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種菜天賦
自從華夏與毛子決裂之后,紅色陣營也陷入了全面撕裂狀態(tài)。
1975年安南統(tǒng)一之后,緊跟毛子步伐。
華夏曾為安南提供了不計其數(shù)的戰(zhàn)略物資、武器裝備、經濟援助,折算下來的金額高達200億美元。
要知道華夏1978年的外匯儲備僅僅只有1.67億美元,可想而知我們當初付出了多少。
安南緊跟毛子步伐之后,為了配合圍堵華夏的戰(zhàn)略,從1975年起就頻頻挑釁,至1978年時,沖突已經越來越頻繁。
安南國內的輿論也徹底轉向,先是排華,又跟華夏論起邊界問題。
一時之間,張狂的不得了。
我們有三個理由必須反擊:
一是為了反霸權。
二是搞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要有比較穩(wěn)定、可靠的環(huán)境。
三是三十年來,天下承平已久,趁此機會驗一驗我們的成色。
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此等狼子野心之輩,妄自尊大,實際不過土雞瓦犬而,天兵一至,對方自然會灰飛煙滅。
安南雖是小國,不過一百多年來,那塊地方就沒停過火。
從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從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這也是應有之意。
況且,安南深得我們游擊戰(zhàn)術的精髓,能避免一些傷亡那就更好了。
正所謂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早在秦伯伯恢復工作之后,楚江河曾言華夏與安南必有一戰(zhàn)。
如今眼下西南局勢越來越緊張,在滇南地區(qū)工作的秦首長自然想找這小子聊聊,看這小子有什么論調。
先是預言了他跟老宋工作的情況,又說準了安南的局勢,怎么不讓秦首長心驚。
能說準一次可以說是偶然,能說準兩次,這就得細細思量了。
楚江河特意提到如果與安南開戰(zhàn),首先是進行山地戰(zhàn)訓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后就是一些從后世軍事論壇看到的一些如何避免傷亡的方法。
這一方面,他也不過是拾人牙慧。
至于更加高深的戰(zhàn)略問題,他可不會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能在這么大的問題上發(fā)言。
實際上兩軍交戰(zhàn),戰(zhàn)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哪怕他兩世為人,這方面復雜的知識哪里是他能懂的,只要秦伯伯不認為自己紙上談兵就好了。
不過他這邊在說,那邊秦首長卻在手記,顯然認為楚江河的建議還是可行的。
這一點楚江河很是欣慰,希望自己的一些建言,能夠幫助減少一些傷亡就好了,他也只能做到這些了。
最后楚江河從高墻大院里走出來之后,心神還有些恍惚。
經過孫主任親自上陣暴揍自己侄子一事,小河村交公糧的過程自然順順利利的完成了。
不過小河村還有的忙的,宋連聲老爺子回京城之后,給他郵寄了大棚技術的相關資料。
他又找胡書記批了點兒物資,在縣里技術員的指導下,還有參考著宋老爺子寄的資料,帶著幾個小河村的幾個種菜高手,在小河村搞起了大棚。
這大棚技術在這時代也不算特別高深的技術,1970年已經在北方開始推廣。
到1978年時,北方已經有10萬畝的規(guī)模,不過大都在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與他們小河村無緣。
往年他們還掙扎在溫飽線,連飯也剛吃飽,哪里有心思搞這些,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
這不是有了小河村豐收的盛況,楚江河這才有了這個想法。
此時已經8月份,這大棚建設完差不多已經9月份。
如果順利的話,小河村第一批大棚蔬菜就能在寒冬時節(jié)成熟。
北方這時節(jié)冬天大多是白菜跟咸菜,其他的蔬菜實在少的可憐。
關于吃的方面,很長一段時間都單調的很。
小河村這大棚要是能搞好的話,這經濟效益絕對比單純的種糧食強多了,也能豐富一下餐桌。
小河村規(guī)劃了五十畝地來建設大棚,就算是失敗了,也問題不大。
這點損失,如今的小河村還能承擔的起的,不至于傷筋動骨。
誰知這大棚的進度出乎楚江河的意料,這幾個種菜的高手,在縣里技術員的指導下,竟把這些大棚伺弄的有模有樣。
短短的時間,那些韭菜就已經冒出芽兒了。
讓楚江河都有些喜出望外,這下過年就有韭菜豬肉餡的餃子可以吃了。
楚江河也不禁感慨,實在是我們這個民族在種菜的天賦上出奇的高,這種菜的技能點也沒少點。
種菜實在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種族天賦,但凡有個能盛土的地方,我們都能利用上,然后種上菜。
前世的時候,楚江河聽朋友說起過一個趣事。
家里買的房子帶一個小院子,有一塊草坪,父母來了之后,看到草坪的第一反應,并不會驚嘆說這草坪長的多好。
而是說:這塊地可以種點青菜啊……
由此可見一般。
他還看過一個報道,說這在南極種菜的第一人也是華夏人。
南極那是什么地方,常年被平均1000多米的冰層所覆蓋,又常年有著極端天氣。
往往南極科考站的工作人員不能接觸野生動物,打獵就別想了,平時都靠物資補給。
可物資補給困難,很長時間才會來一次。
所以這些科考人員,長期以來只能依靠脫水蔬菜,和罐頭食品。
直到2014年,一個叫王征的醫(yī)生的到來,改變了這個現(xiàn)狀。
他在南極科考站待了一年,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種出了蔬菜。
沒有條件,那就創(chuàng)造條件。
土壤?都是冰層,去哪里找土壤,直接上無土栽培。
氣溫?科考站里的室溫完全能滿足蔬菜成長的要求。
光照?直接上LED燈。
水分?都是營養(yǎng)液。
科考站里可都是科研人員,也不缺技術。
就這樣,王征醫(yī)生直接在南極科考站種出了蔬菜,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能種出新鮮蔬菜的華夏科考站,在南極科考站風頭一時無倆。
聽說還在不斷拓展新的品種,還經常有人過去蹭吃蹭喝。
果然不會種菜的醫(yī)生不是好的南極科考員啊。
……
就是油管上也有不少,留學生因為思念家鄉(xiāng)滋味,自己種菜的視頻。
可見這天賦屬實強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