那戶人家,和甄家連了個遠親。
甄蔓那生出幺蛾子的便宜未婚夫,和甄家女兒,正處于抬頭不見低頭見,且兩看兩相厭的狀態(tài)。
甄英就這么一副可憐樣子進去,那些讀書的子弟就不提,光是他們書童婢女的白眼,定是要吃一籮筐。
可,即便是想被人翻白眼,也得先入了學堂再說。
若是不能在春分前后攢到足夠的錢,耽擱了開學時間,甄英作為“插班生”,又要另交一筆數額不菲的“借讀費”。
甄蓮東拼西湊,連衣裳頭面都當了,也不過攢下五兩銀子,連學費的零頭都湊不夠。
甄英細心又眼尖,先前還以為是自家遭了賊,直到看見了當票。
甄蓮就那么些體己,日后還是要做嫁妝的,自然不肯死當,可她一個金尊玉貴的女孩兒,怎會知道這些門門道道?被人一哄騙,就定了一年的贖期。
甄英一張張細細看去,當票薄薄幾張,卻是連她及笄禮上用的大袖長裙禮服、八寶如意掐絲大簪、雙衡比目紫云佩……都在里頭。
女孩兒笄禮用的一套東西何等貴重,又何等意義重大?若是一年之期到了不能去贖,當票作廢,這些對大姐意義非凡的物件,就都會變成死當。
對甄英來說,自己都進了修行門檻,入不入學堂,意義并不大。她開始還以為,姐姐只是一時心善,頭腦發(fā)熱才提出建議。卻不曾想,為了讓自己讀書,大姐能下這么大的決心。
投桃報李,她自然也不能讓大姐的衣裳頭面,就這么消失在當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