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扈早知道自己會有上明王宮負荊請罪的一天,也是真的放下了一切甘心赴死,可她不知道的是,越鳥居然在最后一封遺詔中保舉她成為繼任明王。茲事體大,今日佛母三問當扈,一字一句,動魄驚心,生死榮辱,尺寸之間。
“老身尋你百年,動用了不知多少人手,尋遍了天下八州,卻依舊尋你不見,你到底藏在哪里?”
這是第一問,問的是因果——八洲是大,可上有神仙下有妖精,當扈潛藏百年,實稱得上是勵精圖治,可即便她是得了越鳥的提點,也不至于如此滴水不漏,叫無數(shù)人無功而返。
當扈不卑不亢,今日她既然敢單槍匹馬到大雪封山的明王宮來,自然不會對盛怒難消的佛母毫無對策。
“罪臣虛有年歲,常見天地,當年先明王囑咐臣遠離五族之地,切忌打草驚蛇。臣便處處躲藏,有時藏于鯨腹,有時藏于深山,臣還曾藏在圣王的地界,只為甩脫身后的三股追兵?!?p> 當扈年長,她扶助過佛母,又扶助了越鳥,論見識的確在羽族中首屈一指。別的不說,單憑她敢身懷越鳥遺詔藏在鴻蒙地界的這份心胸,就實在是敢他人之不敢、棋高一著,難怪那些年五族派出去一波一波的探子,最后通通無功而返。由此也可見,越鳥之所以挑中當扈,倒不是因為身邊缺乏可用的忠仆才不得已而為之,而是深思熟慮后的明智之選。
真要說起來,這一切何嘗不是發(fā)生在佛母的眼皮子底下?明王宮建成之后,凌云洞的舊人全都挪了過來,陶剛更是一躍而上成為了掌宮,唯獨當扈心中所求不同,想要自立門戶,這也是佛母允了的。人各有志,世間庸碌者多的是怡然自得之輩,可要是想向上爬,那就必須得付出臥薪嘗膽的代價,才可厚積薄發(fā)。說到底,眾生多的是空有大志的,殊不知人生在世,想要什么倒是其次,肯放棄什么才見真性情,當扈甘愿放棄近在眼前的逍遙日子,獨守凌云洞修身養(yǎng)性,不怪她有此仙緣。
“好,你倒是有本事,可你身為羽族之后,即知先明王命不久矣,卻不回明王宮稟報,如此欺上瞞下,你如何申辯?”
這是第二問,問的是生死——天下之大,就連九重天上的青華大帝都不知道越鳥的計劃,只有當扈明明白白地知道,當年她若是肯提醒佛母,佛母再不濟也總是還能想些法子,保住越鳥的一條命。
當扈露出了一個淺笑,金孔雀金曜乃鳳凰之女,生來就光芒萬丈、造化齊天,她哪里知道眾生過得是什么樣的日子?又怎么可能明白普羅眾生掙扎求生的辛苦和煎熬?
“臣在海的深處見過一種魚,它沒有鰭也沒有腮,在海里最貧瘠的地方,它將自己的身體埋在沙子里,只露出一個頭,有什么吃什么,便是這樣也能活。當年先明王傳給臣遺詔,說她不畏天劫,也不怕她死后三界大戰(zhàn),她說死只是一種手段,好叫梼杌這個無端端生于世間的孽種能重入天地之間,臣雖然短見,卻對此深以為然。依臣愚見,無論是多微不足道的生靈,既然活著,無論是好是壞,總得親眼看看這個世間。而即便是最卑賤的小人物,天地若是不許它活,它也有能耐將三界攪成一鍋粥,這就是生的可貴。先明王舍身度怨靈,乃大德大道潑天之功,臣塵垢粃糠之軀,能助先明王得此功德,于愿足矣?!?p> 佛母是一心愛女不錯,可她終究是雷音寺里封了菩薩的人,又怎么會分不清私情和公道?她明白,越鳥用一條命結清了萬年血債,實在是死得值、死的好。梼杌身負血海深仇,本身就是怨恨的化身,如今梼杌能夠重入輪回,越鳥自然是功不可沒功比天地。說到底,她心中不甘,不過是因為舍不得自己的骨肉而已,可三界眾生,誰不是誰的骨肉呢?哪里有坐視別人犧牲證道,自己置身事外的道理呢?
“越鳥是我的女兒,我一向是最明白她的,無論有沒有你,她都能得償所愿,說起來倒是我的錯,將她早早地送入了靈山,叫她學了滿肚子的天下蒼生和苦海渡舟,如今她香消玉殞,始作俑者竟然是我,我也無法哀嘆。我再問你,如今越鳥已逝,依你之見,明王之銜該由誰繼承?”
這是第三問,問的是造化——佛母驚天一問,意味深長,當扈三緘其口,最后終于惶恐地說道:“羽族驟然失主,合該由菩薩再掌大局,抑或是由東極大帝繼位明王,也是良策?!?p> 當扈這話說得毫無私心卻未免生澀,可見她的確是沒看過越鳥的遺詔,但卻也不乏野心,而佛母問到這,心里也就有了就計較——當扈老成持重忠心護主,又兼心懷天地頗有慈悲,羽族合該叫她做了新主,從今往后,也好在天地間立身不墜。
佛母威重,普天之下無人不懼其威嚴,當扈揚著頭卻低著眼,似乎是在等待命運的宣判。她是這個世間第一個知道先明王命數(shù)之人,她扛著天威天怒,瞞住了先明王的計劃,事到如今佛母失女,東極帝失妻,死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她將來的日子,不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折磨都受遍了就算是燒了高香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佛母大手一揮,就此改變了當扈的命運——
“當扈聽令!先明王死于九重天,眼下群妖蠢蠢欲動,野心之輩圖謀大業(yè),五族三界已經(jīng)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先明王遺詔保舉你繼位明王,老身立刻上表雷音寺為你請封,從今往后,你就是羽族明王了!”
佛母此言無異于晴天霹靂,當扈如何能信?
“菩薩三思!菩薩驟然失女,心中少不得要悲切,可羽族如今上有菩薩,下有青華大帝,明王大位馬虎不得,請菩薩斟酌?!?p> 佛母沒有開口,只是將手中的越鳥遺詔親手交給了當扈,當扈小心翼翼一字一句地讀了,落得個呆如木雞張口結舌——這兩百年間她流離失所風餐露宿時,居然懷揣著自己封神的金榜。
今日之前,當扈甚至不敢妄想自己能夠死里逃生,眼下明王大位放在面前,她卻楞了半晌不敢回佛母的話,什么領旨謝恩都一概忘了,只整個人僵僵地站在佛母面前不敢抬頭。突然之間,法華殿大門一開,一個身影踏著雪走到了佛母身邊,當扈不敢窺探,只抬眼略一看,竟大驚失色——是西王母天尊!
“先明王心懷天下,不屈于私情,不辜負部族,殫精竭慮至死方休,本座和佛母菩薩,必定不會叫先明王心思枉負,今日有我二仙在,保管天上地下,無人敢逆先明王遺愿?!?p> 當扈早知今日兇險,可眾生無全知全能的,明王宮今日的兇險哪里是她能料得到的?她只知道先明王有遺詔給西王母,可她不知道越鳥為了避免來日刀兵,用心良苦地留下遺詔給西王母,以期用度化梼杌入輪回的潑天之功勸好戰(zhàn)者偃旗息鼓,更不知道西王母得了遺詔之后,居然親自入明王宮稟明佛母。方才佛母問她三問,可謂是驚心動魄生死一線,彼時西王母就在法華殿里,而她若是半點露出貪功和愚昧,靈山有佛母,九重天有西王母,這二仙湊在一起,便是將她當場殺了也可交代,此刻想來,不禁后怕。
所謂生死一線,榮辱瞬息,不外如是,天機無數(shù)劫,有得必有失,反過來也是一樣。當扈情愿為越鳥藏身于世間兩百年,原以為自己是忠心護主,殊不知這一路走來,本就是她的成神之路。